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政治學是中國學者提出的研究政治學之全新範式,但當然不是從(cong) 零開始,而有眾(zhong) 多可資利用之知識資源,本文探討其與(yu) 曆史政治學之關(guan) 係。曆史政治學與(yu) 曆史社會(hui) 學均致力於(yu) 帶回曆史、帶回國家,並共享眾(zhong) 多方法;但後者有西方中心論偏見,奉行價(jia) 值無涉原則,止於(yu) 理解或解釋;曆史政治學則破除西方中心論,公正對待中國等非西方國家、文明豐(feng) ···
自由主義(yi) 的意識形態霸權終結後,中國思想將引領全球價(jia) 值重建,從(cong) 個(ge) 人主義(yi) 轉向親(qin) 親(qin) 仁民,從(cong) 厘定權利轉向行仁履義(yi) 。當然,中國將堅持“禮聞來學,不聞往教”的古訓,從(cong) 而開啟一個(ge) 思想、宗教多元並存的時代。
康有為(wei) 是廣東(dong) 南海人。說到這兒(er) ,我們(men) 簡單講一下近代曆史上廣東(dong) 的興(xing) 起。我們(men) 前頭講曾文正公的時候講到湖南,在近現代曆史中,湖南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與(yu) 湖南可以相提並論的,就是廣東(dong) 。所以過去兩(liang) 百年塑造中國的人物主要就出自湖南和廣東(dong) 。湖南應該說還是有質樸之氣。因為(wei) 它畢竟屬於(yu) 中部地區,所以它學問的根底是朱子之學。當然後來···
新教育中國文化課程研習(xi) 營自2017年開始,每年一屆,目前已成功舉(ju) 辦了三屆。作為(wei) “新教育實驗中國文化課程研究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由朱永新教授領導,由項目負責人黃明雨及其團隊具體(ti) 執行,由新教育基金會(hui) 下設”中國文化和基礎教育研究“專(zhuan) 項基金支持。本文是姚中秋教授在2019年2月份主講的近代曆史人物係列授課記錄,公開發表,以饗讀者。
中國從(cong) 鴉片戰爭(zheng) 往後這一百多年,都是處在帝國主義(yi) 的重壓之下。中國人要在這樣的重壓之下存活,所以很快就確定了目標,叫追求富強。我們(men) 也要建立現代工業(ye) 體(ti) 係,也要建立一支強大的軍(jun) 隊。為(wei) 了支持這兩(liang) 點,我們(men) 就要建立一個(ge) 強大的政府。這就是我們(men) 過去一百七十年來,中國人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孔子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曆史已經證明,人群組織,尤其是其最高級形態——國家,在相當大程度上就是生人之天;人口死亡率,或者換一個(ge) 說法,每個(ge) 人的生存概率,是由其所在國家的組織化程度決(jue) 定的。
中國文明的世界曆史意義(yi) 就在於(yu) 發明且始終堅持厚生主義(yi) 。中國的存在和繁榮本身即足以向世人表明,資本主義(yi) 不是人類要走的唯一的路,人類完全可以另做選擇,選擇發展經濟、造福人生之正道。我們(men) 以厚生主義(yi) 這一“中國話語”,描摹我們(men) 的經濟社會(hui) 體(ti) 製,可以連貫地刻畫出中國幾千年來的經濟社會(hui) 體(ti) 製,可以概括曆史上的主流經濟思想,可資以構···
世界普遍曆史發展下一波之主題是“成於(yu) 東(dong) 南”,此即“通其變”,以中國文化更化西方所初創、但已不穩定的世界治理機製,以使世界秩序趨於(yu) 穩定。這類似於(yu) 漢初東(dong) 方文化複興(xing) ,灌注於(yu) 郡縣架構中而更化秦製。今日世界演變之大勢亦當為(wei) 位於(yu) 東(dong) 方的中國,以其源遠流長的文教,涵攝、化成西人始創之現代國家和世界秩序,以化成天下,以安天下人。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體(ti) 係可有多途,其中之一是構建儒家的人文與(yu) 社會(hui) 科學,發展儒家哲學、儒家倫(lun) 理學、儒家教育學、儒家政治學、儒家經濟學、儒家法理學、儒家社會(hui) 學、儒家民族學、儒家心理學、儒家國際關(guan) 係學等等。此為(wei) 儒學當代發展之內(nei) 在需要,亦為(wei) 中國人文與(yu) 社會(hui) 科學發展之內(nei) 在需要,而儒學恰有此能力,若能成其功,則對人類探···
中國思想絕無曆史終結論之幻覺,而始終有曆史意識。人自覺地居於(yu) 先人、後人之際,始終保持“戰戰兢兢,如臨(lin) 深淵,如履薄冰”的心態,上承先人之道,下對後人負責。中國文明於(yu) 人類之重大意義(yi) 正在於(yu) 終結“曆史終結論”之幻覺,而這一曆史意識的基底就是孝。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xing) 。把握這五百年的世界曆史,既要理解西方現代觀念和製度的優(you) 長與(yu) 限度,也要理解中國文明內(nei) 在的現代性質及其在現代之新生轉進。這一點,今天尤其重要。為(wei) 此,需以新視野重建知識體(ti) 係,以古老的中國知識消化現代西方知識,是即“中學為(wei) 體(ti) ,西學為(wei) 用”。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