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路】建立和推廣伏羲學校之意義與價值——兼及王財貴讀經方法

欄目:少兒讀經
發布時間:2016-10-01 17:20:32
標簽:
孟曉路

作者簡介:孟曉路,字慶弗,號童庵,西曆1970年生於(yu) 河北獻縣。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現於(yu) 河北大學哲學係任教。主要著作有《聖哲先師孔子》、《七大緣起論》、《形上學方法》、《寒山詩提綱注解》等。

 

 

建立和推廣伏羲學校之意義(yi) 與(yu) 價(jia) 值

——兼及王財貴讀經方法

作者:孟曉路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九月初一日丙辰

           耶穌2016年10月1日


 

目前我國迎來了複興(xing)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生當此千載難值大有可為(wei) 的時代,每一個(ge) 華夏的子孫都有一份責任和義(yi) 務,為(wei) 傳(chuan) 續這天下唯一幾千年未斷的文化傳(chuan) 統和文明,依著自己能力的分量做些事情。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具體(ti) 來說主要是指儒釋道三教,三教中以儒教為(wei) 主,釋道為(wei) 輔。儒教又為(wei) 後二者之基礎,為(wei) 其行於(yu) 正軌不出問題之前提。而今日的情勢是儒教基本不存在了,佛道則尚能維持。故目前複興(xing) 儒教是當務之急。欲興(xing) 儒教,則自經典進入國民教育始;而經典進入教育的最佳模式則是伏羲班模式也。因此,建立和推廣伏羲模式的學校,其意義(yi) 與(yu) 價(jia) 值之重大也就不言而喻了。略說如上,下麵詳言之。

 

1.今日之急務乃是興(xing) 儒教

 

三教一致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三教在中國經過兩(liang) 千餘(yu) 年之磨合,已結成協調融洽配合互補之完美婚姻,一同作為(wei) 中華文明之教法基礎。儒教以做人治世,佛教以明心見性,道教以煉身養(yang) 生,缺一不可。

 

釋道對於(yu) 儒教之依賴

 

三教實可以經教與(yu) 子教區別之。儒教是經教,佛道是子教。經教是一統,諸子教是多元。經教政教一體(ti) ,為(wei) 在朝之王官學,負有全麵建構文明之責任,子教唯是教,為(wei) 在野之百家學,生存於(yu) 經教文明之養(yang) 育中,不參與(yu) 政治經濟製度之建設與(yu) 運轉,唯在教的方麵作為(wei) 經教之補充。故儒教與(yu) 中華文明乃是一體(ti) ,儒教等同於(yu) 中華文明也。釋道則生存於(yu) 中華文明之中並為(wei) 儒教之輔助。儒教造成的中華文明的整體(ti) 政治經濟教育環境是釋道賴以存在的母體(ti) ,農(nong) 業(ye) 文明農(nong) 耕生活適度的人文化留存的廣大自然界構成釋道教存在的自然背景,道在山林,天下名山僧占多,遠離人群的清幽環境為(wei) 瑜伽實修提供了良好條件。曆代君主一般都護持釋道,不僅(jin) 組織譯經,出資建寺度僧,且設立度牒製度,對欲出家者進行嚴(yan) 格考試,保障了出家人的優(you) 良素質。國家對二教的管理是其不逸出正軌的重要保證。在儒教大環境下成長的飽讀詩書(shu) 之人已具備紮實的做人基礎,出家後即可直接向上修煉二家的瑜伽工夫以求成仙做佛,而不必再講究做人。正因在出家前已在儒教中打好了做人基礎,故雖出家後不再重點講究此事而主要用力於(yu) 上求,也不會(hui) 出問題;而且這在儒教中打下的做人基礎,本身就是無論修習(xi) 禪淨密還是修習(xi) 煉丹的必備最佳基礎。儒教不僅(jin) 是基礎也,儒教又極其高明,極高明正大之儒教又成釋道之統攝者與(yu) 引導者,使之不偏離正軌。正如上文已言,三教已結成缺一不可的婚姻,因儒教已將做人治世這一部分負責起來,故佛道兩(liang) 家可專(zhuan) 力於(yu) 向上。若無儒教,則兩(liang) 家勢必成為(wei) 空中樓閣。不僅(jin) 上求落空,基礎既缺,又乏統攝引導,一定會(hui) 出很大問題。

 

今日釋道衰落之因:因儒教與(yu) 中華文明崩潰而失去生存的基礎

 

辛亥已還,儒教與(yu) 中華文明全麵崩潰了,釋道也就失去了其賴以存在的根基和母體(ti) 。工業(ye) 文明造成的人口爆炸和席卷一切的城市化使人類占滿了地球上幾乎所有的地方,未經人化的自然界已基本不存在,瑜伽實修在現代文明裏已經很難找到實行的處所和環境。現在的國家對佛道的態度不是護持,而是限製和控製。限製就是限製人數和規模,至於(yu) 教徒的素質則漠不關(guan) 心。國家對宗教的管理不善,也是佛道同衰的一個(ge) 重要原因。儒教壞了,二教也就失去了統攝和基礎,不衰不可得也。在現代工商業(ye) 大環境中成長受科學教教育出來的人不懂做人,三毒熾盛,這種根器狀況確實不適合上來就修學瑜伽行法,但因這是傳(chuan) 統教法的主業(ye) ,雖然人間佛教不搞這些,但是在慣性下,還是有許多人在弘揚這個(ge) ,這樣就非出問題不可。

 

