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與(yu) 學生談話,言及有愛慕虛榮者,實棄大抱小之愚、舍本逐末之癡,無可救藥。
90、100歲的老人,猶如千年老樹,生病猶如根朽枝枯,即便是生瘤也很正常,及其去世,不應該當成病,更不應該見諸訃告。90、100歲去世,無論如何都是無疾而終。
葉嘉瑩先生仙逝,官方訃告中稱先生享年100歲。其實,按照中國傳(chuan) 統習(xi) 慣,先生7月份過完百歲生日,現在應該是101歲。
程遠兄自遼寧寄來其新書(shu) 《小鎮流年》,一讀即讓人愛不釋手。讀了幾篇,遂在扉頁空白處寫(xie) 下一段話:“程遠兄文筆,貴乎自然。平實之文不易為(wei) 也。自然者,其心誠意真,故無意為(wei) 工而天然自工。考諸白話寫(xie) 作,誠罕見者也。”
一向對中國古代戰爭(zheng) 史有興(xing) 趣,近來搬書(shu) 房,給幾個(ge) 學校、圖書(shu) 館捐了不少書(shu) ,但諸如古代戰書(shu) 、曆代檄文之類則保留,時不時看看,感染其辭氣之精悍,用以矯正文氣之綿弱,大有益處。因此,收到四川李競恒博士所贈新書(shu) 《幹戈之影》,就很有興(xing) 趣。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古亦有人主自呼萬(wan) 歲者。《新序》:梁君出獵,見白雁群,公眾(zhong) 痤下車拂矢,雲(yun) 雲(yun) 。梁君援其手上車,入廟門,呼萬(wan) 歲,曰:“幸哉!他人獵得禽獸(shou) ,吾獵得善言。”
敝鄉(xiang) 至今老年婦人彼此之間不稱名,亦不稱夫姓,隻稱女姓,如武家、王家、任家、朱家……我鄰居老人在他們(men) 家行十一,我隨他們(men) 家同輩稱其“一爺”,一爺的老伴姓蒲,我稱蒲家婆。是為(wei) 例證。
想起昔年在校時,聽張振林教授聊天,說容老舊事:容老為(wei) 人中直,言不虛妄,故每於(yu) 運動中多受批判,容老每次挨完批,麵色平靜,步態從(cong) 容,施施然散步回家,若無其事。卻有一次,居然想到幾欲自殺——師母探親(qin) 未歸,容先生自己做飯,蒸魚未熟,遂沮喪(sang) 不已,感歎自己無用,甚至想到了自殺。
難怪先賢有雲(yun) ,“不可使知”,“禮不下之”。非聖賢不欲以仁義(yi) 澤被之,乃愚頑之性,率不願知、不能知之故也。
宋人有雲(yun) :“狀難寫(xie) 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yu) 言外。”你的描述,生動形象,讓人如身臨(lin) 其境,見其醜(chou) 謬。孺子可教!
傳(chuan) 統中國人不輕易表達對父親(qin) 的敬愛。心裏有,但不表現出來。尤其是我們(men) 西北人、關(guan) 中人,父子講究日常默契,不太言語交流。一切盡在無聲中。
魏明倫(lun) 其人天賦極高,其人性情也樸素正直。惜其不通經史,養(yang) 成欠缺,終非士人心腸,故放任才情、恣縱天賦。所作劇風靡一時,為(wei) 戲曲界淺薄功利者競相效仿。
今人為(wei) 古聖先賢造像,錯謬未能盡免。
“其服組,其容婦,其俗淫,其誌利,其行雜,其聲樂(le) 險,其文章匿而采,其養(yang) 生無度,其送死瘠墨,賤禮義(yi) 而貴勇力,貧則為(wei) 盜,富則為(wei) 賊。治世反是也。”
參加一個(ge) 高端文藝創作論壇。
此文寫(xie) 於(yu) 數月前,初發於(yu) 公號。後因恐責人太過,隨即刪除。
宋四家,不才最心儀(yi) 蔡襄。觀蔡襄書(shu) ,如飲汾酒,汾酒其味,醇正無偏,故廣東(dong) 臘腸以其去腥增香,因其有成就食材而不留己痕、功成身退、不奪他美之德。
然而“愛情”這種漫無邊際、似是而非、要死要活的詞兒(er) ,還是不要輕易出現。用陝西人的話說:咋弄得跟戲裏一樣?怪怪的。
隻是記錄一下對朋友圈所見所聞的簡單評論,絲(si) 毫不敢有教育年輕人的意思。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