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千年孔府,重溫孔氏家訓:禮門義(yi) 路家規矩
來源:齊魯壹點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十一月初六日庚申
耶穌2016年12月4日
孔子故裏曲阜作為(wei) 儒家文化發源地,修身齊家、內(nei) 省自律、為(wei) 政以德等儒家思想遺產(chan) ,早已滲透到闕裏人家的廳堂巷陌和尋常百姓的內(nei) 心。今天,當我們(men) 推開厚重的明故城紅漆城門,穿過角樓巍峨、甕城層疊的萬(wan) 仞宮牆,走進一條條石板鋪就的窄巷,觸目可及的仍然是“秉禮”、“好德”、“欲仁”、“博愛”、“陋巷”等傳(chuan) 統地標。這好聽而雅致的巷名,一下子就會(hui) 把你帶入儒鄉(xiang) 聖境。
曲阜衍聖公府,俗稱孔府,位於(yu) 山東(dong) 省曲阜市明故城內(nei) ,它經曆數千年而不衰,是孔子嫡係長子孫居住的府第,有“天下第一家”美譽。作為(wei) 我國古代衙宅合一管理體(ti) 製的典型代表,它不僅(jin) 以高規格的八進院落著稱於(yu) 世,其布局、名稱更是蘊含著豐(feng) 富的儒家哲學思想和家國和諧、道德規範的基本理念。
孔子嫡孫一向以“禮門義(yi) 路家規矩”相標榜,恪守詩禮傳(chuan) 家、忠孝仁義(yi) 的祖訓。自明代修建初始,便以左中右三路布分,彰顯出和諧均衡的“中庸”之美,留下儒家宗法製度與(yu) 倫(lun) 理觀念的烙印,體(ti) 現出國與(yu) 家的相應關(guan) 係。中路官衙設三堂,六廳,轄四衙門,分工細密,製度森嚴(yan) ,守廉奉公,獎罰分明。與(yu) 其內(nei) 宅界限明確,表現出公私分明、內(nei) 外有別的觀念。
然而,細心的人會(hui) 發現,在孔府的內(nei) 宅,很多步道都是格外的狹窄,甚至勉強過一人,有種曲徑通幽之感。特別是與(yu) 故宮及一些江南的院落相比,孔府雖號稱“天下第一家”,府第的建製頗具規模,但是諸多建築上的細節卻十分的簡約、樸素。即使是後花園、內(nei) 宅室內(nei) 的擺設,也談不上奢華。特別是孔府前幾年剛剛重新開放的西路,則基本是衍聖公極其後代研學之地,彰顯了孔家“學詩學禮承舊業(ye) ”的祖訓家風。
衍聖公府建築物的名稱、繪畫及匾額對聯也深深地打上儒家忠孝廉潔思想的印記,烘托了孔氏族人嚴(yan) 謹和樂(le) 的生活氣氛。“重光門”、“戒貪圖”、“忠恕堂”、“安懷堂”等既讚揚儒家的中庸、忠恕的道德思想及做人清廉、和事安樂(le) 的政治理想,又顯示了孔子嫡裔努力廉政為(wei) 官、報效家國、感恩聖哲的決(jue) 心。
孔氏家規
孔氏家規,散見於(yu) 曆代傳(chuan) 記、譜牒、雜記史料中,主要是譜牒中的記載比較具體(ti) 。它經過長時間積累、修訂而成,比較繁雜,並非一蹴而就。
家規內(nei) 容可分為(wei) 三部分:第一,原頒條例,即衍聖公府所頒布的《孔氏祖訓箴規》;第二,流寓外地孔氏族人,根據訓規精神,結合各所流寓地及本支族人的具體(ti) 情況,自訂的家規。第三,是孔氏家族修譜時所訂立的條規及行輩,它們(men) 是前兩(liang) 部分的補充性規定。
孔氏家規的代表為(wei) 明代的原頒條例即《孔氏祖訓箴規》。它是六十四代衍聖公孔尚賢總結先人教誨、自身經曆反思的結果。其主要目的是告誡族人要“崇儒重道,好禮尚德,務要讀書(shu) 明理。”核心理念是“勿要嗜利忘義(yi) ,勿要有辱聖門”。《孔氏祖訓箴規》在家庭生活方麵,要求子孫祭祀祖先,不忘其本;與(yu) 家人相處要遵循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睦原則。在個(ge) 人行為(wei) 方麵,則強調麵對利益勿嗜利忘義(yi) ,管理公務要秉承克己秉公的原則。
尚詩禮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摘自《論語·季氏》
【譯文】
不學習(xi) 詩是無法同人交談的。不學習(xi) 禮是難於(yu) 立身做人的。