故儒教與(yu) 中華文明之複興(xing) 乃釋道二教複興(xing) 之前提,儒教與(yu) 中華文明重興(xing) 之前,單獨之佛道不可能有大興(xing) 之機緣。

 

2.興(xing) 儒教自經典進入國民教育始

 

人謂儒教無教堂,實則學校即儒教之教堂,乃傳(chuan) 授儒教之主要場所。民國以前,遍布上下的官學私學係統,即是弘揚儒教的主要機構。官學由太學州府學縣學社學的等構成,私學由書(shu) 院家塾等構成。而這些學校之所以能成為(wei) 儒教之教堂,一個(ge) 根本原因是這些學校的教學內(nei) 容兩(liang) 千年中一直都是以經學為(wei) 主體(ti) ,所使用的教材主要就是經,這經先是六經,後來有十三經,再後來則是四書(shu) 五經。直到晚清改革後的學堂體(ti) 製中,經學和經學科都是自小學中學到大學乃至師範中最重的學問和科目。所以直到這時,學校仍是儒教的教堂。但是到民國就大變了,民國第一任教育總長蔡元培就任伊始,就發布了數道命令,就是徹底取消小學中學大學乃至師範中的經學科,這樣儒教一下子就失去了自己在全國的無數教堂,不再教經典的學校顯然不再是儒教的教堂了。我們(men) 可以經典退出國民教育為(wei) 標誌,說儒教已經毀壞不複存在。蔡先生之後中國教育就大局已定,大陸的學製雖幾經更迭,但經典缺位的狀況卻無何改變。

 

今日複興(xing) 儒學儒教的探索真是五花八門,各有主張。但是關(guan) 鍵性的途徑還是讓經典重新回歸到國民教育中去。假如這能夠實現,這樣一夜之間,全國仿佛拔地而起了無數的儒教教堂。就像儒教的毀壞一樣,我們(men) 也可以經典回歸國民教育為(wei) 標誌而斷言儒教就此複興(xing) 。這比孔教會(hui) 在學校之外另建孔教堂來宣教的做法不知要省力多少倍,效率要高多少倍。而且這個(ge) 途徑是最合乎儒教本來麵目的途徑,象昔日孔教會(hui) 的一些做法顯係模仿耶教以改造儒教,是不明乎經教與(yu) 子教之根本分別,儒耶有根本性不同,一味生搬硬套,隻會(hui) 將儒教弄得麵目全非,一開始可能還知道是權法,久假不歸,後人以為(wei) 這就是真正的儒教,則要想複興(xing) 真儒教已經不可能了。

 

3.伏羲班模式是經典進入教育的最佳模式

 

現行基礎教育之問題

 

經典缺位的教育今日全方位地出問題了,而且全是在現有框架下難以解決(jue) 的大問題。

 

現在的基礎教育,甚至包括高等教育,總的來說,就是過度西化,就是舍本逐末。過度西化和舍本逐末是同義(yi) 詞。高等教育的問題可以歸結為(wei) 基礎教育的問題。也就是在這個(ge) 根本上出了問題。基礎教育是本,高等教育是末。

 

我們(men) 現在就看基礎教育的問題。首先它有做人教育的缺失。也就是說語文、思想品德、政治這些科目都不足以教做人。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說呢?因為(wei) 真實有效的做人教育,必須依托一個(ge) 淵源深厚的傳(chuan) 統。任何個(ge) 人甚至組織依己意編出來的材料,是起不到做人教育的作用的。我們(men) 可以確定地說:今天的思路品德、語文和政治都不是做人教育,僅(jin) 是名曰做人教育而已。這些材料承擔不起做人教育的任務。因為(wei) 是現代人據己意編出來的,沒有依托一個(ge) 淵源深厚的大教。比如說語文教學大綱,它也讓語文承擔品德教育的任務。可是承擔不起來。在語文課上,甚至在思想品德課上,課本的品德含量實在太稀薄,十二冊(ce) 品德課本遠遠抵不過一篇僅(jin) 一千字的弟子規。沒有把孩子的好品德養(yang) 成的功能,它起不了這個(ge) 功能。具體(ti) 到語文課上來說,它用的材料,不是做人教育應該用的材料。在教育即生活和理解而後教的錯誤教育理論下,這些材料完全是世俗性的,最新編的小學語文課本甚至選入了周傑倫(lun) 的歌曲。淺得毫無義(yi) 理與(yu) 美感可言。在孩子記憶力極佳而理解力較弱的幼年,本來應該利用這段寶貴時光,讓他們(men) 盡量多背一些傳(chuan) 統文化的經典,讓聖賢的言語成為(wei) 其心靈的原始編碼,所謂先入為(wei) 主,少成若天性,這樣雖然當時不甚了了,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經驗的觸發,在反芻機製的作用下會(hui) 理解地越來越深,將終身受用不盡。現在的理論是,隻教兒(er) 童當下能理解和需要的。這樣一年級所教的內(nei) 容到二年級就作廢,直到孩子長大畢業(ye) 了,學了多年的結果,在做人的知識上他差不多還是一個(ge) 白癡,並未學會(hui) 什麽(me) 對他以後的人生真正有用的東(dong) 西。讓這些低水平的無用材料占用了孩子們(men) 整個(ge) 童年和少年的寶貴時光,這是多大的浪費啊。

 

