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wei) 經常引述《穀梁傳(chuan) 》“獨陰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來闡述孔教的特點與(yu) 優(you) 越性。人由天而生,決(jue) 定了人要敬天、祭天,修心養(yang) 性、淨化靈魂是“事天”的重要工夫。上天有好生之德、仁愛之心,決(jue) 定了人要有博愛精神。由陰陽而生,即人由父母而生,決(jue) 定了人要孝敬父母,要祭祀祖先。
就儒家而言,過於(yu) 強調“本天”與(yu) 過於(yu) 強調“本心”可能都有所偏,本天與(yu) 本心可以統一起來。“天”表示存在之統體(ti) 、本體(ti) 、主宰、義(yi) 理,心為(wei) 主體(ti) 、靈明、知覺、思想,心與(yu) 天通;但心與(yu) 天也不能等同起來,以使得主體(ti) 既不失能動性,又要有敬畏心,避免主體(ti) 性、個(ge) 體(ti) 性的膨脹與(yu) 傲慢。
從(cong) 神化體(ti) 用論來看,張載思想中長期爭(zheng) 論的虛、氣關(guan) 係問題也能得到一個(ge) 比較合理的解釋,虛氣關(guan) 係實際上也是一種體(ti) 用關(guan) 係,虛相當於(yu) 神、氣為(wei) 化用。這種體(ti) 用神化論,與(yu) 玄學的有無論、佛學的色空論,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了儒家體(ti) 用論的生生活力。
有學者批評《莊子》“《易》以道陰陽”之說為(wei) “未知《易》”。實際上,司馬遷《史記》引孔子所說“《易》以神化”更能揭示出《周易》的主旨和根本精神,孔子“《易》以神化”比《莊子》“道陰陽”之說更為(wei) 深刻。
全麵認識周敦頤的人極思想,需在易學背景下來理解,顯然,“中正仁義(yi) ”才是其人極思想的核心與(yu) 主體(ti) ,“主靜”是實現“定之以中正仁義(yi) ”的一種修養(yang) 方法。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