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論壇,中日韓董學研究專(zhuan) 家齊聚一堂,立足學術,麵向現實,共同探討董仲舒思想與(yu)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既為(wei) 董學研究開辟了一個(ge) 嶄新的研究領域,又為(wei)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建設提供了豐(feng) 富的思想資源。
2019年6月29日至30日,由複旦大學哲學學院、上海儒學院、上海市儒學研究會(hui) 共同主辦的“東(dong) 亞(ya) 禮學與(yu) 經學國際研討會(hui) 暨上海儒學院第三屆年會(hui) ”在複旦大學隆重召開。
2019年6月27-30日,由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尼山聖源書(shu) 院共同主辦的尼山“文明對話與(yu) 交流互鑒”論壇在位於(yu) 孔子誕生地的山東(dong) 尼山聖源書(shu) 院成功舉(ju) 辦。來自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芬蘭(lan) 赫爾辛基大學以及中國大陸、港、澳、台30餘(yu) 位儒學、哲學、宗教界著名教授、學者集聚尼山,就“文明互鑒與(yu) 文化交···
29日,來自韓國、日本、馬來西亞(ya) 等國內(nei) 外110餘(yu) 名從(cong) 事董仲舒及儒學研究的知名專(zhuan) 家學者齊聚河北省衡水市。在當日開幕的2019中國·衡水董仲舒與(yu) 儒家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上圍繞董仲舒與(yu) 儒學創新、董仲舒與(yu) 漢代經學及其文化意義(yi) 、董仲舒“大一統”、“天人合一”、“德禮政刑”等思想研究進行深入交流研討。
6月23日,山東(dong) 大學中華美德教育學院揭牌儀(yi) 式暨“中華美德教育高峰論壇——首屆幹部政德教育論壇”在山東(dong) 大廈舉(ju) 行。
6月19日,春秋講壇2019年第四講(總第九十一講)在孔子研究院舉(ju) 行。孔子研究院特聘專(zhuan) 家、濟寧市尼山學者郭沂教授主講《道統與(yu) 核心經典係統之重建》。孔子研究院副院長陳曉霞,孔子研究院科研人員和曲阜師範大學、濟寧學院師生代表及社會(hui) 各界國學愛好者聆聽了講座。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員、濟寧市尼山學者路則權主持講座。
2019年6月19日下午,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古代史所二級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汪學群應邀在武漢大學哲學院107多功能會(hui) 議大廳帶來了一場題為(wei) 《陽明學天泉證道之要義(yi) 》的精彩講座。
現代中國的國家建構需要正視悠久傳(chuan) 統的深層延續性。那些曾經在曆史上發揮重要作用的構建因素,至今仍然在中國轉型進程中產(chan) 生著難以估量的影響。如何 傳(chuan) 統,如何應對現代,如何開發新的政治理論活力,這些問題都值得政治學人深入研究。
2019年3月末,由湖北省社會(hui) 科學界聯合會(hui) 、中共荊門市委宣傳(chuan) 部、中華孔子學會(hui) 、武漢大學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研究中心、荊門市陸九淵研究會(hui) 聯合主辦的紀念陸九淵誕辰880周年學術研討會(hui) 在湖北省荊門市隆重舉(ju) 行。大會(hui) 收到直接研究陸象山的學術論文90多篇,來自美國、日本和國內(nei) 的一百多位專(zhuan) 家學者齊聚荊門,圍繞著陸象山心學思想的方方麵麵展開了全···
清人王鉞在其《讀書(shu) 叢(cong) 殘》中說:“凡為(wei) 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冊(ce) ,奉為(wei) 明訓,不獨顏氏”;王三聘《古今事物考二》中亦有言“古今家訓,以此為(wei) 祖”;學者也普遍認為(wei) ,宋代袁采《袁氏世範》、朱熹《童蒙須知》等家訓名著都受其影響……這本巨著,就是誕生於(yu)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顏氏家訓》,作為(wei) 中國仕宦家訓集大成者,跨越千年仍然熠熠生輝,閃耀著獨···
如果說長程的曆史總是遵循“正—反—合”的辯證邏輯的話,那麽(me) ,在整整一百周年之後,世變時移,是不是也該輪到一度被置於(yu) “新文化”對立麵的“儒學”,在更高的層次上與(yu) “五四”握手言和了呢?
