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庚】族譜管窺儒學家風

欄目:家風家訓
發布時間:2016-09-10 00:17:06
標簽:

族譜管窺儒學家風

作者:周長庚

來源:天津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七月廿九日癸巳

         耶穌2016年8月31日

 


 

對於(yu) 2014年在京中整理周汝昌先生遺物時發現的《周氏族譜》,劉國華先生和我父親(qin) 都有過詳細介紹,其中有幾點頗值得玩味。

 

其一,周汝昌先生“自敘”家世時曾說:我推測我的老祖宗就是浙地貧民……說來有趣:我大哥(震昌)英才早逝,留有照片。後見魯迅少年像片,不禁稱奇,他們(men) 何其相似乃爾!都留著“平頭”(當時發式),方臉盤兒(er) 。再說說我的四哥(祜昌),他的麵貌如何?我不會(hui) “描寫(xie) ”。但他在家鄉(xiang) 任業(ye) 餘(yu) 中學教師時期,學員們(men) 私下裏給他一個(ge) 綽號:周建人!此為(wei) 何故?隻因人們(men) “一致認為(wei) ”他和周建人的長相兒(er) 十分地相似!大哥、四哥都無意中讓人窺見了與(yu) 紹興(xing) 周的某些相連的微痕,恐怕未必全出於(yu) 一個(ge) “偶然”吧?就拿鄙人來說,每到外地或來訪者初見我麵,常有這樣的話:“您不像北方人,是‘北人南相’。”這也像是一個(ge) “參證”。

 

據族譜記載:“我始祖瑚一介青衿,功名未遂,於(yu) 前明崇禎年自安徽桐城縣避禍北方,至天津鎮海門外鹹水沽,遂落籍焉。”照此來看,始祖周瑚是讀書(shu) 人,崇禎年為(wei) 避禍自安徽落籍鹹水沽。這與(yu) 周先生的自敘不大一致,那麽(me) 安徽周氏與(yu) 紹興(xing) 周氏理應頗有淵源。由此看來,周先生對明代始祖以前的祖籍仍然傾(qing) 向於(yu) 浙江紹興(xing) ,也不是沒有根據,應存此一說。這點存疑之處,有待於(yu) 方家考證。

 

其二,此族譜係周汝昌的祖父周銅手書(shu) 。周銅為(wei) 海河船戶,清末同知,酷愛文藝、戲劇、書(shu) 畫、文物等傳(chuan) 統文化。周家治家很嚴(yan) ,卻無自己的家風家訓文字,一直以《朱伯廬治家格言》為(wei) 治家的根本,這又是何故?

 

族譜載有:“我曾祖文選公名著邑庠,聲華藉甚,然而秋闈久困,未獲破壁高飛。”周銅的曾祖文選公因鄉(xiang) 試屢考不第,所以於(yu) 鄉(xiang) 中辦學且很有聲望。而朱伯廬在明亡後遂不再求取功名,居鄉(xiang) 教授學生,一時頗負盛名。兩(liang) 者在科舉(ju) 和辦學方麵的經曆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周銅因此而崇敬朱柏廬,並以其為(wei) 標榜亦在情理之中。

 

其三,周汝昌的父親(qin) 周景頤為(wei) 清末秀才,自幼受家庭的熏陶和深厚的傳(chuan) 統教育,曾任鎮長和商會(hui) 會(hui) 長,支持反抗苛捐雜稅,親(qin) 率鎮民“打牙稅”,逼得收稅官落荒而逃,為(wei) 抗匪保鄉(xiang) ,修建土圍子,不被土匪勢力所屈服,一介文人竟有如此膽量?

 

族譜記有:“阿父克友曾辦團練,功在鄉(xiang) 閭,經僧格林沁王保舉(ju) ,恩賜昭武都尉。四兄鏞亦蒙恩典,誥授武德騎尉。”也就是說,周銅的父兄都組織過民兵保護鄉(xiang) 裏,在當地鄉(xiang) 民中頗有威望。周景頤也應是以祖輩的功績為(wei) 榮,鄉(xiang) 民一呼百應,才有了當年鹹水沽鎮“建土圍子抗匪”的佳話。

 

周家有儒家之風,崇尚禮節,素有口碑。自始祖周瑚開始就是讀書(shu) 人,家風家規一直在延續、傳(chuan) 承。《周氏族譜》的重現,對於(yu) 研究周汝昌和周祜昌兩(liang) 位老人是如何走上治學道路,及他們(men) 的信念和理想都有重大意義(yi) ,並且對地方文化研究也有相當高的史料價(jia) 值。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