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劉百淞作者簡介:劉偉(wei) ,字百淞,西元一九八二年生,河南靈寶人,蘇州大學中國哲學博士。從(cong) 事儒家思想研究,習(xi) 行儒學優(you) 秀傳(chuan) 統,著有《儒學傳(chuan) 統與(yu) 文化綜合創新》《天下歸仁:方以智易學思想研究》等。 |
“新鄉(xiang) 賢”理應成為(wei) 文化自信的有效載體(ti)
作者:劉百淞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於(yu) 《鄉(xiang) 鎮論壇》2016年6月上旬卷首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五月廿三日庚辰
耶穌2016年6月27日
人民群眾(zhong) 是曆史的創造者。在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的曆史進程中,我們(men) 必須從(cong) 人民群眾(zhong) 的實踐活動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製度自信,更好地挺立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傳(chuan) 承的是生生之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詩經•大雅•蕩》中的“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進行了創造性的詮釋,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為(wei) 之努力。中華民族創造了具有5000多年曆史的燦爛文明,也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加燦爛的明天。”文化是一個(ge) 民族的生活樣態。中華民族在鄉(xiang) 村建設的實踐過程中積累了豐(feng) 富的知識和寶貴的經驗,產(chan) 生了極具中華魅力的鄉(xiang) 賢文化。我們(men) 自覺地全麵地繼承鄉(xiang) 賢文化的合理內(nei) 核。
鄉(xiang) 賢文化的領軍(jun) 人物是鄉(xiang) 賢,主力軍(jun) 是本鄉(xiang) 本土的民眾(zhong) 。二者遵循共同的倫(lun) 理觀念,享有共同的生存環境,寄希望於(yu) 共同的美好生活。眾(zhong) 所周知,鄉(xiang) 賢不等於(yu) 土豪劣紳。在傳(chuan) 統社會(hui) 中,鄉(xiang) 賢從(cong) “四民”的身份格局中脫穎而出,對於(yu) 加強文化教育、改良世道人心、推動基層自治起著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鄉(xiang) 賢是一種文化符號,它維係著士人的精神家園,將地理標識與(yu) 曆史名人的人生境界、生命氣象貫通起來,激勵世人朝著“仁民愛物”的理想境地前進。曆史表明,鄉(xiang) 賢心係百姓生活日用,營造美好家風,傳(chuan) 承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是名副其實的建設性力量。
世易時移,我們(men) 的改革事業(ye) 進入了深水區。客觀形勢催人奮進。在破解鄉(xiang) 村治理現代化難題時,我們(men) 必須從(cong) “真知”走向“真行”,必須從(cong) 博采眾(zhong) 長走向內(nei) 化創新,心係於(yu) 民,造福於(yu) 民,固守根本,充分展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我們(men) 必須注重新農(nong) 村建設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既要科學試驗、穩健突破,又要總結經驗,推陳出新。毋庸諱言,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中湧現了一批鄉(xiang) 村精英。他們(men) 具有很大的社會(hui) 影響力。我們(men) 應當充分調動鄉(xiang) 村精英的積極性,讓他們(men) 在村民自治體(ti) 製中更好地發揮示範帶動的作用,在共同富裕和共建文明上用足心思,下足功夫,做足文章。
或許有人會(hui) 問,這些鄉(xiang) 村精英能否成為(wei) “新鄉(xiang) 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相比普通民眾(zhong) 而言,鄉(xiang) 村精英在經濟資源、政治地位、社會(hui) 關(guan) 係、辦事能力等方麵具有很大的優(you) 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們(men) 必須因勢利導,使其成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忠實的踐行者,使其在政府治理和社會(hui) 自我調節、村民自治之間促成良性互動,確保係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這是鄉(xiang) 村精英向“新鄉(xiang) 賢”轉變的必由之路。作為(wei) 重要的社會(hui) 力量,“新鄉(xiang) 賢”能夠在強化道德約束、規範社會(hui) 行為(wei) 、調節利益關(guan) 係、協調社會(hui) 關(guan) 係等方麵發揮積極作用。與(yu) 傳(chuan) 統社會(hui) 中的鄉(xiang) 賢一樣,“新鄉(xiang) 賢”恪守中華民族優(you) 良道德傳(chuan) 統,憑借人格魅力、自身實力和眾(zhong) 人協力,創造社會(hui) 財富,追求道德理想,真正做到“既富且仁”。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確立文化自信。《詩》雲(yun)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已經成為(wei) 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於(yu) 中華兒(er) 女的內(nei) 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wei) 方式,這是“舊邦”。今天,我們(men) 重視和扶持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從(cong) 中汲取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為(wei) 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殫精竭慮,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建言獻策,這是“其命維新”。創新社會(hui) 治理,“新鄉(xiang) 賢”理應成為(wei) 文化自信的有效載體(ti) 。
責任編輯:葛燦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