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趙連穩】問津書院因時而新

在清代的天津書(shu) 院中,問津書(shu) 院是創辦最早、辦學時間最長、建築規模最大的書(shu) 院,以名師薈萃、開風氣之先而聞名,人們(men) 將其和杭州的詁經精舍、廣州的學海堂與(yu) 廣雅書(shu) 院、保定的蓮池書(shu) 院等著名書(shu) 院相提並論,奠定了其在清代特別是晚清教育界的重要地位,是天津教育史上頗具特色的書(shu) 院。

【張軍】花洲書院與《嶽陽樓記》

花洲書(shu) 院是我國著名書(shu) 院之一,位於(yu) 河南省鄧州市古城東(dong) 南隅,為(wei) 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範仲淹所創建。其為(wei) 世人所熟知的千古名篇《嶽陽樓記》即創作於(yu) 此。花洲書(shu) 院也因此而千古流芳。

【全定旺】戴蒙書院:耕讀文化的見證

戴蒙書(shu) 院,位於(yu) 浙江永嘉楠溪江流域的溪口村,由南宋理學家戴蒙與(yu) 文字學家戴侗創辦,因宋光宗賜書(shu) 匾“明文”旌表戴氏故裏,又稱“明文書(shu) 院”。

【王立斌】象山書院心學之源

象山書(shu) 院位於(yu) 江西省貴溪市,亦名“象山精舍”,為(wei) 南宋四大書(shu) 院之一。其創始人為(wei) 陸九淵,世人稱其為(wei) “象山先生”。象山書(shu) 院作為(wei) 中國心學的發源地,具有鮮明的文化屬性和重要的文化價(jia) 值。

【邱明】白鷺洲書院:文章節義 弦誦不絕

白鷺洲書(shu) 院為(wei) 江南著名書(shu) 院,坐落於(yu) 江西省吉安市城東(dong) 贛江中的綠洲上。因洲上多棲白鷺,古人取李白詩句“二水中分白鷺洲”給洲命名。

【陳亮】蘇州紫陽書院:江南文脈一院牽

今天的江蘇省蘇州中學位於(yu) 繁華的蘇州姑蘇區,300多年前,它卻有另外一個(ge) 名字——紫陽書(shu) 院。隨著曆史的變遷,現在的建築已然沒有當年的模樣。但是,校園內(nei) 一塊石碑上,由乾隆皇帝親(qin) 手題寫(xie) 的四個(ge) 大字“紫陽書(shu) 院”卻提醒人們(men) ,這兒(er) 就是在江南久負盛名、傳(chuan) 承江南文脈的紫陽書(shu) 院。

【全定旺】東山書院:永嘉學派開創與傳承之地

永嘉(今溫州)對於(yu) 中國文化有兩(liang) 大貢獻,一為(wei) 山水詩,一為(wei) 永嘉學派。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謝靈運赴任永嘉太守,開山水詩之先河。北宋皇祐年間(1049—1053年),王開祖設塾講學於(yu) 永嘉城東(dong) 華蓋山,華蓋山又名東(dong) 山,故後世稱王開祖講學之所曰東(dong) 山書(shu) 院。

【專訪】杭州萬鬆書院原院長邵群:傳播梁祝文化 助推書院教育

重建後的萬(wan) 鬆書(shu) 院設置了一明一暗、一實一虛兩(liang) 條文化主線:明為(wei) “明清知名學府”、暗為(wei) “梁祝愛情之地”,中軸線上以古代書(shu) 院的布局為(wei) 實景,而在右側(ce) 石林中又依自然地勢巧妙點綴與(yu) 梁祝“十八相送”有關(guan) 的場景,如觀音堂、草橋亭和獨木橋等,美麗(li) 愛情傳(chuan) 說與(yu) 肅穆雅靜書(shu) 院虛實結合,相映成趣。

【盧朝升】鵝湖書院的千年一會

2019年2月4日,我和顧大朋、錢偉(wei) 強老師一起到慶元的雙沈村周大彬家過年。除夕之夜,學子們(men) 聚在宗祠讀《論語》、發獎學金,這樣的春節他們(men) 已經堅持了幾年。

