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秦蕙田所主纂的《五禮通考》268卷,分吉、嘉、賓、軍(jun) 、凶禮五大類,上自先秦,下訖當時,以《三禮》為(wei) 核心,廣泛徵引曆代經史四部之說為(wei) 佐證,縱橫梳理,類例詳明,糾謬補闕,時出己見,成為(wei) 當時禮學研究方麵集大成式的重要著述。但近三百年來,迄無點校整理之本,誠為(wei) 憾事!然在去年年底,我們(men) 終於(yu) 捧到了由南京師範大學方向東(dong) 、···
五禮文獻,散在經典、注疏、政書(shu) 、類書(shu) 、文集和專(zhuan) 著,浩瀚難檢,每為(wei) 學者所歎。朱熹曾說,“禮樂(le) 廢壞二千餘(yu) 年,若以大數觀之,亦未為(wei) 遠,然已都無稽考處。後來須有一個(ge) 大大底人出來,盡數拆洗一番,但未知遠近在幾時”。此語為(wei) 吳必大淳熙十五六年(1188、1189)所記,時朱熹年屆耳順,學問已造極致,已深刻認識到古禮難讀難治。
近代中西遭遇以來,西方挾其器物、製度乃至觀念的力量,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形成壓倒性優(you) 勢。一時間,傳(chuan) 統中國要走向現代,突破其困境,中國文化成為(wei) 眾(zhong) 矢之的。自此以後,如何對待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中國社會(hui) 走向現代化的核心問題。不同於(yu) 西化派全麵否定、全盤打倒的“徹底重建”,郭齊勇先生強調在傳(chuan) 統與(yu) 現代雙向批判的前提下,對傳(chuan) 統文化進···
五禮是中國古代禮儀(yi) 的總稱,包括吉禮、嘉禮、賓禮、軍(jun) 禮、凶禮。清代成書(shu) 的《五禮通考》對中華禮製作了前所未有的係統性總結梳理,被稱為(wei) “中國古代禮儀(yi) 製度的百科全書(shu) ”。
最近中華書(shu) 局出版了由杭州師範大學張天傑教授主編的《陸隴其全集》。陸隴其是清初的朱子學家,號稱理學名臣。相信該書(shu) 的出版,對於(yu) 清初朱子學的研究將會(hui) 有重要的推動。進而言之,我覺得明清朱子學的文獻整理與(yu) 研究,將會(hui) 成為(wei) 未來新的增長點。
《唐文治集》全18冊(ce) 六百餘(yu) 萬(wan) 字,由澳門大學鄧國光先生主持整理,含《文集》6冊(ce) 、《經學論著集》6冊(ce) 、《性理學論著集》3冊(ce) 、《文章學論著集》3冊(ce) ,作為(wei) 國家十三五重點規劃圖書(shu) ,現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如期出版,唐先生的可佩事跡、精神旨趣、国际1946伟德乃至心跡情感得以完整呈現。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再次成為(wei) 我們(men) 這代人所麵臨(lin) 的···
所謂學者,就是一個(ge) 通過讀書(shu) 來獲取知識形成思想解決(jue) 問題的人。書(shu) 有未曾經我讀,於(yu) 是就盡量找到書(shu) 的提要或書(shu) 誌類書(shu) 來充實知識。
過去一些年,貝淡寧的著作受到不少批評,有人暗示他是在為(wei) 中國的政黨(dang) 國家辯護,不過我覺得這沒有說到點子上,因為(wei) 他的觀點不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而是有關(guan) 傳(chuan) 統東(dong) 亞(ya) 思想中發現的社群主義(yi) 價(jia) 值觀,以及這些價(jia) 值觀如何指導了政治體(ti) 製和生活生活---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其他地方。在西方,人們(men) 往往瞧不起官僚機構,非專(zhuan) 家組成的政府和無情的商人心···
牟宗三哲學長期以來都是學界討論的熱門話題,相關(guan) 研究成果頗豐(feng) 。在此背景下,要在牟宗三哲學研究方麵談出新意,似乎是件十分不易的事情。然而,盛珂教授新著《道德與(yu) 存在:心學傳(chuan) 統的存在論闡釋》(北京: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卻為(wei) 我們(men) 重新審視牟學提供了一個(ge) 極佳的視角。
為(wei) 盡可能方便讀者,本書(shu) 編列了較為(wei) 完善的附錄,包括傳(chuan) 記資料、文集序跋、版本考略、朱熹年表、曆代評論、偽(wei) 托誤題朱熹詩文存目、主要參考文獻、本書(shu) 篇名索引。其中文集序跋的部分特別注意收錄海外所藏、所刻朱熹文集之序跋,為(wei) 目前所收海外序跋最多之本。
