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蓉——“在人情事物上做工夫”
作者:胡憶紅(湖南科技大學曆史係教師)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八月二十日乙已
耶穌2016年9月20日
“在人情事物上做工夫”,語出南宋著名理學家陸九淵。其兄陸九齡問:“吾弟今在何處做工夫?”陸九淵答曰:“在人情、事勢、物理上做些工夫。”意思是說,人的心性修養(yang) 要同日常生活緊密聯係,在事上磨煉,方能落實。
700多年後,這句名言被晚清學者劉蓉立為(wei) 家訓,拿來教育子女。劉蓉是湖南湘鄉(xiang) 人,桐城派古文家,官至四川布政使、陝西巡撫。他育有二子四女,其中二子劉培基、劉培垕成年後在朝中為(wei) 官,大女嫁與(yu) 著名外交家曾紀澤。咱們(men) 看看劉蓉是如何教育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磨煉心性,鍛煉社會(hui) 能力的。
古時候的讀書(shu) 人大都難過“功名關(guan) ”,把科舉(ju) 考試看作獵取功名利祿的敲門磚。有一年,劉培垕求取功名心切,寫(xie) 信告訴父親(qin) 要參加科舉(ju) 考試。他以為(wei) 能得到父親(qin) 的支持,不料被潑了一盆冷水。劉蓉回信說:“你本是中材之資,無過人之識,無容人之量,見識狹隘短淺,文章僅(jin) 清順而已,何必應試,徒荒課業(ye) !”劉培垕委屈極了,心想這還是自己的父親(qin) 嗎?劉蓉解釋說,“做官最壞人心術,若非根器深厚,必不能自立,隻有敗壞家風”,修德要先於(yu) 修業(ye) ,讀書(shu) 能磨煉心性,涵養(yang) 道德,你要“常把此心放在書(shu) 卷上”。較之於(yu) 科場登第,劉蓉更希望劉培垕“發憤刻勵,做一個(ge) 端謹儒雅之士”。劉培垕覺得有道理,暫時放棄科舉(ju) ,自立課程,刻苦學習(xi) 。經過努力,劉培垕德業(ye) 精進。劉蓉高興(xing) 之餘(yu) ,出資為(wei) 其納為(wei) 監生。
劉蓉家境富裕,子女們(men) 養(yang) 尊處優(you) 、衣食無憂,都不太關(guan) 心家裏柴米油鹽的事情。他們(men) 覺得家裏有專(zhuan) 司錢穀之人,自己就無需費心勞力了,還向父親(qin) 訴苦說,處置家事占用了讀書(shu) 時間。可是劉蓉認為(wei)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wei) ”“留心家事,處置得宜,亦是學問之一端”,事情無論巨細,你們(men) 都得參與(yu) 其中,鍛煉能力。為(wei) 了督促兒(er) 子們(men) 關(guan) 心家事,遠在四川的劉蓉要求他們(men) 定期匯報家鄉(xiang) 的糧價(jia) 。兒(er) 子們(men) 起初以為(wei) 父親(qin) 鬧著玩,就沒有放在心上。有一年春天,劉蓉從(cong) 好友郭嵩燾的信中得知省城長沙穀價(jia) 飛漲,但兒(er) 子們(men) 在家信中卻沒有提及,便寫(xie) 信責問。一番嚴(yan) 詞斥責之後,兒(er) 子們(men) 才覺得父親(qin) 是認真的,逐漸參與(yu) 到家中事務管理中來。
鹹豐(feng) 十一年(1861年),劉培基與(yu) 湘軍(jun) 將領羅澤南的女兒(er) 結婚。羅氏家境殷實,擔心嫁出去的女兒(er) 受到婆家怠慢,僅(jin) 陪嫁的禮金就給了三百兩(liang) 。劉蓉家人也好麵子、講排場,將婚禮辦得隆重而奢華。劉蓉知曉後大怒,指責這是“競為(wei) 奢靡,自墜家風”!他讓兒(er) 子把三百兩(liang) 禮金退回去,還將新娘訓斥一頓,“新婦若聽我的,便是羅家的好女兒(er) ,我家的好媳婦。”
表麵上看劉蓉做得有點不近人情,在一些小事上與(yu) 子女們(men) “斤斤計較”,可實際上他這樣做是為(wei) 了督促子女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磨煉自己的心性,成為(wei) “謹言慎行,和平寬厚”的“賢子弟”。一撇一捺,無非是在“人”字上做工夫;修齊治平,彰顯中國人做人追求。“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治國齊家,都是以“修身”為(wei) 前提。生活處處是修煉場,真正的修身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正如明朝大儒王陽明所說“人須在事上磨煉做功夫”。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ang) 自己誠信、仁厚、重義(yi) 、節儉(jian) 的德行,這是修身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
責任編輯:柳君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