其次,現行教育中語文與(yu) 數理化的錯位導致了知識教育的失敗。語文從(cong) 知識教育的角度來說,它本身就要承擔思維開發的功能。就是說要通過語文的學習(xi) 發展孩子的思維,迅速地開發他們(men) 的智力。可是語文課本的材料太淺,淺到什麽(me) 程度呢?可以舉(ju) 一個(ge) 例子來說明。在古人入小學第一年就要學的千字文,其程度大約比今天初中語文課本上的許多文言材料還要深些。根本起不到開發思維的作用。而數理化的內(nei) 容又總是太深,敗壞了孩子的腦力。本來語文要深一點,用這個(ge) 來開發兒(er) 童的智力。數學要淺一點,給他留點餘(yu) 地,不至於(yu) 戕害他的智力,甚至引起他厭學的習(xi) 慣。但我們(men) 的教育現實與(yu) 此背道,語文材料太淺,耽誤了孩子智力的發展;而數理化的材料又太深,是戕害了他智力的成長。這樣,智力在這邊被耽誤了,在那邊被戕害了。孩子們(men) 經過這些年的基礎教育下來,智力都很差了。智力差了,知識教育能不失敗嗎?智力是知識教育的根本。再說,語文的內(nei) 容太淺,使語文不足以擔當知識教育工具的作用。思維都是靠語言進行的。閱讀能力不夠,也就等於(yu) 是思維力不夠。那些數理化課本,是需要讀的。讀不懂,理解不了,如何能深入學習(xi) 。一個(ge) 應用題,孩子看不懂題意,他怎麽(me) 解?這是小學生特別容易遇到的問題。就是他的語文能力太差,看不懂題意,甚至看不懂要求。在一二年級,存在看不懂要求的問題,得由家長幫著。年級越低,這個(ge) 問題越嚴(yan) 重。這是語文課閱讀教育的遲滯,大大影響了語文作為(wei) 知識教育工具作用的發揮。以上兩(liang) 個(ge) 方麵加起來就導致了知識教育的失敗。

 

我們(men) 回過來說,語言教育的主要問題還是過度西化舍本逐末。比如認字,本來漢字是根本。直接去認,那就是知本。現在是通過拚音來幫助認,還沒有認字先教拚音,這就是典型的舍本逐末。用三年時間教拚音,浪費了孩子寶貴的時間。學前二年加上一年級,都在學拚音。學了三年,拚音還是不過關(guan) 。多數孩子還隻能做到一個(ge) 字一個(ge) 字現去拚讀,不能很流利地把一句話直呼出來。教學大綱也要求,要能做到直呼,就像看英語單詞似的,不需要現拚了,直接看了就能念出來。這種要求太高了。可能不斷地訓練,要到小學高年級,才能達到。在一年級二年級肯定是達不到的。所以隻能單個(ge) 字現拚。拚出了前麵忘了後麵,整句話不能流利地念出來。看著拚音念,一句話是什麽(me) 意思,他還是不知道。所以在還未認識大量的漢字之前就教拚音,並不能起到想象中的幫助孩子提前進入閱讀的效果,這反而成為(wei) 了認字的障礙。教拚音首先就是大量地浪費時間。而且在很長時間裏,孩子總是盯著拚音看,他不看字,依賴拚音。這樣,漢語拚音的先行加入就令本來已經捉襟見肘的漢字教學雪上加霜了。

 

本來從(cong) 清末字的教學就西化了。它放棄幾千年行之有效的先大量集中認字、認字與(yu) 寫(xie) 字解字分開的老辦法,改為(wei) 認寫(xie) 解合一,這樣就隻能少量地慢慢認了。而且在教字與(yu) 教句子篇章的關(guan) 係上舍本逐末。認字是依附於(yu) 篇章或者依附於(yu) 句子。一個(ge) 句子一篇文章裏出現了什麽(me) 字,就認什麽(me) 字。認字成為(wei) 隨機性和依附性的,喪(sang) 失了主體(ti) 地位。要恢複字學的主體(ti) 地位,就要按照古人的那一套,大量集中認字。選出一批常用字,把它們(men) 編排成韻文。這種認字是有計劃的,不是隨機地碰到什麽(me) 就認什麽(me) 。將這些選定的字編成韻文。這裏麵有認字功能,同時附帶有解字的功能和語言訓練的功能,是一種綜合的功能。字塊認字也是有計劃的,字庫裏的字不是隨便選的。要根據造字法,先認獨體(ti) 字,再認合體(ti) 字。獨體(ti) 字就是象形和指事兩(liang) 類,合體(ti) 字是會(hui) 意字和形聲字。那獨體(ti) 字又是合體(ti) 字的本。這都是知本的做法。抓到根本,就綱舉(ju) 目張,事情就簡單了。本上出了問題,就越來越艱難。

 

對比古人,現在這種字的教學最大的問題就是將認寫(xie) 解合在一起進行。一開始對學字的要求就很高很精。古人一開始是很粗的。隻要求會(hui) 認。到後來才慢慢精細化。這樣就可以先大量地認,從(cong) 而迅速進入閱讀。今天的人因為(wei) 要求精,就隻能是一點一點的慢慢學,小學六年下來閱讀能力還不及古人學一兩(liang) 年的效果。古人是無分別整體(ti) 的思維,今人是分別瑣碎的思維。古人是籠統的整全的人生境界,今人就是瑣碎的人生。在認字上也體(ti) 現了這一點。一開始就要求很精。從(cong) 理論上,今人想象地認為(wei) ,我走這條路,到最後我也能達到你的整全。可是事實上達不到。在一點一點慢慢學的過程中,往往後麵學了新的,前麵舊的又忘了,老是整體(ti) 不起來。所以還是古人那套整體(ti) 的計劃合理,今天這套精而瑣碎的辦法效果很差,大綱要求的那些字達不到。小學2500字,認不全。初中畢業(ye) 要求3500,能認二千多就很好了。這種相對古人已經是很低的要求,都完成不了。所以今人才認為(wei) 認字是個(ge) 難題。這都是不尊古法導致的,又加上拚音這個(ge) 重大幹擾,認字就更難了。因為(wei) 學拚音的三年正是用來進行字塊認字的寶貴時間。假如要把學拚音的精力放到用字塊認字上,那麽(me) 認字根本就不是什麽(me) 難題。那時人們(men) 就會(hui) 說:我們(men) 祖先怎麽(me) 這麽(me) 聰明,怎麽(me) 發明了這麽(me) 好認好學的文字啊。

