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本”語文教材使用 傳(chuan) 統文化篇目增加
原標題:新教材,新在哪兒(er) ——新學期,約五成小學生和六成初中生將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
作者:溫儒敏(“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教授)
來源:《人民日報》(2016年08月18日11版)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七月十六日壬申
耶穌2016年8月18日
今年9月初新學期開始後,全國將有數百萬(wan) 小學生和初中生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部編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xie) 的教材。為(wei) 什麽(me) 要編寫(xie) “部編本”?教材內(nei) 容有何變化?注重培養(yang) 學生的哪些能力?記者采訪了“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教授。
現有的“一綱多本”教材質量參差不齊,“部編本”想起到示範作用
記者:目前語文教材有多個(ge) 出版社的不同版本,為(wei) 何還要編寫(xie) “部編本”?
溫:“部編本”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xie) 的教材,除了語文,還有德育和曆史。現有的語文教材編寫(xie) 出版還是“一綱多本”,小學有12種版本,初中有8種版本。這些版本現在也都做了修訂,和“部編本”一同投入使用。“部編本”取代了原來人教版,覆蓋麵比較廣,小學約占50%,初中約占60%。
實施“一綱多本”,雖然調動了地方和出版社的積極性,教材的編寫(xie) 出版呈現活躍的局麵,但也出現一些問題,教材的選擇使用受到經濟等因素左右,不能真正做到選優(you) 。
另外,教材主要由出版社組織編寫(xie) ,受到一些條件限製,影響到編寫(xie) 出版的質量。為(wei) 此,中央決(jue) 定組織編寫(xie) 德育、曆史和語文三科教材。“部編本”教材力圖在多種教材並存的情況下,起到示範作用,促進教材編寫(xie) 質量的提升。
記者:能說說編寫(xie) 隊伍組成和編寫(xie) 的過程嗎?
溫: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和主要編寫(xie) 人員是全國申報遴選、教育部聘任的,編寫(xie) 組主要由三部分人組成,一是學科專(zhuan) 家,包括一些大學教授、作家和詩人,二是優(you) 秀的教研員和教師,三是人教社的編輯。前後參加編寫(xie) 組的有60多人,另外還有外圍的各學科的谘詢專(zhuan) 家、學者,人數就更多了。
“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xie) 從(cong) 2012年3月8日正式啟動,到現在4年多了。以往教材編製都由出版社來實施,請個(ge) 主編,搭起班子,最多也就用一二年。教材編寫(xie) 經過複雜的程序,包括確定大綱和體(ti) 例框架、擬定樣張、選文、進入具體(ti) 編寫(xie) 等。起始年級初稿出來後,先後經過14輪評審,還請100名基層的特級教師提意見,最後才提交給教育部。
教材編寫(xie) 不隻照顧人文性,還注重訓練必需的語文能力、寫(xie) 作口語
記者:“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xie) 理念是什麽(me) ?
溫:概括起來有4點。
一是體(ti) 現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做到“整體(ti) 規劃,有機滲透”。教材編寫(xie) 實質上是國家行為(wei) ,所以教材編寫(xie) 立意要高,要立德樹人。
二是接地氣,滿足一線需要,對教學弊病起糾偏作用。在確定編寫(xie) 方案之前,編寫(xie) 組對十多年來課程改革以及課程標準實施的得失狀況,進行了細致的調查總結,但對於(yu) 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某些問題,也注意“糾偏”。比如,現在語文教學普遍是兩(liang) 多一少:精讀精講太多,反複操練太多,學生讀書(shu) 太少。新編語文教材注意到這個(ge) 問題,采取了一些改進辦法。
三是加強教材編寫(xie) 的科學性。編寫(xie) 組學習(xi) 和繼承了以往教材編寫(xie) 好的經驗,並借鑒國外先進做法,實行“編研結合”,還特別重視學界有關(guan) 語文認知規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選擇、吸收和轉化,用來指導編寫(xie) 。比如,新編一年級教材的識字課文就采納了北師大關(guan) 於(yu) 兒(er) 童字頻研究的成果,把兒(er) 童讀書(shu) 最需要先認識的300個(ge) 字,安排在教材中,努力體(ti) 現教材編寫(xie) 的科學性。整個(ge) 編寫(xie) 過程都是一邊研究,一邊編書(shu) 。
四是貼近當代學生生活,體(ti) 現時代性。“部編本”語文教材在課文的選取、習(xi) 題的設計、教學活動的安排等方麵,努力切入當代中小學生的語文生活,適應社會(hui) 轉型和時代需求。比如,如何正確地認識和使用新媒體(ti) ,如何過濾信息,都在教材中有體(ti) 現。
記者:和其他版本語文教材比較,“部編本”的框架體(ti) 例有何不同?
溫:現有各種版本語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主題單元結構,多照顧到人文性,而可能忽略了語文教學的規律。選文也往往隻顧一頭,隻考慮所選課文是否適合本單元主題,難於(yu) 照顧到本單元應當學習(xi) 哪些知識、訓練哪些能力。語文教學也就失去了必要的梯度。“部編本”語文教材采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即按照“內(nei) 容主題”組織單元,課文大致都能體(ti) 現相關(guan) 的主題,形成一條貫穿全套教材的、顯性的線索;同時又有另一條線索,即將“語文素養(yang) ”的各種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xi) 策略和學習(xi) 習(xi) 慣,以及寫(xie) 作、口語訓練,等等,分成若幹個(ge) 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布並體(ti) 現在各個(ge) 單元的課文導引或習(xi) 題設計之中。
傳(chuan) 統文化篇目多了,很多經典課文回來了,尚未沉澱的“時文”少了
記者:語文教材的選文曆來被社會(hui) 關(guan) 心,您能介紹一下選文標準嗎?
