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龔鵬程作者簡介:龔鵬程,江西吉安人,1956年生於(yu) 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畢業(ye) ,曆任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台灣南華大學、佛光大學創校校長,美國歐亞(ya) 大學校長等職。2004年起,任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現任北京大學中文係特聘教授,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領域廣泛,涉及中國文史哲、宗教等,已出版專(zhuan) 著70餘(yu) 種。 |
對儒學需求巨大,但儒學研究甚是蕭條
作者:龔鵬程
來源:《齊魯晚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七月十二日戊辰
耶穌2016年8月14日
齊魯晚報:您的憂慮很大程度上是針對學界的,的確,麵對巨大的社會(hui) 需求,學界在理論、師資、教材等方麵似乎存在很大缺口,那麽(me) 您認為(wei) 怎麽(me) 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對學界有何建議和期待?
龔鵬程:例如現在到處辦國學院、國學班,可是國學中斷或停滯了幾十年,如今通曉國學的人有多少?師資何在?教材又在哪兒(er) ?真正的研究又如何?上世紀八十年代,通過對港台新儒家的介紹與(yu) 對話,並整理章太炎、熊十力等早期儒者的文集,儒學研究確實奠定了一些基礎,也培養(yang) 了若幹人才。新時代儒風大盛,儒學研究其實並無太大進展。沒有新學派,也無新理論。因此雖然社會(hui) 上儒學仿佛熱得很,我們(men) 內(nei) 行人卻很明白:儒學研究目前甚是蕭條。新意無多,學術社群也沒什麽(me) 活力。
而就在集大成者凋謝、中壯輩臨(lin) 近退休、青年學者還不成氣候的這個(ge) 時候,社會(hui) 對儒學之需求卻是空前巨大。要學界提供各式講員、寫(xie) 各種書(shu) 。學界根本無法應付,出版社隻好大量翻印老書(shu) 或出版通俗講論(如張居正、南懷瑾及各大學各名師的講記),以應時需。這類書(shu) ,在盜版市場上更多,足證社會(hui) 需求之殷。
但通俗講論本來粗淺,內(nei) 中且多錯誤。出版社大出特出,無非圖其方便,找個(ge) 人講講,錄音整理即可成書(shu) ,不用等學者十年磨一劍。印老書(shu) ,當然好,可是也往往欠缺學術考慮。如胡適《說儒》原隻是一篇小文章,但現在配了圖,包裝成了一本大書(shu) 。該文本是有爭(zheng) 議的,就一本書(shu) 而言,其內(nei) 容亦顯單薄。可是學界現今並沒什麽(me) 總說儒家較好的著作,出版社這麽(me) 做,恐也出於(yu) 無奈。
現在發展儒學,首先不應在方向路線上爭(zheng) 辯,而是沉潛下來好好讀書(shu) 。連四書(shu) 五經都沒通覽,卻在那兒(er) 辯說該不該讀經,豈非可笑?在浮囂的社會(hui) 風氣中,知識人首先要靜得下來,深思熟慮,做點理論的突破或文獻的掌握。根深自然葉茂,深入了才能淺出,要做社會(hui) 推廣,先得努力鑽鑽象牙塔。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