 

真是離則雙美,合則兩(liang) 傷(shang) 。無計劃的認寫(xie) 合一的字的教學不僅(jin) 影響了認字,也大大影響了寫(xie) 字,造成了認字與(yu) 寫(xie) 字的兩(liang) 敗俱傷(shang) 。古人的寫(xie) 字教學也是極有計劃和次第的。在傳(chuan) 統上寫(xie) 字的第一步是用大楷毛筆在兩(liang) 年中反複練習(xi) “上、大、人、孔、乙、己”那二十幾個(ge) 字,第二步還是用大楷將已會(hui) 認的幾千字在第三年中寫(xie) 熟練。以後才逐漸學寫(xie) 小楷。而且在一二步中,還要細分為(wei) 把碗描紅寫(xie) 仿臨(lin) 帖離帖五重次第,寫(xie) 小楷時省去了把碗描紅,但還是需要先臨(lin) 帖。這是符合漢字規律的做法。今天我們(men) 的寫(xie) 字教學是有問題的,所以今天人寫(xie) 出來的字,實在是比古人差得很遠。我們(men) 可以把古人的方法作為(wei) 對比,今人與(yu) 之不同的地方可能就是問題的所在。第一個(ge) 問題是起手就用硬筆寫(xie) 小字,今天的寫(xie) 字訓練一開始就是用鉛筆,後來是水筆和鋼筆。就是一開始讓孩子在很小的格子裏來寫(xie) 那些很小的字。這個(ge) 孩子在那麽(me) 小的年齡裏,他對手指揮的能力是很差的,讓他在很小的格子裏寫(xie) 那麽(me) 小的字真是勉為(wei) 其難。所以古人的方法就是用毛筆寫(xie) 大字。寫(xie) 大字要容易。這是第一個(ge) 方麵。第二個(ge) 問題缺乏次第,古人的方法是有次第的:把腕描紅寫(xie) 仿臨(lin) 帖離帖,不是一開始就讓孩子自己在本子上寫(xie) 的。我們(men) 今天教寫(xie) 字是從(cong) 第五步開始的,前四步都沒有,這就是完全沒有次第。第三個(ge) 問題就是沒有計劃。課文中出現什麽(me) 字就寫(xie) 什麽(me) 字,一開始就寫(xie) 各種難字,練字無計劃,認了什麽(me) 就寫(xie) 什麽(me) 。認寫(xie) 合一,古人是認寫(xie) 分開的。古人一開始是集中認字,認兩(liang) 千字期間都還隻會(hui) 寫(xie) 幾十個(ge) 字,那幾十個(ge) 字就是專(zhuan) 門用來練字的。現在就沒有專(zhuan) 門練基本字的階段。認寫(xie) 合一,取消了古人練基本字的階段。這是個(ge) 重要的問題。古人寫(xie) 字像“上、大、人、孔、已、己”那幾十個(ge) 字是要用大楷來練兩(liang) 年的,今天把這個(ge) 給取消了。沒有這種基本功的訓練,基本的筆畫沒有功夫。一開始就寫(xie) 很難的字:學什麽(me) 字就寫(xie) 什麽(me) 字嘛。這都是沒有計劃的表現。

 

以上三點不同就決(jue) 定了今人寫(xie) 字教學的失敗。所以我們(men) 不斷地感慨:古人的智慧是不能輕視的。你任何的輕率舉(ju) 動以及漠視古人的經驗隨便拍一拍腦袋就加以改革的做法就會(hui) 造成很嚴(yan) 重的後果。第二個(ge) 感慨就是對西方的東(dong) 西不能照搬。現在這套教寫(xie) 字的辦法其實是源於(yu) 對西方寫(xie) 字教學的簡單模仿。上來就以硬筆寫(xie) 小字、無次第、無計劃都是西方寫(xie) 字訓練的特征,但是這用於(yu) 教寫(xie) 西文就是順理成章不存在多大問題。因為(wei) 西文極容易寫(xie) ,可以說會(hui) 寫(xie) 了二十六個(ge) 字母,餘(yu) 事已無多。所以兒(er) 童用硬筆寫(xie) 西文小字並不存在象寫(xie) 中文圖畫方塊字那樣大的困難;圖畫式的方塊字的書(shu) 寫(xie) 則要困難的多。西文單詞乃是字母之橫列,書(shu) 寫(xie) 並無難易之分,故不需有先練基本字再寫(xie) 其它字的計劃性;漢字每一個(ge) 字都是一幅與(yu) 其它字不同的圖畫,有難有易所以必須按計劃先練基本字再練其它字。字母極易寫(xie) ,西文本無書(shu) 法一門,故不需描紅寫(xie) 仿臨(lin) 帖之次第;漢字的每一個(ge) 字都與(yu) 它字不同,故都需要按寫(xie) 仿臨(lin) 帖離帖的次第來單獨練習(xi) 。但是漢字與(yu) 西文全然不同,將教寫(xie) 西文的辦法硬搬到漢字的寫(xie) 字教學中來,就會(hui) 有如上莫大之弊端。這是寫(xie) 字,其實認字乃至整個(ge) 語文教學,又何嚐不是如此?全是照搬西方的結果。對於(yu) 文明屬性模糊的科技,我們(men) 大致可以照搬,但是對於(yu) 文明屬性明顯的語言乃至政治法律製度以及價(jia) 值信仰,則絕不能照搬。在不能照搬的領域去照搬,就是過度西化。窺一斑而知全豹,所有的過度西化其後果都是極其慘重的。

