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2日上午九點,落筆書(shu) 院舉(ju) 行了本學期第四次讀書(shu) 會(hui) 。全體(ti) 師生向大成至聖先師行禮後,一同繼續研讀並讀完《禮記·仲尼燕居》和《禮記·孔子閑居》。本次書(shu) 會(hui) 由張節同學對本次所讀內(nei) 容進行串講,隨後,其他師生依次分享自己的闡釋和觀點。
2023年10月15日上午九點,落筆書(shu) 院舉(ju) 行了本學期第三次讀書(shu) 會(hui) 。全體(ti) 師生向大成至聖先師行禮後,一同繼續研讀並讀完《經解》和《哀公問》篇。本次書(shu) 會(hui) 由王立葳同學對本次所讀內(nei) 容進行串講,隨後,其他師生依次分享自己的闡釋和觀點。
2023年10月6日下午三點,落筆書(shu) 院舉(ju) 行了本學期第二次讀書(shu) 會(hui) 。全體(ti) 師生向大成至聖先師行禮後,一同繼續研讀並讀完《禮記·祭統》。本次書(shu) 會(hui) 由羅文博同學對本次所讀內(nei) 容進行串講,隨後,其他師生依次分享自己的闡釋和觀點。
2023年9月24日上午九點,落筆書(shu) 院舉(ju) 行了本學期第一次讀書(shu) 會(hui) 。全體(ti) 師生向大成至聖先師行禮後,一同繼續研讀並讀完《禮記·祭義(yi) 》。本次書(shu) 會(hui) 由王立葳同學對本次所讀內(nei) 容進行串講,隨後,其他師生依次分享自己的闡釋和觀點。
2023年5月13日上午九點,落筆書(shu) 院舉(ju) 行了本學期第十次讀書(shu) 會(hui) 。全體(ti) 師生向大成至聖先師行禮後,一同研讀並讀完《禮記·祭法》。本次書(shu) 會(hui) 由王立葳同學對本次所讀內(nei) 容進行串講,隨後,其他師生依次分享自己的闡釋和觀點。
2023年4月29日上午九點,落筆書(shu) 院舉(ju) 行了本學期第九次讀書(shu) 會(hui) 。全體(ti) 師生向大成至聖先師行禮後,一同繼續研讀並讀完《禮記·喪(sang) 大記》。本次書(shu) 會(hui) 由宗奕杉同學對本次所讀內(nei) 容進行串講,隨後,其他師生依次分享自己的闡釋和觀點。
2023年4月15日上午九點,落筆書(shu) 院舉(ju) 行了本學期第八次讀書(shu) 會(hui) 。全體(ti) 師生向大成至聖先師行禮後,一同繼續研讀並讀《禮記·喪(sang) 大記》部分章節。本次書(shu) 會(hui) 由仵俊偉(wei) 同學對本次所讀內(nei) 容進行串講,隨後,其他師生依次分享自己的闡釋和觀點。
2023年4月15日上午九點,落筆書(shu) 院舉(ju) 行了本學期第七次讀書(shu) 會(hui) 。全體(ti) 師生向大成至聖先師行禮後,一同繼續研讀並讀完《禮記·雜記下》。本次書(shu) 會(hui) 由鄭欣澤同學對本次所讀內(nei) 容進行串講,隨後,其他師生依次分享自己的闡釋和觀點。
2023年4月1日上午九點,落筆書(shu) 院舉(ju) 行了本學期第六次讀書(shu) 會(hui) 。全體(ti) 師生向大成至聖先師行禮後,一同繼續研讀並讀完《禮記·雜記上》。
2023年4月1日上午九點,落筆書(shu) 院舉(ju) 行了本學期第五次讀書(shu) 會(hui) 。全體(ti) 師生向大成至聖先師行禮後,一同繼續閱讀《禮記·雜記上》。
2023年3月25日上午九點,落筆書(shu) 院舉(ju) 行了本學期第四次讀書(shu) 會(hui) ,全體(ti) 師生向大成至聖先師行禮後,一同繼續閱讀《禮記·樂(le) 記》篇。
2023年3月17日上午,落筆書(shu) 院開展了本學期的第三次讀書(shu) 會(hui) ,全體(ti) 師生向至聖先師行禮,禮成後師生繼續閱讀《禮記·樂(le) 記》篇。
3月11日上午九點,落筆書(shu) 院讀書(shu) 會(hui) 在書(shu) 山館如期而至,首先師生向至聖先師行禮,禮成後師生繼續閱讀《禮記·樂(le) 記》篇,由王立葳同學對所讀內(nei) 容進行串講,然後師生發表對該部分的理解與(yu) 感悟,最後由王宏海老師進行總結發言。
2023年3月4日星期六,落筆書(shu) 院迎來本學期第一次線下讀書(shu) 會(hui) ,繼續共讀《禮記·樂(le) 記》。
大道至簡,《論語》短短二十篇,寥寥數萬(wan) 字,卻道盡了為(wei) 人為(wei) 學之哲理。初讀《論語》時,拗口難讀,晦澀難懂,好生不想讀它;再讀《論語》時,駕輕就熟,一知半解,也漸漸有了興(xing) 趣。品讀《論語》時,發人深思,蕩氣回腸,喜歡它的簡短而有內(nei) 涵。
朱江同學是蘭(lan) 州交通大學2021級漢語國際教育專(zhuan) 業(ye) 學生,於(yu) 2022年9月份通過思政課對《論語》產(chan) 生了深厚興(xing) 趣,2022年寒假申請加入明明德讀書(shu) 會(hui) ,每天堅持誦讀打卡,從(cong) 未間斷。今天,2023年4月3日,誦讀《論語》的第100天,他特用文字記錄下與(yu) 經典相遇的日子裏自己的所想所思所感所悟......
對學問一知半解的人,才會(hui) 認為(wei) 有所謂純粹的學問,而與(yu) 生命、性情、教養(yang) 、德行和信仰無與(yu) ,更美其名曰:客觀、科學。而對學問有真切徹悟的人(就學問之根本精神而言,非就具體(ti) 之學問係統而言,具體(ti) 之學問係統,無人敢言徹悟),則一定認為(wei) ,任何學問都有神性,是上帝的作品。由是,《禮記·孔子閑居》謂:“天有四時,春秋冬夏,風雨霜露···
《禮記·學記》雲(yun)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wei) 人師。”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說:“博學不能使人智慧。”以上兩(liang) 語,均是在覺解而不是在知解之立場上言者。何謂覺解?“覺”者覺悟;“解”者不惟是了解、知解,更有鬆綁、解放、照亮、自由之意。故覺解即是自覺自解,以化解生命之牢結。
就我而言,時常感到一種莫名之憂傷(shang) ,無言之悲憫襲來。此憂傷(shang) 此悲憫為(wei) 無人知曉者,亦為(wei) 我自己無法說清者。它不是生活之困頓,情感之挫折,亦不是事業(ye) 之失意,學業(ye) 之無成。它似乎是來自天邊的,是洪荒蒼茫中之“靈光”直透到我的生命,而給我以“靈根”與(yu) “慧眼”。
人之所以異於(yu) 禽獸(shou) 者,特有二耳:一曰能感動,二曰有敬畏。吾曾有專(zhuan) 文說感動,茲(zi) 當論敬畏。動物止有懼怕,惟人方顯敬畏。而懼怕與(yu) 敬畏之差別不可以道裏計。何以言之?懼怕乃因物質力量巨大,危及自身之安全,故欲逃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