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黛雲】王陽明知行合一的核心就是“誠”

欄目:演講訪談
發布時間:2016-10-18 20:46:58
標簽:

王陽明知行合一的核心就是“誠”

作者:樂(le) 黛雲(yun)

來源:鳳凰國學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九月十六日辛未

          耶穌2016年10月16日

 

 

 

10月15日,由中國文化院和北京三智文化書(shu) 院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陽明心學高峰論壇”在北京開幕,本次論壇的主題為(wei) “人類智慧與(yu) 共同命運”。40餘(yu) 名來自美國、日本、韓國、大陸、台灣的陽明心學頂尖學者和政府領導出席論壇,企業(ye) 家代表、社會(hui) 各界精英以及陽明心學愛好者千餘(yu) 人參會(hui) ,共同探討陽明心學的當代價(jia) 值和現實意義(yi) 。當日下午的研討會(hui) 上,北京大學現代文學和比較文學教授、中國比較文學學會(hui) 會(hui) 長樂(le) 黛雲(yun) 先生就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發表主旨演講,以下為(wei) 演講實錄:

 

  


樂(le) 黛雲(yun) 先生在首屆“中國陽明心學高峰論壇”

 

我今天想講的題目很簡單,就是想講一下,我們(men) 當前社會(hui) 最重要的核心問題是什麽(me) ?我個(ge) 人認為(wei) 就是要將人心和人的根本追求,從(cong) 利益、功利轉變成“愛”和“良知”。

 

我們(men) 大家日常做事,大多是以功利為(wei) 出發點,有利益就做,有多大的利益就花多大的力氣。現在最根本的,就是要讓我們(men) 國家的道德整個(ge) 出現一個(ge) 新的麵貌;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要使得我們(men) 對於(yu) 功利、利益的追求,轉變為(wei) 對於(yu) “愛”和“良知”的追求。所以我想,王陽明的思想,之所以現在這麽(me) 為(wei) 大家所看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wei) 我們(men) 太缺乏這種“愛”和“良知”,反而是用對功利的追逐代替了一切。

 

怎麽(me) 樣才能用“愛”和“良知”來取代對於(yu) 功利的追求呢?我覺得王陽明說得很好,他說“有善有惡意之動”,還講“知善知惡是良知”,知道善、知道惡才有良知,所以我們(men) 一開始就要記住一個(ge) “誠”字,要誠心。很多先生都談到了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我個(ge) 人覺得“知行合一”最根本的一條是“誠”,要誠意正心,我們(men) 心裏想要做的就是要做的,而不是為(wei) 了私利和個(ge) 人,這是王陽明最基本的要求。

 

在中國,“誠”是非常核心的價(jia) 值,就是要“誠”,從(cong) 一開始就講“誠之者人之道”、“不誠無物”,而我們(men) 現在一直都還談不上。現在我們(men) 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一個(ge) “誠”,誠信是一個(ge) 很重要的問題。說假話,不說真話,已經成為(wei) 一個(ge) 常態,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們(men) 一天到晚說了多少真話,說了多少假話,這是非常大的問題。

 

如果不能“誠”的話,就不能讓良知轉化成善行,因為(wei) 你是誠心做你想做的事,為(wei) 善的行為(wei) ,因為(wei) 知要變成行,要從(cong) 良知變成善行,這裏麵根本的轉化點就是“誠”,如果對人不能“誠”,對人講話不能“誠”,一切都談不上。“誠者,天之道。”沒有“誠”不行。我們(men) 談天人合一的時候非常重要的是要用一個(ge) “誠”字,《大學》一直繼承下來的“誠”字非常重要。所以要把傳(chuan) 統的“誠”的思想和王陽明的關(guan) 於(yu) “致良知”的思想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如果沒有“誠”,“良知”也好,“知行合一”也好,都沒用。

 

說大話的現象非常普遍,我們(men) 要把整個(ge) 心思轉到“愛”和“良知”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克服這種說一套做一套,說假話、說大話的社會(hui) 風氣,這個(ge) 要改變過來,這是很重要的。我剛才聽了那一段,就是我們(men) 的企業(ye) 家談到怎麽(me) 樣把他們(men) 的知變成行,我這裏是非常感動的,他們(men) 真正做了,而且做出來了,有了社會(hui) 效果。所以這一點我就覺得,在我們(men) 的社會(hui) 知行最不能夠很好地結合起來的時候,我們(men) 三智書(shu) 院所做的一切,當時已經有很多了。很多企業(ye) 家是三智書(shu) 院的學員,他們(men) 所做的一切是三智書(shu) 院所追求的,他們(men) 講得非常好。

 

除了這些大的考慮以外,還有小的。小小地做,哪怕是從(cong) 身邊一點事做起也非常好。比如我知道三智的一個(ge) 學員,也是一個(ge) 企業(ye) 家,多少年來他一直支持著很多老兵,抗日老兵,他們(men) 退休以後生活很艱苦,他每年都照顧他們(men) 的生活,所以這樣他就做了他的善行,把王陽明的良知變成了善行,而且他每年都做,起了很好的作用。

