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當代新儒家第三代代表人物劉述先逝世

欄目:紀念追思
發布時間:2016-06-07 14:18:57
標簽:

  

 

 

當代新儒家第三代代表人物劉述先逝世

來源:澎湃新聞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五月初三日庚申

           耶穌2016年6月7日

 

 

 

  

 

據鳳凰網消息,新儒家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劉述先先生於(yu) 2016年6月6日晨逝世,享年82歲。

 

劉述先,江西吉安人,1934年生於(yu) 上海。其父劉靜窗畢業(ye) 於(yu) 西南聯大,與(yu) 熊十力相熟。劉述先求學期間受方東(dong) 美,以及熊十力弟子唐君毅、牟宗三、徐複觀等新儒家影響頗深。他先後獲得台灣大學哲學係文學士、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哲學博士等學位。研究領域為(wei) 儒家哲學,特別是宋明理學、文化哲學、比較哲學,曾任教於(yu) 台灣東(dong) 海大學、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哲學係、香港中文大學哲學係、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劉述先先生一生致力於(yu) 闡述儒家思想的現代價(jia) 值,對傳(chuan) 統文化既保持敬意,又非常理性。以“傳(chuan) 統思想的疏釋”、“傳(chuan) 統與(yu) 現代接合的構想”、“係統哲學的探索”為(wei) 治學重點,立誌建構一套哲學,“一方麵繼承中國哲學的大傳(chuan) 統,另一方麵又能麵臨(lin) 現代的挑戰”。著有《中國哲學與(yu) 現代化》、《大陸與(yu) 海外——傳(chuan) 統的反省與(yu) 轉化》、《儒家思想與(yu) 現代化》、《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探索》、《儒家思想開拓的嚐試》等。

 

  

 

他在《現代新儒學之省察論集》中撰文,將現代新儒家十五位學者整理成一個(ge) “三代四群”的架構:

 

第一代第一群:梁漱溟、熊十力、馬一浮、張君勱

第二群:馮(feng) 友蘭(lan) 、賀麟、錢穆、方東(dong) 美

第二代第三群:唐君毅、牟宗三、徐複觀

第三代第四群:餘(yu) 英時、劉述先、成中英、杜維明

 

並且認為(wei) :“我們(men) 上一代適當國家文化麵臨(lin) 生死存亡之機,自然而然會(hui) 激越地謀求突顯出中國文化的精神價(jia) 值,強調道統的尊嚴(yan) 性。但到我們(men) 這一代美蘇對峙的局麵不再,我們(men) 的問題是,怎樣讓世界上不同的族群、國家、文化、宗教、精神傳(chuan) 統和平共處,不要讓日益狹小的地球村在矛盾衝(chong) 突中毀於(yu) 一旦。東(dong) 方文化,特別是儒家,有重要的資源可以提供。海外新儒家如杜維明和我都認為(wei) ,我們(men) 無須證明自己的傳(chuan) 統比其他的傳(chuan) 統更為(wei) 優(you) 越。我們(men) 隻需闡明我們(men) 的傳(chuan) 統有自己的根源與(yu) 立足點,就已經足夠了。如何讓不同的傳(chuan) 統互相了解,彼此溝通,存異求同,這才是我們(men) 這一代步入新的世紀與(yu) 千禧必須麵對的核心課題。”

 

劉先生去世的消息從(cong) 對岸傳(chuan) 來,大陸社交媒體(ti) 上眾(zhong) 多學者紛紛表達沉痛哀悼之情。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韓星寫(xie) 道:“沉痛哀悼劉述先先生!貫通古今天人,維持斯文不墜。一代名儒辭世,兩(liang) 岸三地同悲。”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所學者劉悅笛也接連發微博表達悼念之情。

 

  

 

微信公號“北大儒行社”於(yu) 6月6日當晚發布了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敬悼劉述先教授》一文,文中回顧了與(yu) 劉先生的交往點滴,深切悼念。全文如下:

 

三年前,到深圳大學參加儒學研討會(hui) ,看到劉述先先生夫婦也來參會(hui) ,心中很高興(xing) ,許久沒有看到他們(men) 夫婦二人一起跟大家相聚。隻是遺憾地看到劉先生活動有些不便,他夫人告訴我是患了帕金森病。但此病並不影響思維,劉先生在會(hui) 上的講演述及三代新儒家,而特別提及他與(yu) 杜維明先生的一致追求,我仍然記憶猶新。

 

去年我去台灣開會(hui) ,上午在台大高研院作了報告,隨即先行離開,因為(wei) 我約了要去看劉先生,並想請他一起吃飯。近年我去台灣的頻率也不太高,一年最多一次,而劉先生患病在身,恐怕見一次少一次,這次因為(wei) 知道陳榮開也在台北,以故行前托榮開去聯係,一定要和劉先生聚一下。榮開帶我上了計程車,說劉先生現在不要別人請客,他已經碰了一回。我們(men) 到了約定的酒店,並不不在南港,而是在台北市中心,讓劉先生跑這麽(me) 遠來,我本來於(yu) 心不忍,但這是劉先生定的地方也隻好如此。我們(men) 先到不久,劉先生夫婦乘計程車而來,坐下寒喧後,我說今天我作個(ge) 小東(dong) ,您一定要給我這個(ge) 機會(hui) 。劉先生說,你還沒資格。我隻好恭敬不如從(cong) 命。

 

飯中劉先生說,你曾經有一段研究到古代去了,你的《仁學本體(ti) 論》我已經看了,從(cong) 古代、王船山回來了,我覺得很好。可見劉先生對我的的學術發展很為(wei) 關(guan) 注。其實,1999年我去香港中文大學,本來就是劉先生一力促成,希望我來接續他退休之後的中大儒學發展。

 

吃飯很歡洽,劉夫人還是一如既往,非常健談。飯後二位又同乘計程車,同我們(men) 揮手告別離開。這一場景,我還曆曆在目。

 

今天在澳門開會(hui) ,收到短信,轉來林月惠教授發來的信息,告知劉先生離世的消息,心中頗感悵然,劉先生是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出道甚早,牟宗三先生為(wei) 其父執,在東(dong) 海大學曾教過杜維明先生,八O至九O二十年主掌香港新儒家的大本營,在第三代新儒家中居於(yu) 中堅的地位。他退休後轉到中研院文哲所,更加強了對牟先生去世後台灣儒學的引領。總之他一生著述不斷,在儒學研究方麵不僅(jin) 造詣甚為(wei) 深厚,而且不斷結合歐美的新的哲學、宗教的發展,據本開新,在理論上開出新的局麵,為(wei) 當代儒學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哲人其萎,深切悼念劉述先先生。

 

陳來敬悼

2016.6.6

 

責任編輯:葛燦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