【背景故事】
有一次,孔子在家裏獨自站在庭中,孔鯉邁著小步恭敬地走過時,被他喊住了,問他學過詩沒有?孔鯉回答說還沒有。因為(wei) 那時候諸侯國之間主賓應答,以及上層社會(hui) 交際場合的交談,都要引上幾句詩。孔子就教育兒(er) 子說,不學習(xi) 詩是無法同人交談的。於(yu) 是,孔鯉就退回去認真地學習(xi) 詩。隔了一段時間,孔鯉從(cong) 院裏過時又被孔子叫住了,問他學習(xi) 禮了沒有?孔鯉說還沒有。孔子又教育說,不學習(xi) 禮是難於(yu) 立身做人的。於(yu) 是,孔鯉就去學習(xi) 禮。
祖訓宗規,朝夕教訓子孫,務要讀書(shu) 明理,顯親(qin) 揚名,勿得入於(yu) 流俗,甘為(wei) 人下。——摘自《孔氏祖訓箴規》
【譯文】
早晚以祖宗傳(chuan) 下的規矩教導訓誡子孫,一定要讓他們(men) 多讀書(shu) 明白事理,顯名稱譽於(yu) 世,光耀祖宗。不得入於(yu) 流俗,甘願居於(yu) 他人之下。
善治家
譜牒(pǔ dié)之設,正所以聯同支而親(qin) 一本。務宜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雍睦(yōng mù)一堂,方不愧為(wei) 聖裔。——摘自《孔氏祖訓箴規》
【譯文】
家譜的修訂,起到了聯係同一支脈親(qin) 近同源所出的人的作用。務必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和睦一家親(qin) ,才不愧為(wei) 聖人的後代。
春秋祭祀,各隨土宜。必豐(feng) 必潔,必誠必敬。此報本追遠之道,子孫所當知者。——摘自《孔氏祖訓箴規》
【譯文】
春秋祭祀,各地根據自身的條件行事。但主祭之人必須舉(ju) 止得當、穿著整潔,真心實意、有所敬畏。這是報恩思源、追懷祖先的方法,子孫應該知道。
聖裔設立族長,給與(yu) 衣頂,原以總理聖譜,約束族人,務要克己秉公,庶足以為(wei) 族望。——摘自《孔氏祖訓箴規》
【譯文】
聖人後代設立族長,給與(yu) 相應功名,是讓他統一管理族譜,約束族人的行為(wei) 。族長一定要克己秉公,但願不辜負族人的期望。
重倫(lun) 理
凡有職官員不可擅(shàn)辱。如遇大事,申奏朝廷,小事仍請本家族長責究。——摘自《孔氏祖訓箴規》
【譯文】
(孔氏子孫)凡是有職務的官員不可獨斷專(zhuan) 行。如果遇到大事,向朝廷陳述申報,小事仍然請本家族長責問追究。
婚姻嫁娶,理倫(lun) 守重。子孫間有不幸再婚再嫁,必慎必戒。——摘自《孔氏祖訓箴規》
【譯文】
婚姻嫁娶,講究倫(lun) 理為(wei) 重。子孫間有不幸再婚再嫁的人,必須慎重,違背倫(lun) 理的事情萬(wan) 不可發生。
為(wei) 良吏
崇儒重道,好禮尚德,孔門素為(wei) 佩服。為(wei) 子孫者,勿嗜利(shì lì)忘義(yi) ,出入衙門,有虧(kui) 先德。——摘自《孔氏祖訓箴規》
【譯文】
崇儒重道,好禮尚德,向來是孔門傳(chuan) 統。作為(wei) 孔氏子孫,不能嗜利忘義(yi) ;做官不要做出有損祖先德行的事情。
子孫出仕者,凡遇民間詞訟,所犯自有虛實,務從(cong) 理斷而哀矜(āi jīn)勿喜,庶不愧為(wei) 良吏。——摘自《孔氏祖訓箴規》
【譯文】
子孫出來做官的,凡是遇到民間訴訟,案件自有虛實,務必理性判斷,懷哀憐之心,切莫自鳴得意,但願不愧為(wei) 賢能的官吏。
急國課
孔氏子孫徙寓各府州縣,朝廷追念聖裔,優(you) 免差徭,其正供國課,隻憑族長催征。皇恩深為(wei) 浩大。宜各踴躍輸將,照限完納,勿誤有司奏銷之期。——摘自《孔氏祖訓箴規》
【譯文】
徙居於(yu) 各府州縣的孔氏子孫,朝廷追念你們(men) 是聖人後代,優(you) 撫免除徭役,應當繳納的國家稅收隻通過族長征收。皇家恩寵實在盛大。孔氏子孫理應踴躍繳納賦稅,按期足額完成,不要耽誤了官府上報征收錢糧的期限。
責任編輯:柳君
【上一篇】【胡憶紅】劉蓉——“在人情事物上做工夫”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