 

還有一個(ge) 女企業(ye) 家,她在河南很偏遠的村莊裏頭照顧留守的兒(er) 童,他們(men) 的父母都到外麵掙錢,自己家庭裏也沒有人管他們(men) ,生活很困難。她看到了這一點,也想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就找到了一個(ge) 突破口,給留守兒(er) 童每人發一套製服,一個(ge) 學校穿一種製服,有了製服以後,小孩就有了自覺性,他們(men) 是學生,這樣對他們(men) 的心靈和作為(wei) 都有很大的影響。我們(men) 的院長王守常先生也曾經到很偏遠的地方,給沒有人管的這些兒(er) 童,每人發一套服裝,都是我們(men) 企業(ye) 家資助的,看到那個(ge) 照片很讓我感動,這種事很少,但是得有人去做。

 

做類似事情的人很多,比如三智有一個(ge) 養(yang) 生的專(zhuan) 家,他每天無償(chang) 給大家提供建議,這個(ge) 氣候下應該吃什麽(me) 東(dong) 西,不應該吃什麽(me) 東(dong) 西,也帶了一個(ge) 食譜,吃什麽(me) 是健康的,什麽(me) 是不健康的,你應該注意什麽(me) 問題,多少年如一日,就我知道的也已經快三年了,這個(ge) 對我自己很有幫助。看到天氣變化了,冷了會(hui) 加衣服,天氣變化了,植物的成長也有變化,吃得可能會(hui) 不健康,所以每天開個(ge) 食譜給大家。當然不可能完全按照他的食譜吃,我可以做到他開的就吃,不開的不吃,這個(ge) 對我是很有幫助的。這個(ge) 是公開的,隻要有願望都可以做,什麽(me) 小病小痛他也無償(chang) 提供幫助,這是三智非常重要的亮點,兩(liang) 年以來非常有幫助。大家知道了每個(ge) 季節吃什麽(me) ,也都有了新的認識,這是給大家做的好事。

 

我知道的還是很少,三智的這些學員,剛剛五位講的大的設計,小到這些小節,他們(men) 是用心體(ti) 驗王陽明的良知,用這個(ge) 良知真正為(wei) 社會(hui) 做出貢獻,這一點三智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而且也做了表率。

 

這樣的情況下,我回想到三智的時候,就想到湯一介,他是三智的創業(ye) 人之一,像高斌、王明亮,今天在座的好幾人都是他當年的夥(huo) 伴,還有好幾個(ge) ,都是他當時一起創業(ye) 的。我覺得他有一個(ge) 信念,王陽明的“知”就是要做,就是要“知行合一”。我既然知道了最大的信念,就是中國的複興(xing) 。中國將來的振興(xing) ,應該依靠三種力量,一個(ge) 是政府的領導,一個(ge) 是企業(ye) 家的創業(ye) ,還有一個(ge) 是知識分子的擁護。知識分子對學理和文化傳(chuan) 統的研究,他深信這一條是我們(men) 國家創業(ye) 的開始,是我們(men) 國家轉換的一個(ge) 很重要的契機,所以他就建造了這個(ge) 三智書(shu) 院。到現在已經快8年了,當時也是不容易的。

 

他當時建立三智書(shu) 院的時候也是特別強調,我們(men) 應該把儒、釋、道三家傳(chuan) 統學問結合起來,傳(chuan) 播起來。因為(wei) 這個(ge) 做起來很難,國家還來不及,想不到這麽(me) 細的東(dong) 西,那時候全靠三智的企業(ye) 家。比如我現在想起來的是王明亮等等,他們(men) 不是很大的企業(ye) 家,一個(ge) 人捐了一百萬(wan) ,那時候他們(men) 還不是發達的企業(ye) 家,這一百萬(wan) 對於(yu) 他們(men) 來說非常重要,他們(men) 一人捐了一百萬(wan) ,還有小的企業(ye) 家,捐了少一點的錢,用不到一千萬(wan) 的錢就先做出來一點樣子,然後向政府申請基金。如果沒有第一步,還不知道什麽(me) 時候才開始,所以這一點他感戴這樣的企業(ye) ,他為(wei) 每個(ge) 人寫(xie) 了一幅字。

 

這個(ge) 字就是儒、釋、道三家的,一個(ge) 是“轉識成智”,我們(men) 的知識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把知識轉化為(wei) 我們(men) 的智慧,這是我們(men) 佛教裏經常教誨的。從(cong) 道家來看,就是要看得開一點,不要老想到自己的事。這第二句話就是“道法自然”,我們(men) 要像大自然一樣,這樣是為(wei) 我們(men) 的生活。第三,我們(men) 追求的目標是儒家的至善,“止於(yu) 至善”,我記得非常清楚,這是對他們(men) 有非常高的希望。三智書(shu) 院就這樣辦起來了。