《關(guan) 學編》由明代關(guan) 學大儒馮(feng) 從(cong) 吾所撰,其後王心敬、李元春和賀瑞麟等清代關(guan) 學學者又不斷進行續編,是了解關(guan) 學曆史、關(guan) 學人物和關(guan) 學思想的重要文獻。雖然先前已有學者對該書(shu) 進行過整理點校,但由於(yu) 《關(guan) 學編》的版本刊刻和曆代續補等情況比較複雜,所以現有點校本在文獻收入與(yu) 編排體(ti) 例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
作為(wei) 理學的重要一脈,張載所創立的關(guan) 學在漫長的發展曆程中,以其鮮明的學術特色和治學風格,為(wei) 中華民族的智慧寶庫作出了重大貢獻,張載利濟蒼生的責任意識與(yu) 立心立命的擔當精神也成為(wei) 當時學人和後代仁人誌士的思想標尺和精神標杆。
王觀堂嚐辨殷周製度之別,以為(wei) 殷商以前天子有如諸侯之盟主,及至周初封建始由諸侯之長進於(yu) 諸侯之君。
“有一夜,仁宗在宮中聽見‘絲(si) 竹歌笑之聲’,問宮人:‘此何處作樂(le) ?’宮人說:‘此民間酒樓作樂(le) 處。’北宋皇城緊挨著市井,站在東(dong) 京最繁華的樊樓頂層,可以俯視宮禁。民間酒樓的宴樂(le) 之聲,自然會(hui) 傳(chuan) 入宮中,讓生活在宮禁內(nei) 的宮人十分羨慕:‘官家且聽,外間如此快活,都不似我宮中如此冷冷落落也。’仁宗卻說:‘汝知否?我如此冷落,故得渠如此···
如何寫(xie) 出有“中國氣派”的哲學史來,是建構“中國哲學史”要麵對的根本問題,其中存在多方麵的內(nei) 在關(guan) 係,亟待解決(jue) 。在當代的中國哲學史家中,郭齊勇先生可能是對此最具自覺意識者。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現代價(jia) 值,不同的學者可以從(cong) 不同的視角進行闡釋和研究,但不管哪一種視角,如果這種闡釋和研究對於(yu) 適應時代的新變化,對於(yu) 所處時代的重大主題沒有回應和解答,其意義(yi) 是大打折扣的。當代著名經學家薑廣輝先生新書(shu) 《新經學講演錄》在回應時代主題這方麵就做得很出色。可以說,這是一部會(hui) 通古今、通經致用的典範力作,···
明嘉靖十四年(1535)貴陽刻本《新刊陽明先生文錄續編》(後簡稱《續編》)近由張新民教授審定並冠序、孔學堂書(shu) 局影印出版。此書(shu) 重見天日,首功當屬日本學者永富青地本世紀初在上海圖書(shu) 館的發現(詳氏著《關(guan) 於(yu) 上海圖書(shu) 館藏〈新刊陽明先生文錄續編〉》,《東(dong) 洋的思想與(yu) 宗教》第23號,2006)。此前,官私書(shu) 目皆無是書(shu) 的著錄,亦不見有學···
不是簡單地采用個(ge) 體(ti) 本體(ti) 的權利優(you) 先及其現代性價(jia) 值來轉化中國當代社會(hui) ,而是汲取儒家傳(chuan) 統文化的思想資源,采用儒家理想的以美德或德行(如“親(qin) 親(qin) ”)為(wei) 基礎的思想智慧來參與(yu) 重構當代社會(hui) 的實踐,並以此與(yu) 當代西方的現代性價(jia) 值觀進行對接,以型構當代中國的社會(hui) 倫(lun) 理和公民美德,將儒家傳(chuan) 統價(jia) 值的和諧觀與(yu) 當代政治視域下的正義(yi) 和權利等價(jia) 值···
94高齡的資深法史學者楊鶴皋先生所著《春秋戰國法律思想與(yu) 傳(chuan) 統文化》一書(shu) ,即將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是一件值得關(guan) 注的盛事,是先秦法律思想文化闡釋工程的又一新收獲。這本書(shu) 代表了楊先生長盛不衰的學術青春,但代表先生學術青春綻放狀態的不僅(jin) 僅(jin) 是這本書(shu) 。
作者深耕細犁中華法史四十餘(yu) 載,融冶史學、經學、律學於(yu) 一體(ti) ,凝萃成書(shu) 。書(shu) 中主要以儒家傳(chuan) 統之禮貫通脈絡,總分二部,上篇專(zhuan) 研兩(liang) 漢經義(yi) 折獄,下篇探究《唐律》立法原理。本書(shu) 結構堅實,考案縝密,兼重實例,間援當代法學觀念作詮釋,有發明古今之效;而論證嚴(yan) 謹,晰理至明,孤詣獨照,勾勒出漢唐法律文化的絕代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