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舉辦祭孔大典 24字箴言與儒家理念一脈相承

欄目:2016年度全球祭孔
發布時間:2016-10-08 18:36:07
標簽:

臨(lin) 沂舉(ju) 辦祭孔大典 24字箴言與(yu) 儒家理念一脈相承

來源:中國文明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八月廿九日甲寅

           耶穌2016年9月29日

 

 

 

2016年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67年,當日臨(lin) 沂孔廟舉(ju) 辦了孔子誕辰紀念儀(yi) 式,表達對偉(wei) 大先哲的懷念和敬仰。儀(yi) 式分兩(liang) 部分,上午舉(ju) 行丙申年臨(lin) 沂孔廟秋季釋奠禮,下午在明倫(lun) 堂舉(ju) 行《儒學文化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研討會(hui) 》。孔子第七十一代孫孔昭明先生參加了釋奠禮。

 

祭孔典禮,是華夏民族為(wei) 了尊崇與(yu) 懷念至聖先師孔子及儒家曆代先賢,重視文化教育之傳(chuan) 承而一直舉(ju) 行的盛大典禮儀(yi) 式。“我們(men) 曾向社會(hui) 各界發出邀請,前來報名參加祭祀的團體(ti) 和個(ge) 人非常踴躍。”祭祀籌委會(hui) 工作人員表示,此次祭拜吸引了200餘(yu) 人參加。

 

  


9月28日上午,臨(lin) 沂孔廟隆重舉(ju) 辦丙申年秋季釋奠禮。

 

上午9點28分,祭孔大典正式開始。排班辟戶,參祭人員列隊整理衣冠,打開大成殿門。擊鼓就位,迎神、起樂(le) 《鹹和之章》、鞠躬、跪拜。隨後,初獻禮、亞(ya) 獻禮、終獻禮依次完成,主獻官至店門口處,飲下福酒,受胙、跪拜。在進行了徹饌、送神以及望瘞等儀(yi) 程後,禮成。恢弘禮製,盡顯華夏禮儀(yi) 莊嚴(yan) 景穆。


   


盥洗儀(yi) 式。

 

  


身著祭服的獻官祭拜孔子。

 

   


身著漢服的執事。

 

  


擊鼓

 

祭祀儀(yi) 式是聯通今人與(yu) 先人精神,吸取古聖先賢智慧的鏈接橋梁,使我們(men) 更好地體(ti) 驗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真諦,繼承振興(xing) 華夏文明。為(wei) 此,丙申年祭祀籌委會(hui) 特邀請7位德高望重的男性作為(wei) 本次釋奠禮獻官。

 

初獻官孔昭明,至聖先師孔子第七十一代孫。亞(ya) 獻官閔慶彬,先賢閔子騫(字損)第七十三代孫。終獻官苗生偉(wei) ,中國《孝行天下》講師團講師。分獻官:王勇基,山東(dong) 大唐學府執掌人;相海全,童蒙養(yang) 正學堂代表;劉殿波,臨(lin) 沂河東(dong) 弟子規學堂執掌人;李慶先,山東(dong) 子雲(yun) 國學教育推廣中心管理人。

 

  


童蒙養(yang) 正學堂的小朋友參加了祭孔大典。

 

  


市民敬香祭拜,向聖賢表示尊敬。

 

弦歌悠揚,衣袂飄飄。釋奠禮結束後,孔廟內(nei) 進行“敬香祭拜”環節,參與(yu) 活動的團隊、個(ge) 人依次走向高台,向聖賢表示尊敬。

 

孔子是世界上偉(wei) 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國文化的象征,孔子博學通達,集上古文化之大成,被譽為(wei) “天縱之聖”“天之木鐸”,被後人尊為(wei) 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wan) 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做為(wei) 世界私人辦學的第一人,是民間教育的開創者。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是具有強大凝聚力的中華文化的主幹,也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巍然屹立的不朽精神載體(ti) 。

 

24字箴言與(yu) 儒家理念一脈相承

 

28日下午,臨(lin) 沂孔廟舉(ju) 行了儒學文化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研討會(hui) 。來自臨(lin) 沂大學、私塾、國學堂、文化協會(hui) 等專(zhuan) 家、業(ye) 內(nei) 人士齊聚一堂,共襄盛舉(ju) 。

 

  


臨(lin) 沂孔廟舉(ju) 行儒學文化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研討會(hui) 。

 

“國家層麵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hui) 層麵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層麵的‘愛國、敬業(ye) 、誠信、友善’,仔細品味這‘24字箴言’,會(hui) 發現似曾相識,因為(wei) 與(yu) 儒家理念可謂異曲同工、一脈相承。”臨(lin) 沂市社科聯黨(dang) 組書(shu) 記、主席劉勳建表示,社會(hui) 主義(yi) 價(jia) 值觀根植於(yu) 中華民族的血脈,延續著中華民族的精神。

 

提到儒學,相信很多人有所了解,對於(yu) 儒學的經典句段,很多人也能熟記於(yu) 心。那麽(me) ,如何在生活中、學習(xi) 中自覺地進行運用儒學經典?如何把儒學經典的傳(chuan) 播從(cong) 個(ge) 人擴展到群體(ti) ,從(cong) 孩子發展到成年人?

 

“發揚儒學經典,國學堂是一種好的形式。”臨(lin) 沂大學文學院講師張泰表示,近些年興(xing) 起的國學堂、書(shu) 院等,對於(yu) 儒學的傳(chuan) 播起到重要作用。“每個(ge) 學堂就像一盞燈,每盞燈是一把星星之火,很快就會(hui) 有燎原之勢。”他說。為(wei) 此,劉勳建主席認為(wei) ,成立書(shu) 院聯盟,發揮團體(ti) 力量,或將給書(shu) 院、國學堂的發展帶來更光明的前景。

 

研討會(hui) 上,國學堂、書(shu) 院、文化協會(hui) ,以及漢服推廣中心負責人也紛紛各抒已見,圍繞儒學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建設展開討論,涉及儒學研究的多個(ge) 方麵,如怎樣在生活中自覺運用儒學經典等問題展開了激烈討論。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