 

所以我們(men) 在寫(xie) 字上還是要恢複古人的教學方法。還是要先用大楷毛筆寫(xie) 大字,“上、大、人、孔、已、己”那幾十個(ge) 基本字,寫(xie) 上兩(liang) 年,然後接著用大楷來寫(xie) 這兩(liang) 年當中已經認會(hui) 的那兩(liang) 千左右的字。後麵才寫(xie) 小楷。下麵就可以加上硬筆了,鉛筆、鋼筆都可以。總之,要有兩(liang) 年的“上、大、人、孔、已、己”的基本功訓練。這是字學。

 

下麵是簡化字和白話文問題。現在把字簡化了,也不教正體(ti) 字了。在小學裏全都是白話文,到了初中教一點文言文。錯過了教文言文的最佳時期,教得量也太少,方法也不對,沒有蒙書(shu) 韻文的過渡,直接從(cong) 文言教起。這麽(me) 少的量還有這麽(me) 差的方法,導致孩子們(men) 對於(yu) 文言,學跟沒學差不多。這樣簡化字和白話文就造成了我們(men) 跟傳(chuan) 統的割裂。古書(shu) 是我們(men) 做人教育的主要來源,是聖賢智慧的結晶。讀不懂古書(shu) ,就徹底割裂了傳(chuan) 統,對於(yu) 我們(men) 了解這個(ge) 優(you) 秀的文化,起到了極大的障礙作用。就是這個(ge) 白話文也沒學好。本來白話文根本就不用教,古代都隻教文言文。文言學好了,白話自然會(hui) 寫(xie) 得好。反之在早年習(xi) 得語言的最佳時期,放棄文言教學而教白話,文言就永遠學不好了。沒有文言基礎,白話也寫(xie) 不好。今日的教學現實正是如此。白話教了多少年,多數孩子寫(xie) 的白話文還是不通。能寫(xie) 通順的,真是鳳毛麟角,值得讚歎。更不用提文章的章法了。

 

這就是今天我們(men) 現行教育的問題。語文課取消了經典教學,放棄了做人教育,語言教育的效果又很差,這進而導致了知識教育的失敗。本來知識教育是現行教育的目的,可是這個(ge) 目的也沒有達到。所以問題都集中到語文課上了。語文是幼兒(er) 園和小學期間最重的功課,要想從(cong) 根本上改變局麵,必須對語文課進行大改,就是徹底取消現行的白話文課本和教法,把經典重新請回來,恢複傳(chuan) 統的蒙學經史一體(ti) 的原本國學教育模式。不觸動語文課,還讓這樣的低水平的內(nei) 容和低效率的教法占用最多的教學時間,基礎教育不可能有根本性的好轉。

 

經典進入教育的三種代表性模式

 

經典進入教育,在目前有三種代表性的模式,即在現行學校課程體(ti) 係中加入讀經課的模式、大量讀經私塾模式以及伏羲班模式,三者中,以伏羲班的模式為(wei) 最佳。

 

論在學校現行課程體(ti) 係中加入讀經課

 

在不觸動現有課程的情況下加入讀經課是最普通的想法。前些年民間發起的讀經、弟子規踐行進入學校,最近以全國二十所中學為(wei) 試點,引入台灣中國文化教材實際就是四書(shu) 選,2004年出版的教育部委托蔣慶老師主編的中華文化經典基礎教育誦本,本來也是想放入小學的;近年來兩(liang) 會(hui) 上不斷有委員提案,建議在中小學開設讀經課;以上都是這一類的理念。這種想法最普遍,一方麵因為(wei) 台灣的學校就是這樣做的,大陸的文化複興(xing) 起初基本上都是源於(yu) 台灣的反哺;另一方麵是因為(wei) 這種做法對現有的體(ti) 製觸動不大,所以容易落實。但是不觸動現有的課程體(ti) 係,特別是不觸動語文的情況下,讀經課的課時勢必很少。這樣就隻能繼續讓那種極不合理的內(nei) 容和方法去占用最多的教學時間,那麽(me) 基礎教育的三個(ge) 問題都不會(hui) 有根本上的改觀。所以這種做法雖然因為(wei) 阻力小而易於(yu) 推廣,但是其效果卻不大,隻有小補而已。基礎教育這樣改其實還是在走彎路,不如一步到位,實施吾人以蒙學經史的原本國學取代語文的思路。這才是一了百當的辦法,做人的問題、知識教育的問題、語言教育的問題都將徹底解決(jue) ,基礎教育乃至整個(ge) 中國教育都將因此徹底改觀。

 

論大量讀經私塾

 