溫:“部編本”的課文選篇強調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此外還適當兼顧時代性。課改之後流行的各種版本語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視引起學生的興(xing) 趣,甚至多選“時文”。這不能說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場,大家會(hui) 發現,很多經典課文這次又回來了,尚未沉澱的“時文”相對少了。
有一個(ge) 變化非常明顯,就是傳(chuan) 統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ge) 小學6個(ge) 年級12冊(ce) 共選優(you) 秀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個(ge) 年級20篇左右。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個(ge) 年級40篇左右。體(ti) 裁更加多樣,從(cong) 《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cong) 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cong) 諸子散文到曆史散文,從(cong) 兩(liang) 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革命傳(chuan) 統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選有《故鄉(xiang) 》《阿長與(yu) 山海經》等9篇。
記者:部編教材怎麽(me) 處理語文教學中知識體(ti) 係的問題?
溫:這套教材注意重新確定語文教學的“知識體(ti) 係”,落實那些體(ti) 現語文核心素養(yang) 的知識點、能力點。
近幾年的語文教學很活躍,學生學習(xi) 的主體(ti) 性得到尊重。但又出現另一趨向,就是知識體(ti) 係被弱化。教材在知識體(ti) 係的建構上,不敢理直氣壯地講語文知識,不敢放手設置基本能力的訓練,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不突出,也不成係列。
“部編本”語文教材很重要的一點改進,就是讓課程內(nei) 容目標體(ti) 現的線索清晰,各個(ge) 學段、年級、單元的教學要點清晰。
這套新教材的編寫(xie) 一開始就注意這個(ge) 問題,按照“課標”的學段目標要求來細化哪些知識的掌握與(yu) 能力的訓練,落實到各個(ge) 單元。有些必要的語法修辭知識,則配合課文教學,以補白形式出現。努力做到“一課一得”。現在不是強調“語文核心素養(yang) ”嗎?“部編本”語文教材就已經在努力建構適合中小學的語文核心素養(yang) 體(ti) 係。但這是“隱在”的,不是“顯在”的,在教材的呈現和教學中並不刻意強調體(ti) 係,防止過度的操練。
記者:目前語文教學中的嚴(yan) 峻問題是學生讀書(shu) 少,部編教材在鼓勵讀書(shu) 方麵有何舉(ju) 措?
溫:舉(ju) 措就是把課外閱讀納入教材體(ti) 製。比如,小學一年級就設置了“和大人一起讀”,意在和學前教育銜接,一開始就引導讀書(shu) 興(xing) 趣。小學中高年級幾乎每一單元都有課外閱讀的延伸。初中則加強了“名著選讀”,改變以往那種“賞析體(ti) ”寫(xie) 法,注重“一書(shu) 一法”,每次“名著選讀”課,都引導學生重點學習(xi) 某一種讀書(shu) 的方法。激發興(xing) 趣,傳(chuan) 授方法,是“名著選讀”設置的改革方向。如瀏覽、快讀、讀整本書(shu) 、讀不同文體(ti) ,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導。多數課後思考題或拓展題,也都有課外閱讀的提示引導。這就把語文教學從(cong) 課堂延伸到課外,形成“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ti) 的閱讀教學體(ti) 製。
這可能是一個(ge) 突破,讓語文課更重視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包括課外閱讀,努力做到課標所要求的“多讀書(shu) ,讀好書(shu) ,好讀書(shu) ,讀整本的書(shu) ”。新教材雖然力圖把“教讀”“自讀”和課外閱讀三者結合起來,但也還需要老師們(men) 去“加碼”。建議老師們(men) 采取1+X的辦法,即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幹篇課外閱讀的文章。
記者:寫(xie) 作教學比較難,曆來語文教材的寫(xie) 作部分容易引起爭(zheng) 議。“部編本”的寫(xie) 作教學安排有何新意?
溫:我們(men) 力圖突破既有的模式,在突出綜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寫(xie) 作方法的引導。寫(xie) 作方法和技能訓練的設計編排照顧到教學順序,讓老師能夠落實,克服隨意性。但也注意到避免應試式的反複操練。寫(xie) 作課的係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簡明扼要,有可操作性。初一兩(liang) 個(ge) 學期一共12次寫(xie) 作課,每個(ge) 單元1次。分別是熱愛生活熱愛寫(xie) 作,學會(hui) 記事,寫(xie) 人要抓住特點,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發揮聯想與(yu) 想象,寫(xie) 出人物精神,學習(xi) 抒情,抓住細節,怎樣選材,文從(cong) 字順,語言簡明。每次都突出一點,給予方法,又照顧全般。和以往教材比較,現在的編法是希望有一個(ge) 係列,更能激發學生寫(xie) 作的興(xing) 趣,也比較有“抓手”,比較方便教學實施。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