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羅斯】文學研究還有未來嗎?——被糟蹋的方法的象征

耶魯英語教授諾斯的《文學批評的簡要政治史》公開表達了對文學批評走向的困惑。其基本問題是文學研究如何逐漸偏離“學院派美學教育項目”,轉而擁抱他所說的“曆史主義(yi) /語境化範式”。在曆史主義(yi) /語境化範式支配下,文學研究已經變成學習(xi) 政治史和經濟史的另一種手段,文學學者首先自認為(wei) 是學者而非批評家。不是為(wei) 了自己做實用批評,文學研···

【陳慧】古典詩教的現代轉化——讀黃德海《詩經消息》

經典的產(chan) 生固然有其曆史語境,但經典的意義(yi) 卻有著超越具體(ti) 時代的普遍性,《詩經》的教化功能正是通乎古今的普遍意義(yi) 所在。回到《詩經》“讀法”的問題,古典詩教與(yu) 《詩經》的解釋傳(chuan) 統密不可分,我們(men) 必須充分認識到《詩經》作為(wei) 一部偉(wei) 大經典的特質所在,避免扁平、浮泛、庸俗的閱讀方式,避免使之淪為(wei) 一種廉價(jia) 的“詩意”消費,而是沿著前賢···

【張新國】湯一介創建“中國解釋學”的嚐試

此次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湯先生的著作,共有四個(ge) 模塊,無論是通過全球視角來探討“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現代意義(yi) ”,通過以“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與(yu) “情景合一”來闡發“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的真善美問題”,通過“中國文化對21世紀人類社會(hui) 可有之貢獻”來詮釋“中國傳(chuan) 統哲學的理論體(ti) 係”,還是通過把握“‘孝’作為(wei) 家庭倫(lun) 理的意義(yi) ”來呈現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當代價(jia) ···

【饒毅】70後新生代學者“我注六經”的一個範本——劉強《論語新識》互聯網研討會上的···

《論語新識》一書(shu) ,鉤沉致遠,探幽窮賾,展現了劉強良知良能的學術擔當精神;正本清源,立己達人,洋溢著熾烈的淑世力量與(yu) 人道情懷;為(wei) 往聖繼絕學,飽含深情的價(jia) 值擔當與(yu) 憂患意識。

【宋立林】聖經定位,平實通達——劉強教授《論語新識》讀後

《論語》需要用生命去貼近、去理解、去解讀。不佞讀《論語》有年,自然也有自己的一些心得,所幸在《論語新識》中得到印證,正有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之感。盡管並不是所有的詮釋,都百分之百的同意,但我還是覺得劉強兄的《新識》可以作為(wei) 初學入門者的津梁,也可以作為(wei) 研究者進一步思考、討論的基石。

【鮑鵬山】體聖乃得真孔子——評議《論語新識》

前麵的各位老師好,剛才我是認真地聽了郭齊勇教授、張新民教授,還有林安梧教授前麵的評述,我覺得講得真是非常好,給劉強教授的這本書(shu) ,也可以說給予很高的,並且也非常恰如其分的評價(jia) 。我們(men) 幾個(ge) 旁聽的人,聽到了三位老師的高見,也是有很多很多的獲得,用林安梧教授的話來說,就是心生歡喜。非常感謝,感恩這樣一個(ge) 活動,我覺得非常···

【林安梧】音吐清響,明亮洞達——評議《論語新識》

《論語新識》,讀之覺其元氣充沛,淋漓盡致,有充實之美,有光輝之大,有大而化之之聖,亦有知其不可知之之神來之筆。有文獻之佐證,有曆史之考證,有科學之驗證,有邏輯之辯證,有心性之體(ti) 證。此五證,吾所強調者。劉強先生此著作,作為(wei) 一部平常講論之作,充分將此五證都體(ti) 證出來,我個(ge) 人認為(wei) 非常難能可貴。

【張新民】義理同備,圓轉無窮——劉強教授《論語新識》簡評

《論語》一書(shu) 乃孔子應答弟子或時人的語錄匯編,也有弟子相互對話而接聞於(yu) 夫子之語。編纂時間當在孔子身後,由門人輯錄編次而成,然皆弟子親(qin) 炙夫子所聞所見之筆錄,即所謂“七十子之儔(chou) ,會(hui) 集夫子所言以為(wei) 《論語》”(趙岐《孟子題辭》),乃是中國曆史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傳(chuan) 世典籍。

【郭齊勇】劉強先生《論語新識》讀後

劉強兄是當代儒學的新銳,為(wei) 人很謙和,學問有底蘊。他的大著《論語新識》是難得的好書(shu) ,我極力推薦給學界,特別是青年讀者。本書(shu) 集古今《論語》注釋譯解之大成,每章下都有三方麵內(nei) 容:新注、新釋、新識,都有卓見,尤以新識為(wei) 特長。

【景海峰】《公羊學引論》與公羊學

經學解體(ti) 以來涉及到公羊學的研究,基本上是走曆史學和文獻學的路子,而很少思想上的肯定和闡發,蔣慶《公羊學引論》的問世,不啻是為(wei) 經學資源與(yu) 現代性關(guan) 係的思考創辟了一條新路,當然在某種意義(yi) 上也算是出了一道待解的難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