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笑紅】在曆史的轉角遇見王夫之——《發現王夫之:晚清以來的船山升格運動(1864···

在今日大多數人的知識體(ti) 係中,明末清初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就是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三人。然而,這一“常識”如何產(chan) 生並深入人心,是一值得反思的問題。尤其是,相比於(yu) 顧、黃二位,在明末清初,王夫之其人其學並不出名,為(wei) 何可與(yu) 顧、黃齊肩並列?作為(wei) 義(yi) 不仕清的明朝遺民,王夫之又緣何在清末被抬進“孔廟”從(cong) 祀?

【楊曉奇】跟著孔子學做智慧型教師——李如密《孔子教學藝術研究》讀感

孔子作為(wei) 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教育家,其對弟子的教育教學藝術堪稱典範,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和境界。南京師範大學李如密教授所著的《孔子教學藝術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一書(shu) ,從(cong) 教學藝術的視角對孔子教學思想展開研究,其視角之新穎、觀點之鮮明,不僅(jin) 填補了孔子教學藝術思想研究領域的空白,而且把教學藝術研究引向了一個(ge) 新領域,提···

【張宗友】曹春茹《朝鮮柳夢寅散文與中國文化》讀感

“要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載道、以文傳(chuan) 聲、以文化人,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ti) 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you) 秀文化。”這是2021年5月31日習(xi) 近平主席講話中的一段。在跨文化研究中,梳理、展示中國文化在域外的傳(chuan) 播與(yu) 影響也是這一偉(wei) 大工程的一部分。《朝鮮柳夢寅散文與(yu) 中國文化》(曹春茹著,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

【王緒琴】致良知與收斂身心——李洪衛《王陽明身心哲學研究》讀感

我與(yu) 李洪衛先生相識有時,亦師亦友,我們(men) 對很多問題的看法頗為(wei) 相契,並有幸多得他的提點。其著《王陽明身心哲學研究——基於(yu) 身心整體(ti) 的生命養(yang) 成》(上海三聯書(shu) 店2021年9月版)從(cong) 提出選題到出版曆時18年,其中凝結了他近20年來的思想精華。書(shu) 中議題雖立足於(yu) 陽明心學,卻關(guan) 涉廣泛。

【徐梓】《中國科舉通史》的“通史”特色

劉家和先生在《論通史》一文中,闡明了中西史學一個(ge) 明顯的區別,在於(yu) 中西方對於(yu) “通史”態度的迥然異趣。

【韓星】《西漢德運考——五德終始說下的政治史》序

李培健是我在陝西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工作時帶的中國文化史方向碩士研究生,他為(wei) 人誠摯,做事踏實,學習(xi) 刻苦,具有坐冷板凳的精神,是個(ge) 做學問的料。

【周少川】把握學術史脈絡的拓荒之作 ——讀陳祖武《中國學案史》

我國自古就有重視學術、梳理學術發展脈絡的傳(chuan) 統,從(cong) 先秦諸子論學,到《史記》創設《儒林列傳(chuan) 》《漢書(shu) 》創立《藝文誌》,延至明清,曆代皆不乏名賢對前代或當代學術作“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工作。到了清初,浙東(dong) 學者黃宗羲終於(yu) 獨樹一幟,撰成我國古代第一部完整的學術史專(zhuan) 著《明儒學案》,此書(shu) 依學術源流,“支分派別,條理粲然。其於(yu) ···

【王豔豔】發掘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的傳承基因 ——“中國傳統政治文化書係”出版

錢穆在《國史大綱》中說:“民族與(yu) 國家者,皆人類文化之產(chan) 物也。”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斷絕的古老文明,中國的政治觀念、政治製度等政治文化是在中華文化的基調下誕生、發展、演變的,同時也是作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的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西方的政治思想、體(ti) 製相比,中國傳(chuan) 統的政治文化體(ti) 現了其鮮明的特色,不但為(wei) 人類政治文明做出了···

【樓宇烈】《財富之道儒家說》:帶你走進儒學 找到財富寶藏

學習(xi) 究竟是為(wei) 了什麽(me) ?孔子講“古之學者為(wei) 己,今之學者為(wei) 人”。荀子對這句話做了補充與(yu) 闡釋:“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wei) 禽犢。”就是說君子之學是為(wei) 了完美其身,而小人之學以為(wei) 禽犢,是為(wei) 了交易。

【郭鬆義】明清以來曲阜衍聖公府的地位、作用與影響 ——《孔府檔案匯編》內容簡介

曲阜衍聖公府檔案,數量龐大,延續時間也長,內(nei) 容涉及與(yu) 孔府有關(guan) 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是我國檔案文獻中的一筆極其珍貴的文化財富。發掘利用孔府檔案,並將之公布於(yu) 大眾(zhong) 視野,整理出版《孔子博物館藏孔府檔案匯編》,對推動研究孔子所創立的儒學和儒學文化在我國曆史長河中起到的獨特作用,以及統治者為(wei) 倡導儒學而連帶對孔家···

