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林 著 董少偉 攝影《與孔子相遇:跟著教授遊“三孔”》出版暨序跋

《與(yu) 孔子相遇:跟著教授遊“三孔”》采用圖文並茂的形式,以“三孔”經典旅遊線路為(wei) 經,以專(zhuan) 家學者的曆史文化解讀為(wei) 緯,經緯交織,突出文化味、趣味性、可讀性、現場感,引導讀者跟隨儒學專(zhuan) 家穿透曆史迷霧,全方位了解曲阜“三孔”的曆史沿革、建築文化、思想意蘊與(yu) 文化底色。

【宋立林】在曲阜論語研究會成立大會上的發言

2024年12月3日上午,冬日暖陽如傳(chuan) 統經典溫潤人心,聖城曲阜賴聖賢恩德萬(wan) 古長春。在孔子研究院國學大講堂,曲阜論語研究會(hui) 隆重舉(ju) 行成立大會(hui) 。曲阜論語研究會(hui) 首批會(hui) 員以及來自社會(hui) 各界的嘉賓、國學愛好者參加了會(hui) 議。宋立林教授當選副理事長,並在大會(hui) 上發表致辭。18日,曲阜論語研究會(hui) 舉(ju) 行揭牌儀(yi) 式,宋立林教授受聘為(wei) 執行會(hui) 長。

【宋立林】《祭孔子文》兩篇

維公元2024年12月18日,歲次甲辰,時屆初冬,曲阜論語研究會(hui) 舉(ju) 行成立揭牌儀(yi) 式,全體(ti) 同仁及嘉賓,恭立於(yu) 大成至聖先師聖像前,謹以鮮花果蔬之奠,恭敬虔誠之心,告祭於(yu) 夫子。

【宋立林】“典”亮人心: 以優秀傳統文化潤心智養情操

為(wei) 深入貫徹習(xi) 近平文化思想,全麵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哲學社會(hui) 科學重要論述,11月25日,山東(dong) 省社科聯召開深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理論研究座談會(hui) ,組織相關(guan) 領域專(zhuan) 家學者和青年人才團隊代表,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的社科擔當,激發人民文化創造力,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數字化賦能文化建···

【宋立林 李文文】紹述洙泗學統 致力正本清源 ——楊朝明教授學術思想述略

楊朝明教授長期專(zhuan) 注於(yu) 孔子儒學研究,在儒家文獻與(yu) 中國早期文明、儒家學術史等研究領域成果豐(feng) 碩,在儒家經典普及傳(chuan) 播方麵影響廣遠。楊朝明教授的學術貢獻主要體(ti) 現在四個(ge) 方麵:一是探究孔子儒學文明淵源,在上古三代文化的宏闊背景中考察孔子儒學;二是立足孔子儒學文化母體(ti) ,結合魯國史、魯文化研究孔子儒學;三是依托文獻載體(ti) ,貫通傳(chuan) ···

【宋立林】孔子與中華文明特性的文化基因

和世界其他古老文明相比,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人文特性,即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及和平性。

喀什大學國學院院長宋立林:永遠在弘道路上

我個(ge) 人駑鈍,年逾不惑而無所立,惟有一顆向學之心,滿腔赤誠之情,黽勉從(cong) 事,蹣跚前行,但我堅信儒學是生命的學問。作為(wei) 學者,做學問是本分;但作為(wei) 儒者,踐行與(yu) 傳(chuan) 道也是職責所在。因此我堅持“兩(liang) 條腿走路”,一方麵做好自己的學術研究,一方麵又走出書(shu) 齋、做好傳(chuan) 播普及工作。前者為(wei) 基礎,後者為(wei) 宗旨,二者相互支撐,相互推進。正所謂“···

【宋立林】曲阜碑刻整理的又一高峰

在曲阜讀書(shu) 、工作20多年,不時地徜徉於(yu) “三孔”等勝地,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那些或巍峨或精致的碑碣。不論是帶領學生還是陪同師友去“三孔”,每次麵對一些重要石刻,都要觀摩良久,辨識文字,尋找其中的曆史信息,感受其中的文化溫度。

【宋立林】孔門後學如何進入學術史?

儒者的生命,除了體(ti) 認文本中的“道”之外,還必然有賴於(yu) 同“證道者”“先知先覺者”生命的親(qin) 近,從(cong) 而獲得真正的體(ti) 知。“以生命點燃生命”便成為(wei) 儒家傳(chuan) 道的一種詮釋活動。而這樣一種“中國特色”,使得中國詮釋學有了自身的價(jia) 值。

宋立林 著《儒家八派新探》出版暨後記

本書(shu) 在充分反思疑古思潮的背景之下,借助新出土的簡帛文獻資料,在重新厘清傳(chuan) 世文獻的基礎上,對孔門後學在不同層麵對孔子思想的多元詮釋予以梳理和辨析,揭示早期儒家哲學的複雜麵向與(yu) 多元嬗變的內(nei) 在脈絡,進而把握其多重分化與(yu) 整合的發展理路,以及不同學派之間互鑒互融的內(nei) 在關(guan) 係,使得早期儒學中孔門後學的學術傳(chuan) 承與(yu) 學派分化的麵···

