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來,詩道易轍,詩教陵夷,文士多學步於(yu) 邯鄲,學人喜效顰於(yu) 西施。或考大禹為(wei) 蟲,或言線裝書(shu) 有毒,或雲(yun) 方塊必須拉丁,或疑經典作偽(wei) ,或詛咒支那當亡,鐵案自寫(xie) ,非後世之妄語前賢也。
《周易程氏傳(chuan) 》又稱《伊川易傳(chuan) 》《程氏易傳(chuan) 》,乃北宋思想家程頤所作,為(wei) 儒家易學代表作。2018年5月,商務印書(shu) 館出版了由孫勁鬆、範雲(yun) 飛、何瑞麟編寫(xie) 的《〈周易程氏傳(chuan) 〉譯注》,該書(shu) 包括原文、注釋、譯文及經史合參四個(ge) 部分
古人雲(yun) :六經皆史,先王之典章也。詩言誌,達哀樂(le) 之感,類萬(wan) 物之情。在心為(wei) 誌,發言為(wei) 詩。詩以感為(wei) 體(ti) ,人之感發興(xing) 起,必假言說,故一切言語足以感人者,皆詩也。是故聖人始教,以詩為(wei) 先,不學詩,無以言。詩教主仁,人心乃在無一毫私係之時,斯能感而遂通,與(yu) 大化同流,中正不偏,則全體(ti) 是仁。
《大學衍義(yi) 補》充分展現了“通古今之變”的意識,對於(yu) 涉及的各項政務,都“采六經諸史百氏之言”,在參考曆朝史實及前人觀點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見解。丘濬以這種方式編纂此書(shu) ,並非是為(wei) 了炫耀自己的博學,而是為(wei) 了從(cong) 曆史中汲取政治智慧和治國方略,以解決(jue) 他所處時代的現實問題。
這個(ge) 月剛出了一本《知宋:寫(xie) 給女兒(er) 的大宋曆史》,也是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品,是繼《宋:現代的拂曉時辰》《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之後,我在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的第三本書(shu) 。
《論語講習(xi) 錄》還為(wei) 人們(men) 指明了“新經學”未來的發展方向,即需將目前學術界普遍進行著的從(cong) 文學、史學、哲學等單個(ge) 學科出發的知識性的經學研究轉換為(wei) 以“價(jia) 值”與(yu) “意義(yi) ”為(wei) 主要關(guan) 注點的經學研究,前者將經學視作“死”於(yu) 過去的“史料”,後者將經學看為(wei) “活”在當下、麵向未來的“價(jia) 值觀傳(chuan) 承的載體(ti) ”。
《唐君毅先生年譜長編》是迄今為(wei) 止最完備的一部唐君毅年譜。《長編》凸顯了“‘學術年譜’的特性”,注意到了唐君毅哲學對儒家哲學現代發展的三點根本意義(yi) :一是“現代轉型”的主題,二是“釋本開新”的路徑,三是“以中化西”的立場。這應當是當代儒家哲學發展的基本方向。但在如何實現這三點意義(yi) 的問題上,唐先生的某些觀點是可以商榷的。《長···
十大大以來,中國法治建設出現了兩(liang) 個(ge) 非常重要的發展動向:其一,科學執政思路下的黨(dang) 政製度性融合;其二,全體(ti) 係反腐敗框架的探索與(yu) 成熟。
儒道佛三教關(guan) 係是中國哲學、思想乃至文化領域中最為(wei) 重要的關(guan) 係,但若要對其展開深入、係統的研究,卻洵非易事。
這篇小文,是我女兒(er) 吳桐同學給我新書(shu) 《知宋:寫(xie) 給女兒(er) 的大宋曆史》寫(xie) 的小序,收入小書(shu) “女兒(er) 序”。
蘇費翔、田浩兩(liang) 位教授合著的《文化權力與(yu) 政治文化——宋元時期的〈中庸〉與(yu) 道統問題》英文版出版於(yu) 2013年,但筆者遲至2017年底才獲悉本書(shu) 將由肖永明教授譯成中文(中華書(shu) 局2018年5月版,下簡稱《文化權力》),2018年6月捧讀之後,感到其中很多內(nei) 容與(yu) 拙作《師統與(yu) 學統的調適:宋元兩(liang) 浙朱子學研究》(當時已交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關(guan) 係密···
