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奧斯特洛夫斯基學習(餘樟法)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0-03-27 08:00:00
 |
餘東海
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一得意就忘形失態,一失意就怨天尤地,這是世人的常態,東海當年也未能免俗,碰上不如意事,或愁眉苦臉或垂頭喪氣或橫眉怒目或欄杆拍遍,其實都是修養不足、智慧不夠的表現。
有句老話叫: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盡如人意難,盡如己意更難,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一二,需要忍耐,需要自我消化,更需要保持一顆寧靜淡泊的平常心。對很多事,可以或者應該去追求,但不必過於刻意,不妨盡人事聽天命,抱一種得固欣然失亦可喜、勝固欣然敗亦可樂的心態,方能得意不失態,失意不失誌。
和風陽春霜雪霹靂,都是天恩。艱難困苦,不僅是對意誌的考驗和磨煉,它本身就是人生的財富,而且是當下的。多一些起落沉浮,多一些曲折坎坷,至少會讓人生更加多姿多彩、豐富有趣。所以我說過,貧也好富也好貴也好賤平安也好危險也好,各有各的好。
對於豪傑聖賢人物,艱難險阻往往是難免的。如孔子一生顛沛流離乃至畏於匡、絕糧於陳,何嚐不是一種光榮和享受?那樣的的人生,比起世間任何人物包括帝王將相,何嚐有絲毫遜色?隻有加無數倍的偉大和輝煌。(聖如孔子,心光燦爛,雖逢災厄,終無大難。所謂吉人天相,非虛言也。此意深微,可與智者道,難與俗人言。)
關鍵是要盡心盡性做好自己。隻要盡了自己的努力,不論得到的回報是什麽,不論命運回饋的是什麽,都平心靜氣地接受吧,不論是成功的美酒還是失敗的苦酒,都微笑地舉起來吧,品嚐它。無論甜酸苦辣,都當作美酒去品嚐。
想起《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奧斯特洛最夫斯基的一句名言:“人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隻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 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我完全不認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主題思想和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追求宗旨,但我認同他的奮鬥精神,希望自己“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希望在臨死的時候能夠說: 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最仁義的事業——為人類的良知輝煌而奮鬥。”願以此與儒友們共勉。
2010-2-28東海老人
【作者授權儒家中國網站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