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讀經應從民間進入公立教育(齊義虎)

欄目:少兒讀經
發布時間:2016-09-09 07:14:38
標簽:
齊義虎

作者簡介:齊義(yi) 虎,男,字宜之,居號四毋齋,西元一九七八年生於(yu) 天津。先後任教於(yu) 西南科技大學政治學院、樂(le) 山師範學院。主要研究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和儒家憲政問題,著有《經世三論》。

 

讀經應從(cong) 民間進入公立教育

作者:齊義(yi) 虎(西南科技大學政治學院講師)

來源:《環球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八月初九日甲午

           耶穌2016年9月9日

 

  

 

 (圖片來源於(yu) 網絡)


近日,國內(nei) 不少媒體(ti) 對私塾、國學班等民間讀經活動存在的問題進行報道。民間讀經已經走過了近二十年,主要是民間自發行為(wei) ,若要更好地推進兒(er) 童讀經教育,我們(men) 不能不理性而真誠地直麵其中暴露的一些問題。其實讀經教育的問題遠不止媒體(ti) 所揭露的那些,概括而言,主要有經典、方法、師資、體(ti) 製四大問題。

 

首先,經典的問題主要體(ti) 現在選擇文本過於(yu) 龐雜。除儒家經典外,常常還包括佛道、諸子甚至基督教典籍。例如在深圳梧桐山讀經村,有的私塾要求學生在“完全不懂外語的情況下,跟著錄音機朗讀背誦英文的十四行詩、德文《聖經》、法文《聖經》以及日文的《論語》”,這就有些不倫(lun) 不類了。13歲之前的兒(er) 童讀經,在經典的選取上還是要以十三經和一些蒙學讀物為(wei) 主,不宜過於(yu) 泛濫。一則學好國文才是第一位的,外語非所急也;二則也不符合宗教不得幹涉教育的國家法律。

 

其次,方法的問題主要表現為(wei) 光有機械背誦沒有義(yi) 理講解。由於(yu) 單純追求背誦的字數而不注重對經典本身的理解消化,往往造成學生背得渾渾噩噩、枯燥乏味,甚至產(chan) 生強烈的反感和抵觸情緒。背誦不等於(yu) 理解,而不理解的背誦隻會(hui) 是令人憎惡的記憶負擔,這樣的學習(xi) 最終培養(yang) 的不僅(jin) 不是傳(chuan) 統文化的愛好者,倒可能是傳(chuan) 統文化的叛逆者。

 

第三,師資的問題主要在於(yu) 門檻過低、良莠不齊。由於(yu) 近百年來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斬斷,一時間根本不可能有足夠多的師資來滿足民間讀經教育的需求。加之缺乏一個(ge) 國家法律層麵的準入標準(如公立教師資格證製度),就使得一些不具備解經能力的人成為(wei) 了讀經老師,於(yu) 是也就難免隻背誦不講解的教學模式。針對這一問題,國家教育部可專(zhuan) 門設立相關(guan) 資格證考試,邀請專(zhuan) 家參考曆史上的科舉(ju) 製設計考試規則。

 

最後,體(ti) 製問題主要表現為(wei) 民間讀經教育與(yu) 公立教育處於(yu) 脫鉤狀態,無法接軌。讀經教育主要針對的是13歲以下的兒(er) 童,這個(ge) 年齡段剛好處於(yu) 小學義(yi) 務教育階段,但由於(yu) 二者的脫節,難免造成學生在私塾教育與(yu) 義(yi) 務教育之間不得兼顧。且民間教育無國家財政支持,於(yu) 是給一些居心不良者以借機斂財的空間。教育絕對有別於(yu) 純粹的經濟行為(wei) ,不論公立還是私立的教育,都不應該成為(wei) 賺錢的工具,一旦產(chan) 業(ye) 化,必定偏離主旨。若要教育的回歸教育,讀經應從(cong) 民間進入體(ti) 製,成為(wei) 公立教育的一部分。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