《儒藏》是由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纂,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大型儒學文獻叢(cong) 書(shu) 。全書(shu) 分“經”“論”“史”三部,統攝各類儒學著作和儒學史料,內(nei) 容涉及信仰、哲學、道德、知識、政治、經濟、軍(jun) 事、禮樂(le) 、文學、藝術等多個(ge) 方麵,共收錄先秦至清末(或民初)儒學文獻5000餘(yu) 種。全書(shu) 預計分裝644冊(ce) ,目前已出版453冊(ce) (含“史部”274冊(ce) 、“經部···
在中國古代文化、思想、曆史發展的長河中,總有一些河段因為(wei) 陡然出現的峽穀、險灘或斷崖,而奔突成湍急的彎道,衝(chong) 決(jue) 起壯觀的瀑布,飛濺起耀眼的浪花,終於(yu) 形成了後人視野中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
群經義(yi) 疏是研治經學的基本典籍,也是傳(chuan) 統中國學術的重要根基。時過境遷,現代學者接觸的往往是以固定形態出現的義(yi) 疏版本(以阮刻本及點校本居多)。學者習(xi) 見於(yu) 宋代以後經—注—釋文—疏編連的形態,多數不會(hui) 特意去了解宋代單疏本、八行本、十行本等豐(feng) 富多彩的經書(shu) 形態,更遑論它們(men) 本身獨特的“前生後世”。
由西漢毛亨傳(chuan) 、東(dong) 漢鄭玄箋的《毛詩傳(chuan) 箋》稱得上是中國古典第一流名著了,可是長期以來沒有一個(ge) 通行的點校本,不能不說是一個(ge) 遺憾。中華書(shu) 局出版的孔祥軍(jun) 點校本《毛詩傳(chuan) 箋》,收入“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典籍叢(cong) 書(shu) ”,可以說彌補了這一缺憾。我和門生分工拜讀了這個(ge) 點校本兩(liang) 遍,明確感受到這是一部標點、校勘都過關(guan) 的合格的整理本。
梅村尚樹先生在博士論文基礎上修訂而成的力作《宋代的學校——祭祀空間的改觀與(yu) 地域意識》(『宋代の學校——祭祀空間の変容と地域意識』)於(yu) 2018年11月由山川出版社出版。該書(shu) 超越了教育史的範疇,綜合了社會(hui) 史與(yu) 文化史的視點,對宋代的學校進行了曆史的考察。
媒體(ti) 的朋友邀我作為(wei) 作者本人,就自己新出的一本書(shu) 來“現身說法”。對於(yu) 這樣的一番美意,我雖則隨口就答應了下來,卻又不得不沉吟了許久。
周敦頤對宋代理學的開創厥功甚偉(wei) ,他的學說對他的家鄉(xiang) 湖南影響甚大。理學繼承儒學以誠為(wei) 本的理念,周敦頤對此有著更深刻的認識。
欲求既往以資現在,如今我們(men) 是否該走出“後經學時代”而回到經學?所謂回到經學,當然不是回到哪個(ge) 文本,哪段注疏,也不僅(jin) 僅(jin) 是要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更重要的是重新構建本民族自身文化價(jia) 值的連續性,為(wei) 近而治本國政治社會(hui) 文化學術種種學問樹其基礎,尤當為(wei) 解決(jue) 當前種種問題提供以活潑新鮮之刺激,是一種當代意義(yi) 上的文化政治意識。
《孔天胤評傳(chuan) 》還值得我們(men) 關(guan) 注的是能夠在整個(ge) 思想史和明代這樣的時空中觀察玄覽,因此很多地方對明代的政治、吏治、科舉(ju) 、文化風貌都有新的發現,對山西文化的發展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對當代山西學術可以說增益添采,值得我們(men) 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