【戴美玲 杜華偉】新時代中國書院教育現代化的理念與實踐——以廈門筼簹書院為例

中國書(shu) 院教育在現代化的發展中充分體(ti) 現了新時代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核心精神,不過,在複興(xing) 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複古的反現代化的傾(qing) 向,需要在理念上明確“新舊”、“古今”的調和。

江西書院在中國書院史上的地位

書(shu) 院是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是傳(chuan) 播中國文化、興(xing) 辦教育、培養(yang) 人才、交流學術的一種社會(hui) 進步的組織形式。幾千年的教育製度,組織形式,辦學方向,大體(ti) 上可分為(wei) 兩(liang) 種:“私學與(yu) 官學”。書(shu) 院則是代表中國封建社會(hui) 時期的一種以私人創建為(wei) 主,官方資助為(wei) 輔的“私學”基本形式。

【王恩寶】銀岡書院:致知格物,啟迪後賢

在東(dong) 枕柴河(遼河一級支流)猶如巨龍之首鍾靈毓秀的鐵嶺龍首山下,有一處古樸幽靜的清代園林式建築群——銀岡(gang) 書(shu) 院。

【張國驥】嶽麓書院: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在湖南長沙的名山嶽麓山下,滾滾波濤的湘江西岸,古木參天的清風峽口,有一座幽靜、古樸、典雅的院落。這座院落就是千年學府嶽麓書(shu) 院。

仙遊文廟:天地有大美而默存

它留有科舉(ju) 的痕跡,燦爛的大家書(shu) 畫作品迎來送往;它擁有價(jia) 值不菲的石碑、雕刻,特殊年代裏化身成為(wei) 典雅精美的戲劇舞台。

曾幾何時,南安文廟名師宿儒雲集

文廟,又稱孔廟,是古代為(wei) 祭祀孔子和推廣儒家教化而興(xing) 建的重要禮製性建築,也是古時士子的“修身天地、晉身之階”。

【高士濤】略述正定文廟釋奠禮恢複舉辦十五年

釋奠禮是體(ti) 現尊師重教的中華傳(chuan) 統禮儀(yi) 。自2005年開始恢複舉(ju) 辦的正定文廟釋奠禮不知不覺中已然走過了十五個(ge) 年頭,這十五年的發展曆程是怎樣的?

【方彥壽】閩學與福州書院考述

我國的書(shu) 院製度濫觴於(yu) 唐代,確立和發展於(yu) 宋代。隋唐以前,福建被視為(wei) 未開化的蠻荒之地,教育事業(ye) 落後於(yu) 全國。但在書(shu) 院的發展上,卻與(yu) 全國各地處於(yu) 同一起跑線上。宋代,特別是南宋,由於(yu) 以朱熹為(wei) 代表的閩學的崛起,福建書(shu) 院的發展迅猛,教育事業(ye) 的發展也以“閩學”的特色而獨樹一幟。而福州的書(shu) 院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方彥壽】古靈溪畔,為“海濱鄒魯”奠基——理學家陳襄與古靈書院

說到“海濱鄒魯”,馬上就會(hui) 讓人想到“海濱四先生”陳襄、鄭穆、周希孟和陳烈。這四位都是閩縣或侯官人,閩縣、侯官,指的都是今天的福州。

閩南最早的文廟坐落在這裏,興廢八百年後欲複建

曆代南安人一再對之進行修葺,乃至重建,可見人們(men) 對文廟、對教育的重視。重建時大多由曆任知縣、邑紳或教諭、學錄、訓導主持。每回重建,就會(hui) 勒石立牌,紀其事、說其難、表其功。據《南安縣誌》與(yu) 《豐(feng) 州集稿》所載,南安文廟共有修建碑記十五方。自清光緒年間廢科舉(ju) 學堂後,南安文廟才真正漸漸荒廢。

【安劭凡】霍氏家廟:明代禮儀革命與廣東社會變遷

現今位於(yu) 廣東(dong) 佛山一處不起眼的叫做石頭村的地方,完整保留著一座大型的宗族祠堂建築群落,它便是建於(yu) 嘉靖四年(1525年)的霍氏宗祠,又稱霍氏家廟。其建立之時,正是時任兵部職方主事的粵籍官員霍韜(1487-1540)在“大禮議”朝局鬥爭(zheng) 中獲得勝利後不久。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