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予涵】銅河家風世澤長——四川樂山沙灣的家風故事

四川省樂(le) 山市沙灣區,是峨眉山餘(yu) 脈與(yu) 小涼山餘(yu) 脈在大渡河中下遊的交匯地。漢文帝時,鄧通在此開銅礦鑄幣,因而大渡河進入沙灣境內(nei) ,得名“銅河”。

【張求會】陳寅恪家史:客家驕子──義寧陳氏之源

修水地處贛西北邊陲,西鄰湖南平江、湖北通城,北交湖北崇陽、通山,自古便有“吳頭楚尾”之稱。

【黃良軍】鳳之高風 竹之亮節 ——義寧陳氏的故事

兩(liang) 百多年來,這裏孕育出陳寶箴、陳三立、陳衡恪、陳寅恪、陳封懷等五位傑出人物,世稱“陳門五傑”。這個(ge) 在山旮旯裏的人家,為(wei) 什麽(me) 能培育出這麽(me) 多傑出的人才呢?走進“陳家大屋”,赫然寫(xie) 著“鳳竹堂”三個(ge) 字的匾額,或許是答案所在。

【李兵】如何處理好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王船山強調這四個字

王夫之(1619—1692)字而農(nong) ,號薑齋,又號夕堂,湖廣衡州府衡陽縣(今湖南衡陽)人。他的學術成就得到後人的高度讚揚,曾主持船山書(shu) 院的清末著名學者王闓運在所撰墓聯中,稱之為(wei) “南國儒林第一人”。

【李敬峰】《豐川家訓》的當代價值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李二曲高弟王心敬(1658—1783,號豐(feng) 川)所傾(qing) 力述作的《豐(feng) 川家訓》,其聲聞雖不如《顏氏家訓》《朱子家訓》那樣譽滿天下,但作為(wei) 布衣理學大儒之作,自有其獨特價(jia) 值和當代意義(yi) 。《豐(feng) 川家訓》是身曆順、康、雍、乾四朝的王心敬“略仿古訓、參以時宜”而作,分為(wei) 上、中、下三卷,涵具“立身、治家、蒞仕”,顯豁出條貫秩然···

福鼎西昆:承孔子遺韻 傳仁孝家風

福鼎西昆孔氏,以孔子後裔聚居村而聞名遐邇,有著“江南孔裔第一村”的美名。據《孔氏家譜》,清朝康熙年間,孔子第六十四代孫孔尚榮、孔尚誌兄弟,從(cong) 柘洋遷居福鼎西昆村,此後子孫在此繁衍生息,建孔廟、辦學堂,繼承祖宗傳(chuan) 統。為(wei) 傳(chuan) 家立世,孔家世代提倡“崇儒重道,好禮尚德,讀書(shu) 明理,出孝入悌,克己奉公”。西昆孔氏注重教育,傳(chuan) 承儒···

【宋冬梅】徽州文化中的家風家訓與當代創新

徽州,是曆史上的文化重鎮,“崇文尚儒”社會(hui) 風氣由來已久,自宋代起就有“東(dong) 南鄒魯”“文化之鄉(xiang) ”“禮儀(yi) 之邦”的美譽。

【董文娜】重教讀書 代代向學 ——蘇州東山莫釐王氏的故事

蘇州東(dong) 山莫釐王氏是明清時期一個(ge) 具有代表性的科舉(ju) 官宦世家,近代以來又成為(wei) 科教名門。這一切與(yu) 其重教讀書(shu) 的家風密不可分。

【穀敏】《袁氏世範》不失為“《顏氏家訓》之亞”

在中國古代家訓史上,有一本十分重要的家訓書(shu) 籍,那就是北宋袁采所撰的《袁氏世範》。清代四庫館臣給予它極高評價(jia) ,認為(wei) 它“不失為(wei) 《顏氏家訓》之亞(ya) ”。該書(shu) 不僅(jin) 為(wei) 教誨袁氏子孫所寫(xie) ,也寫(xie) 給“田夫野老、幽閨婦女”,說理深入淺出,別具一格,海內(nei) 外不少學者均對此書(shu) 有研究。