【田旭東】“經學家”張西堂先生

《張西堂全集》共收了20多部著作,洋洋370多萬(wan) 字,涉及了中國傳(chuan) 統學術的經學與(yu) 諸子百家之學,充分顯示了張先生深厚的學術功力與(yu) 先生多年來為(wei) 學術研究嘔心瀝血的學術精神,每一部都是博大精深的學術巨著。

【倪培民】從功夫論的角度解讀《中庸》 ——評安樂哲與郝大維的《中庸》英譯

由於(yu) 《中庸》乃是所有儒家經典之中最具哲學意味的著作,如何解讀《中庸》對於(yu) 我們(men) 繼承傳(chuan) 統中國哲學的智慧具有重要的意義(yi) 。

【孫向晨】張祥龍先生的最後一本書

《中西印哲學導論》是張祥龍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後一本書(shu) 。看似一本新書(shu) ,實則卻是張老師20年教書(shu) 的結晶。從(cong) 2002年他開始上這門哲學導論課到2022年出版,中間凝結了他對於(yu) 哲學最基本的理解,展現了他中西印的寬廣視野,這是一本值得慢慢品讀的大書(shu) 。

【許鵬】諾貝爾文學獎:我推薦許石林先生

許先生的文字簡潔典雅,有芙蓉出水離塵脫俗之美。這大概源於(yu) 他長期浸潤在傳(chuan) 統典籍之中,與(yu) 曆代先賢晤談,盡得其抑揚頓挫、起承轉合之妙旨吧。朋友們(men) 談起許先生的文字,感覺其有詩歌優(you) 美的韻律,有江河奔流到海的氣勢,有鍾聲回蕩不絕的雋永

【周思明】此時無聲勝有聲——許石林雜文隨筆讀劄

石林的雜文隨筆,往往以“解構”或“顛覆”的形態出之,這也是他作為(wei) 雜文家最可寶貴的個(ge) 性所在。一件事物,或一種觀點,在人們(men) 看來,習(xi) 以為(wei) 常,已被認同,但在石林這裏,卻常常成為(wei) 了一個(ge) “解構”或“顛覆”的契機,而且道理總是被他講得入木三分、力透紙背,令人不得不心服口服。

【李華】中國禮文化與三禮學研究獲得新成果

我國素稱禮儀(yi) 之邦。“禮”是我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特質和核心。《周禮》《儀(yi) 禮》和《禮記》號稱“三禮”,是我國傳(chuan) 統禮文化的主要載體(ti) 。以《周禮》《儀(yi) 禮》和《禮記》作為(wei) 主要研究對象的“三禮學”在我國古代傳(chuan) 統學術中一直居於(yu) “顯學”的地位。曆代從(cong) 經學的角度詮釋和訓解“三禮”的著作可謂汗牛充棟,成就斐然。

【祝安順】“新五經”重塑經典課程

中華經典汗牛充棟,僅(jin) 經學元典就有“四書(shu) 五經”和“十三經”兩(liang) 個(ge) 係列,在山東(dong) 省大中小學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研究指導中心支持之下,編輯一套以《大學章句》《論語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周易本義(yi) 》五部經典文本為(wei) 核心的“中小學經典教師讀本係列”是對重建經典課程這一時代要求的有力回應。

【胡彥】從文學到易學

《周易六十四卦象數集解》(全二冊(ce) ,中華書(shu) 局2022年10月)是我的第一本學術著作。我的大學本科專(zhuan) 業(ye) 學的是漢語言文學,碩士、博士讀的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在大學教書(shu) 近30年,也主要從(cong) 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與(yu) 研究。

【張天傑】去聖而得真陽明

似乎王陽明熱,已經熱了好幾個(ge) 年頭了,相關(guan) 的書(shu) 也出了不少,但是想找出一本通俗而周到地介紹什麽(me) 是陽明學的書(shu) ,卻很是困難。已有的書(shu) ,大多屬於(yu) “傳(chuan) 奇王陽明”,注重的是王陽明人生與(yu) 事功之傳(chuan) 奇,似乎想要給予人們(men) 成功學的啟示,卻又過於(yu) 神化、聖化,以至於(yu) 一邊讀一邊生出學不來的感歎。

【劉強】站在時代的歧路上指點江山——鮑鵬山《風流去》讀劄

鮑鵬山的文化身份定位和學問趨向的變化過程,我可以說是當仁不讓的目擊者和見證人。讀者可能有所不知,古典文學出身的我之所以心儀(yi) 儒學,很大程度上離不開鮑鵬山的引領和啟發,在長達二十年的交往中,我們(men) 切切偲偲,同道同行,其中愉悅誠非言語所能道——也許,這就叫“以文會(hui) 友,以友輔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