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哈他文字”談回儒解經的合法性與(yu) 必要性
作者:楊鑫(中山大學博士)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端莊文藝周刊”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五月廿四日辛巳
耶穌2016年6月28日
馬兄台啟:
兄台曾告訴我,在回教中,許多人不承認回儒,不認可回儒解經的方式。這個(ge) 質疑,在真回老人(先賢王岱輿字號)那個(ge) 時代就已經有了,甚至更加極端:不但不能用儒家的語音解經,甚至用中文都不行。對這個(ge) 問題,真回老人有一個(ge) 詳細的響應。這封信,我想介紹一下真回老人的這個(ge) 回應。
“哈他”,是明人對西域文字“差錯”的音譯。“哈他文字”,即錯誤的文字。在明代的一些穆斯林看來,漢語就是“哈他文字”。真回老人用漢語傳(chuan) 播清真之教,難免受到當時穆斯林的批評。
在《希真問答》中,一位賓客問真回老人:
凡以一句“哈他”文字,雜於(yu) 清真,真主之慈即止,而罰且隨之。若以“哈他”文字注釋正教之經旨,豈不大悖乎?
此問題十分尖銳。真主的敕命、正主的清真正教,全在天經上。穆斯林實踐天經,也就是接受真主的普慈。而一句錯誤的文字,就能讓真主的普慈戛然而止,同時,罪罰隨之而生。這一質疑,到今天依然存在。如果沒有很好的響應,整個(ge) “回儒”的學說就沒有合法性。是故,真回老人列舉(ju) 了六條理由,來論證哈他並不是說文字的不同,而是指教義(yi) 的差錯。
一、真主敕命降到人間的天經有“一百一十四部”,沒有哪兩(liang) 部文字是相同的。如果文字不同就說是“哈他”,那不是很荒謬嗎?
二、有的國家,文字有好多種,“教道”也有好多種,有的正,有的偏;有的國家文字是統一的,教導有的正,有的偏。比如天方國,國人皆用西域文字,但國內(nei) 有“七十餘(yu) 教”,除了清真正教之外,盡屬哈他。這一點也說明哈他主要規範教義(yi) ,而不是文字。
三、天經有載“真主準萬(wan) 國語音不同之祈禱”,真回老人據此說:“以東(dong) 土語音祈禱者,應無不準之理。”既然語音都不算哈他,更不用說語言文字了。
四、真回老人舉(ju) 出穆教經典之中涉及哈他二字的經文。如“喜愛盹丫乃一切哈他之首”(愚按:喜愛俗世是一切錯誤之首),如果哈他專(zhuan) 指文字,那天房國都說西域語言,豈不是沒人會(hui) 喜歡“盹丫”——這是不可能的。
五、真回老人講學時,念一句西域經典,再念一句漢譯,西域文字和漢字常常互用,因而有很多漢字成了專(zhuan) 門的術語。這些漢字的意思其實和對應的西域文字的意思是一樣的。要是說這些術語是哈他,那表示同樣意涵的西域文字豈不成了哈他了?
六、以漢字講經,聽到經的人,就蒙受了真主的普慈。若視漢字為(wei) 哈他,不許用漢字講經,這反倒是“真主之慈即止,而罰且隨之”了。
通過這六點,真回老人指出:“凡以文字為(wei) 哈他者惑矣。”在說明了用漢字解穆教經典是沒有問題之後,真回老人還須解釋為(wei) 何天經是用穆聖的語言說出來的,而不是別國的語言。
真主之所以用穆聖的語言,是為(wei) 了專(zhuan) 門教化當地人,使得當地人易於(yu) 學習(xi) 。這不但意味著西域文字與(yu) 漢字不存在孰優(you) 孰劣之分,而且還暗示,如果在中國傳(chuan) 教,更應當用漢字。真回老人引穆教經典說:“真主之明命,合當地之風俗。”正是因為(wei) 如此,所以“真主隨至聖(穆聖)之聲文而降尊經,特為(wei) 本地教人,易於(yu) 習(xi) 學之故。”真回老人又引穆聖之言:“爾等為(wei) 人說法,須量彼之知見而言。”
如此一來,用漢語講穆教之經典,不但不是“哈他”,不但是合法的,而且還是必要的——這既是真主的明命,又是穆聖的做法。
楊鑫
2016.6.26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