4月10日上午九時,本次讀書(shu) 會(hui) 落實疫情防控要求,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活動,在書(shu) 山館如期而至。首先師生向至聖先師行禮,禮成後,師生閱讀《禮記·玉藻》篇關(guan) 於(yu) 先秦服裝文化和禮節的相關(guan) 段落。由劉子帆同學對所讀內(nei) 容進行串講,然後師生發表對該部分的理解與(yu) 感悟,最後由王宏海老師進行總結發言。
回來這些天,我們(men) 在整理一路的思想見聞。經過商議,大家一致覺得現階段的課程可以調整,應乘熱打鐵,借此契機和大家進一步親(qin) 近朱子、學習(xi) 朱子文化。選取此行遇到的幾位有代表性的理學人物傳(chuan) 記來讀,如胡安國、蔡元定、宋慈等諸賢,這樣有朱子的老師前輩,也有朱子弟子後學,串起了朱子理學的脈絡。
金宏利是蘭(lan) 州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自2021年9月17日入學即加入明明德讀書(shu) 會(hui) ,正式開啟《論語》誦讀活動。今天,2022年4月4日,是誦讀《論語》的第200天,她認真寫(xie) 下了自己的感悟與(yu) 收獲......
明經:漢朝出現之選舉(ju) 官員的科目,始於(yu) 漢武帝時期,至宋神宗時期廢除。被推舉(ju) 者須明習(xi) 經學,故以“明經”為(wei) 名。行不由徑:《論語·雍也》子遊為(wei) 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台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嚐至於(yu) 偃之室也。”
2010年,楊鑫通過自主招生進入中大,剛轉到博雅學院時,他充分利用圖書(shu) 館資源,常拿水桶拎書(shu) 回宿舍夜讀。大一時期,楊鑫交給甘陽老師數篇長達一兩(liang) 萬(wan) 字的哲學論文,甘陽老師看完後讓他寫(xie) 短一點。而今年,他剛剛出版的《王心齋家訓譯注》或許就是他“寫(xie) 短一點”的成果。在這本書(shu) 中,他為(wei) 每一篇家訓撰寫(xie) 的“實踐要點”不過短短數百字,卻能讓···
今年夏天,我差旅途中路過母校山東(dong) 大學,遂與(yu) 易學與(yu) 中國古代哲學中心的張克賓兄小聚。張兄與(yu) 鄙人碩士同班、同宿舍,同窗共讀三年,上學時有著諸多共同言語,結為(wei) 摯友。畢業(ye) 後,二人雖分散東(dong) 西,但經常交流。張兄一直是我學術上的榜樣,如今他已是山大齊魯青年學者。席間,他提到顏師炳罡的“《經典伴我同行:經典誦讀二十五周年紀念》···
研一入學伊始,我們(men) 便要製定好研究生三年期間的培養(yang) 計劃。在選擇所修課程時,除了按照學校要求選課外,我還選擇了自己感興(xing) 趣的課程,其中就有杜老師的《馬克思主義(yi) 倫(lun) 理學專(zhuan) 題研究》這門課程。
如今,嶽麓書(shu) 院已成為(wei) 湖南大學的一個(ge) 學院,書(shu) 院內(nei) 依舊書(shu) 聲琅琅,同學少年三三兩(liang) 兩(liang) 從(cong) 身邊經過,有些東(dong) 西,似乎從(cong) 來沒有變過。在今天的嶽麓書(shu) 院念書(shu) 是怎樣的體(ti) 驗,湖南大學的學生進5A級景區嶽麓書(shu) 院要門票嗎,20歲的大學生們(men) 怎麽(me) 看嶽麓書(shu) 院所承載的湖湘文化……20歲,他們(men) 在千年書(shu) 院,成為(wei) 曆史的接續,也在創造新的曆史。
趙寧寧是甘肅農(nong) 業(ye) 大學2020級學生,高考完的暑假因為(wei) 大學生三下鄉(xiang) 活動而結識明明德讀書(shu) 會(hui) 王亞(ya) 靈同學。成為(wei) 一名大學生後,他選擇加入蘭(lan) 州交通大學明明德讀書(shu) 會(hui) ,每天按時群內(nei) 打卡誦讀。今天,2021年10月9日,是他誦讀《論語》的第100天,他寫(xie) 下了自己與(yu) 《論語》的故事,與(yu) 明明德讀書(shu) 會(hui) 的故事
樊登寧同學今年春季學期上過我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當他得知我們(men) 堅持誦讀《論語》的活動後,表示很感興(xing) 趣,也希望自己有機會(hui) 學習(xi) 經典。於(yu) 是,他選擇加入明明德讀書(shu) 會(hui) ,每天按時群內(nei) 打卡誦讀。今天,2021年8月15日,是誦讀《論語》的第100天,他寫(xie) 下了自己與(yu) 《論語》的故事.