這裏所說的私塾,主要是指王財貴先生倡導的兒(er) 童讀經教育中以大量讀經為(wei) 理念的私塾,現在的私塾基本上還籠罩在這裏麵。王先生的讀經教育是現行教育的反動。這是我們(men) 對它的總體(ti) 認識。也就是說,它號稱是古人原本的樣子,但其實不是。它是一偏的對症之藥,它不是古人教育的原本。這是我們(men) 要給它的定位。既然它是現行教育的反動。所以把它作為(wei) 現行教育的補充用到學校,把讀經課開到學校裏去,不取代語文教育,作為(wei) 與(yu) 語文並行的一課來開,這就有利而無弊。就是對學校教育的小補,對其弊端有所救治。這是它進入學校的效果。然純依此理念開設全日製私塾,以大量讀經為(wei) 此類私塾的唯一功課,則弊端甚大,它的弊端甚至比學校教育還大。大量讀經私塾將傳(chuan) 統國學教育之認字與(yu) 蒙書(shu) 兩(liang) 條線全部取消,隻餘(yu) 經這一條線,又不解經講經隻是背誦,故即經之一條線亦與(yu) 傳(chuan) 統有異。字學是蒙書(shu) 之本,蒙書(shu) 教學是經史教學之本。這裏把為(wei) 本的蒙書(shu) 和字學教學取消,把最末的經史做了全部。學校教育還在教字和閱讀還有寫(xie) 作,還有本。隻是本末顛倒,把本放到了一個(ge) 附屬的地位。而這裏卻是將本徹底取消,由此可知其弊端甚至比學校的弊端還要大。假如說學校教育是沙灘上的樓閣,那麽(me) 王教授的私塾教育就是空中的樓閣。經典教學缺乏起碼的基礎,所以沒有效果。所應許的目標,都不能很好地實現。

 

王財貴先生應許了三個(ge) 目標,在私塾裏接受他這種大量讀經教育的孩子,第一能認識很多字。通過指讀認字法,可以認大量的字。第二有閱讀古書(shu) 的能力,現代書(shu) 就更不在話下。第三做人會(hui) 做得很好。這三個(ge) 目標基本上都不能實現。


第一,關(guan) 於(yu) 認字的問題:究實言之,此種自始至終依靠在全文注音的讀經課本上通過指讀來認字的方法,其不合理與(yu) 弊端要較學校中的一套還要大。其一、古人每雲(yun) 教授蒙童切忌早上書(shu) ,認字當從(cong) 在字塊上認單個(ge) 漢字開始。因為(wei) 僅(jin) 僅(jin) 是讀經的話,在孩子眼裏,永遠是一大片字,而不是很清晰很明確的單個(ge) 字,所以單個(ge) 字離開了那本書(shu) ,他就認不準。這隻是就無注音之書(shu) 本言之,若注音讀本則多一重重大障礙。即其二、今日之讀經課本多是全文注音的。依此種讀本來認字,兒(er) 童在很長時間中是注視著拚音來念的,自始至終拚音會(hui) 對認字構成極大的幹擾。有以上兩(liang) 點特別是第二點,現行在注音經本上指讀認字的方法隻是一種前無古人聞所未聞的想象方法。其認字效果甚至遠比不上現在學校中那一套認字的辦法。依這種辦法教的學生在很長的時間內(nei) 字都是認得模模糊糊,單個(ge) 字認不準,能清晰認得的字甚至比學校的孩子還少。故他們(men) 很難有讀書(shu) 之興(xing) 趣,因為(wei) 字多認不清之故!這樣所許大量閱讀及開發孩子智力的目標就不能實現。


第二,這個(ge) 能讀古書(shu) 的應許也是不能兌(dui) 現的。現實的經驗是讀經的孩子厭惡讀書(shu) ,別說讀古書(shu) 了,就是白話文他也不愛讀。為(wei) 什麽(me) ?首先還是字解決(jue) 不了。假如認了很多字。白話文就能讀了。讀古書(shu) 還存在兩(liang) 個(ge) 問題。一是文言的問題,從(cong) 白話到經典文言的過渡,他沒有。二是名物掌故的問題。他沒有背過幼學瓊林那一類的蒙書(shu) ,存在很多看不懂的掌故。以上三個(ge) 方麵就造成了他沒有讀文言的能力,白話也讀不了。


第三,用背經書(shu) 來教孩子做人,是達不到的。首先,不講解經書(shu) 的義(yi) 理,孩子甚至連文義(yi) 都不懂,經書(shu) 怎麽(me) 能夠幫助他做人呢?其次即使是知道文義(yi) 了,甚至知道義(yi) 理了,那個(ge) 經書(shu) 也用不上。因為(wei) 離孩子太遠了。這三個(ge) 目標都實現不了。為(wei) 什麽(me) 現實不了?我們(men) 都可以歸結為(wei) 由於(yu) 取消了蒙學,因此經成了空中樓閣。

 

王先生對國學教育的步驟的設想,存在簡單化的問題:十三歲前大量背經,不作講解;十三歲後即治義(yi) 理,且以令其自學自行研究為(wei) 主,如此則真有如古人所說:是先視之為(wei) 廢才,在後忽視之為(wei) 天才!背經與(yu) 解經劃然切開,其間缺乏起碼的過渡,這裏存在的問題是很明顯的。在王先生的私塾與(yu) 書(shu) 院的設想中,始終無數理化的位置。這樣,對於(yu) 其目標培養(yang) 貫通中西的人才的實現恐亦有所不利!因為(wei) 數理化是現代人的通識,是現代化的基礎。教國學存在這樣的問題,又不教數理化,所以這一類的私塾。孩子們(men) 的出路實在是個(ge) 問題。升學是升不了的,進入社會(hui) ,沒有資本。隻背了一些自己還不懂、什麽(me) 也用不上的經,讓他去謀生,又沒有一技之長。除了讓他們(men) 仍去教這種類型的私塾,惟一的出路或者是去做體(ti) 力勞動。讓他做體(ti) 力勞動,他背了經後,傲慢心還大啊,大約還是做不下去。所以這類私塾裏的孩子出路可真成了問題。