李老師以近年來的政治哲學研究熱潮為(wei) 背景,針對以往將“霸道”與(yu) “王道”截然對立,以“霸道”為(wei) “壞政治”的看法,提出“什麽(me) 是‘霸道’”的問題,以期重新審視古典儒學對“霸道”的理解,反思“崇王黜霸”的觀念對於(yu) 近世以來中國思想和政治的影響。
己亥四月,陳壁生教授、劉偉(wei) 教授分別來自北京、廣州,與(yu) 四川大學儒家哲學師友連日舉(ju) 行豐(feng) 富的學術交流活動,講論至於(yu) 忘倦。
回望晚清學者,他們(men) 麵臨(lin) 的困難與(yu) 我們(men) 今天所麵臨(lin) 的困難相似,但是他們(men) 在許多方麵似乎想得比我們(men) 多、看得比我們(men) 遠,他們(men) 看到了西方、看到了現代性,而且晚清經學家心目中有一個(ge) 整全的中國文明、一套完整的構建人倫(lun) 社會(hui) 的經學理論係統。可以說,晚清的重要性就在於(yu) 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如何理解整全的中國文明,並在此基礎上理解西方的經驗。
林教授由中國哲學合法性、話語與(yu) 權力的問題引出當代中國哲學研究的困境。這一困境主要表現在兩(liang) 方麵,一是經典閱讀的缺乏,二是學術話語的貫通問題。
己亥年四月廿一(西元二零一九年五月二十五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陳壁生教授在欽明書(shu) 院以《究先聖之元意——中國文明史中的鄭玄》為(wei) 題展開講學。中山大學劉偉(wei) 老師和四川大學高小強、丁元軍(jun) 、曾海軍(jun) 等老師出席此次講學,欽明書(shu) 院院生及部分成員、儒家哲學方向部分在讀同學、哲學係部分本科同學參加了講學活動。
正定文廟釋奠禮恢複於(yu) 2005年,是河北省境內(nei) 恢複最早的祭孔禮儀(yi) 活動,也是國內(nei) 恢複較早的祭孔禮儀(yi) 活動之一。每年參與(yu) 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舉(ju) 辦的“9.28同祭孔”直播工作。此次研討會(hui) 的召開,旨在將這一中華禮儀(yi) 文化活動經驗推廣到各地文廟,賦予文廟精神內(nei) 涵,使文廟文物活起來。同時,也藉此推動釋奠禮非遺進校園,繼承尊師重教傳(chuan) 統,樹立民族···
《詩經纘繹》是文化學者、詩人馬飛驤,基於(yu) 二十多年對傳(chuan) 統文化的鑽研推出的一部學術著作,2019年3月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發行。作者利用六年時間,考究先哲時賢研究《詩經》的成果,秉承六經內(nei) 聖外王一貫之道,以述而不作的原則,通過簡述概要、集釋字詞、纘繹文理,小結編旨,對《詩經》中研究的重大問題作了總結性梳理,係統性闡發···
5月15日晚,學者閻學通攜新作《Leadership and the Rise of Great Powers》在清華大學與(yu) 國際關(guan) 係問題學者阿米塔夫·阿查亞(ya) (Amitav Acharya)展開對談,社會(hui) 學家貝淡寧(Daniel A.Bell)擔任主持人。
2019年5月11日,由天津社會(hui) 科學院倫(lun) 理學研究所暨《道德與(yu) 文明》雜誌社主辦的青年倫(lun) 理學家論壇(2019)在天津召開,本次論壇主題為(wei) “儒家倫(lun) 理與(yu) 當代中國道德話語體(ti) 係構建”。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華東(dong) 師範大學、同濟大學、湖南大學、武漢大學、山東(dong) 大學、廈門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等高校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