1472年,王陽明誕生於(yu) 餘(yu) 姚並度過了他的童年時光。如今的故居內(nei) ,“少年立誌”、“龍場悟道”、“主政廬陵南贛”、“征戰西南邊疆”、“王學傳(chuan) 播”等大量事跡的陳列,讓我們(men) 感悟到:正是姚江王氏家族忠孝禮義(yi) 、讀書(shu) 養(yang) 性、淡泊明誌之風的世代傳(chuan) 承,促使王陽明從(cong) 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並終成其德行兼備的高尚情操和文治武功的一生偉(wei) 業(ye) 。
陳惠同學於(yu) 3月份通過《倫(lun) 理學與(yu) 生活》選修課加入明明德讀書(shu) 會(hui) ,今天,2021年6月23日,是她誦讀《論語》的第100天,她寫(xie) 下了自己與(yu) 經典的故事......
湘西永順,自古以來就是土家族的聚居地,擺手堂是土司製度的標誌,是土家族集習(xi) 俗、教化、祭祀、娛樂(le) 於(yu) 一身的宗教性建築,不但曆史悠久,且分布廣泛。但受清朝時期“改土歸流”政策影響,永順地區盛行的土司製度被廢除。清政府為(wei) 教化土民,大力推動湘西社會(hui) “儒化”,頒令禁止苗民土民諸多宗教祭祀活動及風俗習(xi) 慣,因此土家族傳(chuan) 統人文風俗···
因為(wei) 個(ge) 人原因,在高中沒有對傳(chuan) 統文化過多地投入,同時加上環境的原因,在生活倫(lun) 理方麵又有所欠缺,因此就選擇了該課程,也希望能在選修的同時適當學習(xi) 東(dong) 西來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因為(wei) 專(zhuan) 業(ye) 課程還有外語學習(xi) 的壓力,自己的精神狀態不是特別好,下意識想通過這類課程來調節心態。
1.學習(xi) 文化知識,離不開學思結合。在我這大學四年的學習(xi) 生涯中,沒有任何一門課隻需要學習(xi) 就能掌握,隻有不斷地學習(xi) 外加自己的思考,才能掌握得更牢固。正如“溫故而知新”提到的一樣,複習(xi) 、學習(xi) 、思考三者相輔相成;2.學習(xi) 如何獲得文化知識。關(guan) 於(yu) 這方麵就更加方便去理解和考慮了。每一門課都有不同的側(ce) 重點,因此自己要去思考什麽(me) 樣的···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ei) 自省也”(《論語·裏仁》),意思是看見賢能的人要想著向對方學習(xi) ,看見你認為(wei) 行為(wei) 惡劣、道德敗壞的人,你要反省自己是否有同樣的錯誤。在別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若渾濁鞭策自身而改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不斷糾正自身缺點,向完整的人格邁進一大步。
子曰:“學而時習(xi) 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e) 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貧窮的人羨慕富豪,因為(wei) 他有讓他一輩子也花不完的錢;而富豪卻羨慕那些平凡的人,因為(wei) 他們(men) 很快活,不會(hui) 整天杞人憂天地擔心錢是否被用光、是否被偷走。
《論語》中不是隻有深不可測的大道理,裏麵都是為(wei) 人處世的真本事,是立身處世的道德規範。宋初宰相趙普,人言所讀僅(jin) 隻《論語》而已。太宗趙匡義(yi) 因此問他。他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也就是他說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
我從(cong) 未意料到在大學裏還能再次接觸到《論語》,這讓我一下子精神起來。在高中學習(xi) 生活中,語文老師第一次帶我走進了《論語》的世界,他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那時,因為(wei) 學習(xi) 任務繁重,僅(jin) 僅(jin) 將其視為(wei) 老師布置的背誦任務,並未過多地深入體(ti) 會(hui) 。
當初抱著好奇的心情選了這門課,選的時候心裏還在想:倫(lun) 理學與(yu) 生活,這能講什麽(me) 呀?估計就是講一講我們(men) 生活中的一些道德問題吧。後來,聽舍友說這門課上會(hui) 講《論語》。當時心想:哦,這樣啊!那就講唄,反正讓我過就行了。但是後來,經過半個(ge) 學期的學習(xi) ,這門課教給了我很多東(dong)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