宋立林 譯注《孔子家語譯注》出版暨前言

《孔子家語》是記載孔子及孔門弟子言行的重要典籍,今本十卷四十四篇,被學界譽為(wei) “孔子研究第一書(shu) ”。

【宋立林】站在春天的入口處,勇毅前行

今天是立春。二十四節氣的又一個(ge) 輪回開啟。我常說,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的發明,其中所蘊含的“數”“節”“氣”等理念,恰是理解中國文化的關(guan) 鍵詞。二十四節氣所蘊含的文化意蘊,實際上乃是中國人“追求合乎天道的生活”的一種反應。

【宋立林】先秦賢大夫柳下惠與孔孟思想

我們(men) 在研究儒學史的時候,往往會(hui) 忽略前孔子時代的重要人物,忽略了儒家思想乃是有著深遠的思想淵源的。研究儒家思想的淵源,我們(men) 不僅(jin) 要重視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古代聖王,對於(yu) 賢人大夫等也應予以更大的關(guan) 注。比如柳下惠,這位春秋時代的賢人就受到了孔子、孟子等原始儒家的很大肯定,對儒家思想體(ti) 係的形成產(chan) 生了很大的影響。

【宋立林】建議山東成立孔廟新禮樂規劃委員會

“2022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於(yu) 9月26日至28日在山東(dong) 曲阜舉(ju) 辦。

宋立林 主編《洙泗——早期儒家文獻與思想研究》出版

在早期儒學的研究過程中,文獻與(yu) 思想是最重要的兩(liang) 個(ge) 維度。一直以來,早期儒家文獻的研究與(yu) 早期儒家思想的研究,皆可謂“顯學”。“文獻”是“思想”挖掘的重要支撐與(yu) 基礎,而“思想”又是“文獻”研究的延展與(yu) 深入。在儒學研究中如能兼具“文獻”研究這一基石與(yu) “思想”研究的視野,或許會(hui) 讓人耳目一新。

宋立林 主編《洙泗——梁漱溟與孔學重光》出版

梁漱溟先生是近現代中國曆史上無法忽略的人物。他一生關(guan) 心中國文化的前途,秉承孔子精神,致力於(yu) 孔學重光,無論是講學、著述,還是鄉(xiang) 建、從(cong) 政,都以一顆赤誠之心黽勉從(cong) 事,深深參與(yu) 了現代中國的曆史進程,成為(wei) 那個(ge) 時代的風雲(yun) 人物。

【宋立林】禮的境界在“貴和”

中國文化是崇尚“和諧”的文明體(ti) 係。和諧與(yu) 中和的思想觀念,可以上溯到非常遙遠的上古時期,可以說是中國文明的基因。中國文明在其發軔處,便體(ti) 現了濃厚的“中”與(yu) “和”的智慧。比如《尚書(shu) 》《周易》等先孔子時代的元典,都十分強調這一思想。這種“貴和”的精神,當然是先民長期生產(chan) 生活實踐所緩慢形成的一種覺悟。而周代的禮樂(le) 文化對“貴和”···

【宋立林】禮的要義在尚謙

鄙校曲阜師範大學在1996年就樹立了一尊孔子銅像,立於(yu) 高台之上。記得有大學生這樣形容孔子:彎著腰,挎著劍,威猛高大台上站。其實,這尊像所呈現的身體(ti) 姿態是“磬折”,一種謙恭有禮的形象。確實,孔子作為(wei) 聖賢人物,其所呈露的一定是如此一種“溫良恭儉(jian) 讓”的“謙謙君子”形象。孔子的這一形象,其所反映的恰恰是禮樂(le) 文化所熏染出來的典型···

【宋立林】禮,要守中

在中國文化裏,“中”是一個(ge) 非常美的字眼。簡單的字形裏,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哲思,也保存著“中國”之為(wei) “中國”的基因密碼。至今,在河南和魯西南的方言裏,還經常用“中”來表示肯定,蘊含著價(jia) 值判斷,意思就是“好”。從(cong) 曆史上看,“中”更多為(wei) 儒家所推崇,是儒家的核心價(jia) 值。不過,《老子》第五章所謂“不如守中”,恰可以代表儒家的一種追求。可···

【宋立林】禮,要有情

人是情感動物——人離不開親(qin) 情、愛情與(yu) 友情。但情感有個(ge) 特征,正如湯顯祖在《牡丹亭》有段話所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這樣的感悟,不分中西,不分古今,而是“其心同、其理同”的。你看西塞羅不是也這樣說嗎——“人拋棄理智就要受感情的支配,脆弱的感情泛濫不可收拾,就像一隻船不小心駛入了深海,找不到碇泊···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