【劉育章】姚崇:自築“藩籬”傳家風

在河南省三門峽市博物館裏,收藏有人稱“救時宰相”的唐代名相姚崇親(qin) 書(shu) 的“藩籬”碑碣。該碑碣長85厘米,寬53厘米,厚12厘米。右上題款“大唐開元三年”,左下題款“姚崇題”,中間楷書(shu) “藩籬”兩(liang) 個(ge) 大字。這是時年六十五歲的姚崇在開元三年(715年)回陝州硤石故裏時揮筆留下的,是目前全國唯一發現的姚崇手跡。

【陳忠海】古代家訓中的廉政文化

中國人一向重視家庭建設,重視良好家風的培養(yang) 與(yu) 傳(chuan) 承。作為(wei) 家風的重要載體(ti) ,家訓曆來也受到人們(men) 的重視,在古代眾(zhong) 多著名家訓中,廉政文化是所強調的重要方麵之一,至今仍值得學習(xi) 和借鑒。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穿越千年的蘇州吳中葉氏家訓

蘇州吳中葉氏,源出春秋楚國葉公沈諸梁。東(dong) 漢末年,葉氏子孫、光祿大夫葉望因避亂(luan) 從(cong) 青州渡江,居住於(yu) 丹陽郡句容,成為(wei) 江南葉氏始祖。葉望曾孫葉琚,任錢塘(今浙江杭州)縣令,愛民如子。葉琚次子葉儉(jian) 為(wei) 晉散騎常侍、折衝(chong) 大將軍(jun) ,東(dong) 晉建武元年(317)任括蒼(今浙江麗(li) 水)太守,後遷居鬆陽卯峰懷德裏。葉氏傳(chuan) 到第九代葉逵,就是吳中葉···

【馮靜武】為學 為人 為官 ——李光地的家規、家訓及當代啟示

李光地(1642—1718),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福建泉州安溪湖頭人,清初著名理學家、易學家。

【徐梓】好家訓家風成就好家庭——談家訓、家風及其相互關係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中,曆來講究家國一體(ti) 。家是國的基本元素,國則是大家,好的家庭家教家風支撐和彰顯著國的風範、氣脈。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就重視家庭家教家風問題做出重要指示。他指出,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重視親(qin) 情。

【胡憶紅】邵陽魏氏:醇良溫厚 襟懷家國

翻開中國近代史,“師夷長技以製夷”七個(ge) 大字便會(hui) 躍入眼簾,這句話開啟了國人“睜眼看世界”、向西方學習(xi) 的新潮流,成為(wei) 近代知識分子探索國家出路的先聲。然而,它既非陶澍、林則徐等經世名臣之言,亦非郭嵩燾、曾紀澤等出國使臣之論,而是出自湖南邵陽偏僻山區的知識分子魏源之筆。是什麽(me) 樣的家族培養(yang) 出如此目光敏銳、思維超前的思想家呢···

【馬軍】儉以養廉

廉,素來為(wei) 人所敬。即便貪墨之人也會(hui) 堂而皇之地冠以“廉”名,從(cong) 而以假亂(luan) 真,欺世盜名。

【中國紀檢監察報】鳴機夜課 詩書繼世

清代有位著名作家蔣士銓,才華橫溢,擅長詩、詞、文、曲,一生創作詩兩(liang) 千六百餘(yu) 首,詞二百七十餘(yu) 闋,文集十二卷,雜劇、傳(chuan) 奇十六種,結集為(wei) 《忠雅堂集》四十三卷。

【中國紀檢監察報】忠厚立德遠 詩書育廉長

“資水如帶,鳳嶺如屏,四麵盡環淑氣;孝子在周,忠臣在漢,千秋無愧宗風”

【趙逵夫 趙祥延】甘肅臨夏朱貴家族,為何能得到林則徐“忠規孝矩“如此高的評價?

蘭(lan) 州碑林中有一通內(nei) 容為(wei) “欲增福壽惟善行,要好兒(er) 孫須讀書(shu) ”,落款為(wei) “黼堂”的石碑,在碑林裏並不很顯眼,來訪者往往一眼而過,但實際上這是民族英雄朱貴的家訓。

【黃慶林】順德龍眼梁氏:接物謙恭修業勤慎

在廣東(dong) 順德龍眼村,始建於(yu) 明正德年間的梁氏大宗祠,距今已有500餘(yu) 年曆史。梁氏大宗祠正堂的牆上,掛著“謙恭勤慎”四個(ge) 大字,此為(wei) 順德龍眼梁氏的家訓。在此家訓的熏陶與(yu) 鞭策下,梁氏家族培育出外交家、政治家梁敦彥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