 

故現行依王先生理念而辦的私塾,亦有大加改革之必要。否則小則誤人子弟,大則將要把中華民族教育之一部分導向荒謬的方向上去。

 

伏羲班實踐簡介

 

吳鴻清教授的伏羲班教學實驗已經給我們(men) 這套以全麵恢複國學原有步驟的教育改革理念做出了很好的證明。伏羲班的理念與(yu) 我們(men) 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就是要將現行語文課本取消,全麵代之以傳(chuan) 統的蒙學經史的材料和教法。吳教授要做一個(ge) 實驗,這個(ge) 實驗有一個(ge) 重要的特色:就是要在常態下進行,也就是說參與(yu) 實驗的老師和孩子都是常態下選擇出來的,不是特選的。老師就是那個(ge) 實驗班所在學校的普通老師,自願報名。孩子也是一樣,自願報名不經挑選。這個(ge) 由普通的老師和孩子來做的教學實驗已經證明是很成功的。因此吳鴻清教授就說出了他的名言:對於(yu) 嬰兒(er) 來說,食品是第一位的。他用保育嬰兒(er) 來比喻教育。保姆就相當於(yu) 老師,食品就相當於(yu) 教學的內(nei) 容。如果給嬰兒(er) 充足的母乳,他自然會(hui) 健康地成長。相反,如果給嬰兒(er) 的奶水太稀薄甚至是毒奶粉,即使保姆一天二十四小時用力看護,孩子還是要發育不良甚至死掉。


吳教授所得出的這個(ge) 結論是非常重要的,我以前就有一個(ge) 模糊的認識,就是覺得,從(cong) 事我們(men) 這套理念的教學,恐怕不是普通的小學教師、中學教師所能勝任的,它需要教者要先對傳(chuan) 統文化有相當深的信仰和修養(yang) 才行。從(cong) 吳教授的實驗結果來看不是這樣的,也就是說我們(men) 是中國人,中國的教師都有先在的潛質,讓他去從(cong) 事這套非常合理的中國傳(chuan) 統的教學模式的實踐都能勝任,就是每一個(ge) 中國的普通教師都可以勝任!對於(yu) 教師素質的要求不需要原來想象的那麽(me) 高。你看,假如食品是有毒的,那你有二十四個(ge) 保姆天天同時盯著孩子,無微不至的關(guan) 懷,那這個(ge) 孩子終究還是要夭折。假如說沒有保姆或者保姆很不負責任,但食品是健康的,讓這個(ge) 食品放在孩子能夠到的地方,他自己就可以抓來吃,保姆很稀鬆也沒關(guan) 係,他照樣會(hui) 健康的成長。這個(ge) 事情就相當於(yu) 我們(men) 的教學。就是說在教學當中采用什麽(me) 樣的內(nei) 容和教法去教孩子是最重要的!老師的素質是其次的,老師的素質差一點也沒關(guan) 係。隻要是中國的教師,他先天就有文化種子,完全可以勝任傳(chuan) 統模式的教學。吳教授隻是把傳(chuan) 統蒙學中的精華取了一點點出來,就能有這麽(me) 大的效果。確實如此,他隻是拿出了一小部分,我們(men) 研究當中那些古人蒙學中經典的教學辦法,許多他都還沒有來得及采用,比如說因材施教啊,連號背書(shu) 法啊,字塊認字法啊,他都沒有來得及采用,隻是在大的方向上正確了。也就是說,他這套教學實驗其實還是很粗略的,但是大的方向對了。就是要用傳(chuan) 統的內(nei) 容方法來完全取代語文思想品德等極端不合理的內(nei) 容和方法。雖然還很粗,但是已經取得極其明顯的效果。

 

