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發表東(dong) 海律:人民是政府的鏡子,底層是高層的鏡子,社會(hui) 是政治的鏡子。政府好不好,看人民;高層好不好,看底層;政治好不好,看社會(hui) 。
包括孔孟和釋尊在內(nei) ,曆代儒佛道大師大德對於(yu) 言論無不重視。老子和禪宗相對輕言,不過,老子也留下了五千言,禪宗經典更是連篇累牘。
回儒,又稱儒家型穆斯林,是伊斯蘭(lan) 教中國化、儒家化的曆史成果,主要活躍於(yu) 明末清初。他們(men) 生長在中國,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然信仰伊教,在從(cong) 事伊教經典、教義(yi) 的翻譯闡述時“以儒詮經”---以儒家思想闡釋伊教教義(yi) 。被稱為(wei) “懷西方之學問,習(xi) 東(dong) 土之儒書(shu) ”、“以東(dong) 土之漢文,展天方之奧義(yi) ”。
嚐聞人言,聖人無情或忘情。《老子》說:“聖人不仁,以百姓為(wei) 芻狗。”不仁自然無情。《三國誌·鍾會(hui) 傳(chuan) 》裴注曰:“何晏以為(wei) 聖人無喜怒哀樂(le) ,其論甚精,鍾會(hui) 等述之。”《世說新語·傷(shang) 逝》說:“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任何自成體(ti) 係的學派宗派,無論相似度如何高,相通處如何多,必有與(yu) 其它學說根本性的不同。儒佛道三家,相似度最高,相通處最多,因為(wei) 都立足心性,強調德行,但是,相互之間仍然存在很多理義(yi) 衝(chong) 突和重大原則區別,百慮並不一致,殊途並不同歸。可以求同,還須辯異,切莫苟同、混同和亂(luan) 通一氣。
東(dong) 海曾提出一主三輔論:儒家為(wei) 主,佛道和自由主義(yi) 為(wei) 輔。一主,堅持儒家文化的社會(hui) 主體(ti) 性和政治主導性;三輔,是承認三家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優(you) 秀性,道德上值得尊重,政治上值得參考,享有輔助儒家、輔相中華的文化資格。
拙作《別太抬舉(ju) 孫中山》惹怒了澳門孔子、孫子兵法、中華孫氏文化三會(hui) 會(hui) 長孫保平先生,痛罵東(dong) 海為(wei) 奸人惡棍走狗奴才。大半輩子謗滿江湖,挨罵無數,但被罵為(wei) 這四種東(dong) 西,還是破天荒第一次。
東(dong) 海既慎言又敢言。慎言是怕不符合真相和真理的話從(cong) 自己口中筆下流出去,誤人造業(ye) ;敢言是仁愛之心、救世之心勃勃不容已。真理是可以救人的,救人的性命,救人的生命。無數喪(sang) 盡良知、死於(yu) 非命的貪官惡吏和毛左,如果有緣接觸東(dong) 海的書(shu) 籍言論,引起警惕有所反思,命運和結局當能有所改善也。
欲向我學儒,欲與(yu) 我交往或爭(zheng) 鳴,欲對我進行批判,欲為(wei) 儒家取精去糟,都應該對儒家思想有所了解,也歡迎對我的文化、政治和人生態度有所了解。茲(zi) 將有關(guan) “態度”的部分微言匯集於(yu) 下,聊作自我簡介,供有誌之士參考。
欲向我學儒,欲與(yu) 我交往或爭(zheng) 鳴,欲對我進行批判,欲為(wei) 儒家取精去糟,都應該對儒家思想有所了解,也歡迎對我的文化、政治和人生態度有所了解。茲(zi) 將有關(guan) “態度”的部分微言匯集於(yu) 下,聊作自我簡介,供有誌之士參考。
罵賊讚聖,君子本分。對盜賊不反對不批判,對聖人不崇拜不讚美,非君子也。聖賊之間,尚有賢者、君子、士人、庸人、小人各色人等,對他們(men) 的評判都應如理如實,實事求是,是者是之,非者非之,善者善之,惡者惡之。苟譽苟毀鄉(xiang) 願鄉(xiang) 訕,非君子也。
緣來不拒,緣去不留,有緣惜緣,無緣不攀,一切隨緣,無可無不可。刻意絕緣和刻意攀緣,都非人生常態。攀附權貴固然是攀緣,好為(wei) 人師也是一種攀緣。故孟子強調:人之患在好為(wei) 人師;佛教提醒:佛不度無緣之人。
欲向我學儒,欲與(yu) 我交往或爭(zheng) 鳴,欲對我進行批判,欲為(wei) 儒家取精去糟,都應該對儒家思想有所了解,也歡迎對我的文化、政治和人生態度有所了解。茲(zi) 將有關(guan) “態度”的部分微言匯集於(yu) 下,聊作自我簡介,供有誌之士參考。
或謂東(dong) 海孤寂。孤獨感或有,寂寞感毫無。思考創作獨飲獨樂(le) ,理義(yi) 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唯感覺時間不夠花,哪有餘(yu) 閑和興(xing) 趣與(yu) 外人打交道哉。不要打擾我就是對我最好的尊重。為(wei) 了節省時間,我忍痛割棄了多種愛好,比如拳技、氣功、詩詞等等,也盡量節製朋友交往和山水遊玩。
欲向我學儒,欲與(yu) 我交往或爭(zheng) 鳴,欲對我進行批判,欲為(wei) 儒家取精去糟,都應該對儒家思想有所了解,也歡迎對我的文化、政治和人生態度有所了解。茲(zi) 將有關(guan) “態度”的部分微言匯集於(yu) 下,聊作自我簡介,供有誌之士參考。
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都是儒家的,我的思想、仁本主義(yi) 思想就是儒家思想。
思想爭(zheng) 鳴、觀點辯論是君子本分,傳(chuan) 正理揚正義(yi) 弘正道,破歪理辟邪說放淫辭,是是非非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自立立人自達達人,都離不開爭(zheng) 鳴辯論。任憑謬論雷鳴而不辯,眼見真理毀棄而不爭(zheng) ,或者將義(yi) 理之爭(zheng) 轉換為(wei) 意氣之爭(zheng) ,將同仁間正常的道理爭(zheng) 鳴轉換為(wei) 惡意的道德攻擊,都是有失儒家身份的。
東(dong) 海主張去馬尊儒,實屬救世心切。因為(wei) 我深深地認識到儒家文化普適天下萬(wan) 世的無與(yu) 倫(lun) 比的優(you) 秀,唯有儒家才能從(cong) 根本上救民救國,道援天下,最終實現太平大同理想。故知其不可而為(wei) 之。這裏的不可有二意:一指不利於(yu) 現世之個(ge) 人,二指不適宜現實之社會(hui) 。救民不惜蹈危地,弘道何妨屈自身。
欲向我學儒,欲與(yu) 我交往或爭(zheng) 鳴,欲對我進行批判,欲為(wei) 儒家取精去糟,都應該對儒家思想有所了解,也歡迎對我的人生態度和政治態度有所了解。茲(zi) 將有關(guan) “態度”的部分微言匯集於(yu) 下,聊作自我簡介,供有誌之士參考。
孟子說:“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孫醜(chou) 上》)為(wei) 政,以力服人者,惡道也;以力假仁者,霸道也;以德服人者,王道也。為(wei) 人,以力服人者,暴力分子也;以力假仁者,偽(wei) 君子也;以德服人者,聖賢君子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