 

後來三智書(shu) 院,以儒、釋、道為(wei) 中心,還有真善美幾方麵也作為(wei) 他們(men) 的中心,變得非常成功。他應該感到非常欣慰,他看到他所提倡的,中國必須是有三者的力量——政府、企業(ye) 家、知識分子的力量,今天開了這麽(me) 大一個(ge) 會(hui) 。湯一介最後的十年,已經有了肝硬化,他又不肯休息,他是累壞了,一天也沒有出去修養(yang) 過。一個(ge) 是三智書(shu) 院的工作,另外,他還要創建什刹海書(shu) 院,他不是很狹義(yi) 地說佛教就是佛教,他認為(wei) 應該把儒、釋、道三家結合在一起,建立一個(ge) 新的體(ti) 係,所以他做了一個(ge) 什刹海書(shu) 院,老湯也花了很大的力量在裏麵,每年他們(men) 都舉(ju) 辦一個(ge) 國學延展的論壇,他們(men) 有儒、釋、道、醫,除了儒、釋、道還有中醫的醫生,傳(chuan) 授中醫的知識也是從(cong) 底層做起。

 

三智的學員也在傳(chuan) 播養(yang) 生的知識、中醫的知識。他們(men) 還建了國學少年班,還有一個(ge) 班是專(zhuan) 門給大家講中醫對於(yu) 人體(ti) 的基本知識。所以他們(men) 經常講中醫對人體(ti) 是怎麽(me) 看的,跟西醫有什麽(me) 不同,不完全是西醫那一套,還有中醫的一套。在什刹海書(shu) 院,每年都有儒、釋、道、醫的國學講座,很受歡迎。

 

他們(men) 也受到了國家的重視,這麽(me) 好一個(ge) 書(shu) 院,這麽(me) 大的地方,有這麽(me) 多頂級的教授給他們(men) 講課,所以很看重這個(ge) 資源,北京市教研局就把培養(yang) 中學教師的國學知識交給他們(men) ,每年都要開展一兩(liang) 個(ge) 月的中學教師的國學班,這個(ge) 是很重要的。國家的棟梁是現在的中學生,他們(men) 對國學怎麽(me) 看,他們(men) 的文化素養(yang) 怎麽(me) 樣,就取決(jue) 於(yu) 這樣的老師。所以我覺得北京市政府也抓得非常緊,每年都要開辦這樣的中學老師的培訓班,就由什刹海書(shu) 院來做,這樣每年都可以做。

 

湯先生當時的理想,就是要政府的領導和企業(ye) 家的發力,知識分子的研究,和他們(men) 對於(yu) 知識的轉化,“轉識成智”,成為(wei) 國家的智囊,跟這樣的東(dong) 西結合在一起,他是這樣做的。今天看到這樣的情況,看到三智的欣欣向榮,遍及全世界,他們(men) 有儒、釋、道,有中西文化的交流,每年都會(hui) 組織,學習(xi) 埃及文化就到埃及去學習(xi) ,講希臘文化就到希臘去學習(xi) ,他們(men) 辦得很有聲有色,所以我非常的高興(xing) 。

 

不管怎麽(me) 樣,今天開這樣的會(hui) ,再回想到湯先生作為(wei) 三智書(shu) 院的創始人之一,作為(wei) 中國文化書(shu) 院的創始人之一,他從(cong) 1986年開始,對中國文化書(shu) 院創建就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天知道是講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總是要有誠,我們(men) 現在最缺的就是誠信,我們(men) 講大話、講假話,天天都在講,卻不以為(wei) 羞恥。我也經常感到自己會(hui) 這樣講話,這樣的情況下回想起來,我會(hui) 想起我的老師。這個(ge) 事情應該是我們(men) 學的,說了也白說,我說了以後可能也沒有用,也是白說的。可是白說沒有用也要說,要引起大家的重視。他對我始終是有影響的,我始終按照他說的做,有些話明知道說了沒有什麽(me) 好處,會(hui) 對自己不利,知道說了也是白說也要說,就是這樣,這種精神我的老師是很堅持的。

 

我也常常會(hui) 想起來季羨林先生對我們(men) 的教誨,他最後的幾年裏頭跟我談到,我們(men) 對政府不能拆台,我們(men) 的政府很不容易,不能拆台,我們(men) 應該是補台,怎麽(me) 補呢?假話不說,真話要選擇的說,真話也不能都說,因為(wei) 環境不好的時候,形勢不好的時候,有的話說出來起反作用,所以真話不能全說。假話不說,真話不能都說,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就不說,條件不成熟先不說,以後再說,我也遵循他的教誨,這幾年我做事情就是遵循這個(ge) 觀點。

 

真話不可以全都說,全說了之後就是跟當前的很多做法抵觸,沒有好處。假話絕對不要說,隨大流的這種話我是從(cong) 來不說。這樣,也許對我們(men) “致良知”“知行合一”“以誠為(wei) 本”做更好的努力,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