王教授那個(ge) 不教認字也不教蒙書(shu) 隻教背經的辦法,號稱是傳(chuan) 統的教法,其實是很不傳(chuan) 統的,是傳(chuan) 統當中從(cong) 來沒有過的辦法。而吳教授這個(ge) ,就大體(ti) 來說,確是合乎傳(chuan) 統教學的宗旨。雖然還很粗,但是傳(chuan) 統教學的各項內(nei) 容他都有,都抓到了關(guan) 鍵。認寫(xie) 分開,在認的方麵,先是大量的集中認字。寫(xie) 字兩(liang) 年當中就用毛筆反複寫(xie) 選定的四十個(ge) 字。三年級的時候,把前兩(liang) 年所大量集中認的這兩(liang) 千多個(ge) 字,一下都學會(hui) 寫(xie) ,這個(ge) 字學是抓住關(guan) 鍵了。蒙書(shu) ,他也有蒙書(shu) 啊,他也沒有像王財貴先生那樣把蒙書(shu) 徹底取消,他是非常重視蒙書(shu) 的。一開始他認字的教材就是三字經、千字文、古詩精選和常用漢字歌,這些作為(wei) 認字的教材。還有弟子規,弟子規是要求能背、能講、能用、能評判的。就是說,可能經常在班裏邊要讓孩子們(men) 評價(jia) 一些事情,比如某個(ge) 孩子當下發生了一件事情,就讓他們(men) 評價(jia) 到底合乎不合乎弟子規啊,犯了弟子規的哪一條啊,或者說是弟子規哪條做得好啊,所以弟子規就不僅(jin) 僅(jin) 是能夠認能夠背,還要能夠解能夠行,對弟子規的要求很高,這是蒙書(shu) 。還有經史,《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在五年級結束時都要完成,能夠默寫(xie) ,能夠流利的背誦。而且他也沒有采用老子、莊子這些子書(shu) ,這就很好。王財貴先生編的讀經教材當中有老莊,這個(ge) 不太純正。所以吳鴻清教授這套辦法就非常超前,而且非常純正。雖然有些地方還比較粗,因為(wei) 在那種當地現有的教學條件下,不可能太精細,但是大的方向完全合乎正理,所以就會(hui) 取得那麽(me) 好的效果。他是在零六年就開始做伏羲班試驗的,到今天已經過去十年了。我知道全日製私塾都已是在二零一零年的事情了,這以前我根本就不知道有私塾這種東(dong) 西。伏羲班的想法真得非常超前,吳教授絕對是一個(ge) 有勇氣、有智慧、有創造性的人,非常值得欽佩。他創立伏羲班的時候,大量讀經私塾當中王財貴先生那套理論的問題都還沒有明顯的出現,他就一下子直接契入了這種純正的國學教育模式,非常不容易。傳(chuan) 統的蒙學教學法,比方說,王筠的《教童子法》,崔學古的《幼學》,還有一個(ge) 非常重要的就是《宏遠謨齋筆記》,以及《程氏家塾讀書(shu) 分年日程》,以上是明清時代的;還有王虛中教學法,這是宋代的;吳鴻清教授對這些古人的教學法著作,也包括張誌公先生的《傳(chuan) 統語文教育初探》,他都已經研究過了,否則的話,他靠自己拍腦袋肯定是想不出這些辦法的。他之前是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教書(shu) 法和古代漢語教學,由於(yu) 專(zhuan) 業(ye) 的關(guan) 係,他比我們(men) 關(guan) 注古人的教學要早,他研究古代漢語教學,就是這個(ge) 蒙學,讀了很多很多蒙學教學法的著作。所以說他知道古人的教學實際,他已經抓住了我們(men) 古人蒙學的精髓,所以,他的伏羲班模式產(chan) 生了很好的效果。幾年下來,實驗班的孩子的書(shu) 包最輕,家庭作業(ye) 最少,成績最好,做人最懂事,並且身體(ti) 棒,武術書(shu) 法音樂(le) 樣樣拿得出手。鑒於(yu) 此,甘穀縣教育局已經在2011年在全縣的小學初中裏全麵推廣“永安伏羲模式”,依照伏羲班模式擴展而來的伏羲學校也已經在全國多處複製。這對於(yu) 我們(men) 的教改理念而言,就是一個(ge) 極好的證明。

 

又,伏羲模式是一個(ge) 能夠在中體(ti) 和西用之間、理想和現實之間全麵把握維持平衡的中道模式,非常難得。現行模式是西體(ti) 西用的全盤西化模式,中學在這裏付之闕如。伏羲模式在孩子入學的早期,以傳(chuan) 統中學的教材內(nei) 容為(wei) 主去教孩子,而將數學英語等科目的教學推遲,這就既建立了中體(ti) ,也不廢西用。到了初高中仍是教經史的同時,也要高標準的完成數理化生等科的教學。總之,是在中學和西學之間建立了一種現行模式裏沒有的平衡。這就既優(you) 於(yu) 現行的主流官學模式,也優(you) 於(yu) 大量讀經私塾的模式。前者全盤西化;後者則隻教經典,數理化一概不學,是全盤中化。全盤西化模式之弊端已不可窮數,到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在今天這個(ge) 西方和西學為(wei) 主導的現代世界,中國也正麵臨(lin) 著繼續現代化的艱巨任務,隻教經典的模式顯然隻適用於(yu) 極小範圍,絕非一個(ge) 能夠普遍采用的模式。伏羲模式恢複了真正的中體(ti) ,故能從(cong) 根本上救治全盤西化模式的種種看似不可解決(jue) 的弊端。伏羲模式也不廢西用,不僅(jin) 不廢而且能把西用學得更好,所以從(cong) 孩子個(ge) 人言能令其通達世務,左右逢源;從(cong) 大局言,則為(wei) 中國的繼續現代化提供最堅實的知識支持。

 

讓蒙學經史的教材和傳(chuan) 統國學的教法大張旗鼓的進入教學,在孩子的心靈中深入播下傳(chuan) 統文化的種子,培育其仁知並重的優(you) 美心靈,德智體(ti) 素質全麵提高,是真正的最佳的素質教育;這是理想的方麵;但是伏羲班還有一個(ge) 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他雖然就現有的課程和教材體(ti) 係進行了大改,然而其教學目標是在孩子小學或中學畢業(ye) 時要全麵完滿地甚至超額完成各科現行教學大綱的全部要求,這就令伏羲模式具有了特別突出的現實可行性;在今天的現實下,不管怎麽(me) 說,考試成績總是硬道理,伏羲實驗班的孩子能夠輕輕鬆鬆的學習(xi) ,但卻能考出遠超出普通班孩子的成績,且不論在身體(ti) 做人才藝等方麵的優(you) 長,僅(jin) 僅(jin) 成績這一點,已足以令無數家長要千方百計將自己的孩子從(cong) 普通班轉入伏羲班了。僅(jin) 從(cong) 現實性方麵而論,考試成績的突出,再加上身體(ti) 做人才藝諸多方麵的優(you) 異,定會(hui) 使伏羲模式輕鬆打敗衡水一中模式,象原上的星火一樣在全國迅速傳(chuan) 播開來,讓中國的教育因此大大改觀。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