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該大大方方走進教材
作者:王旭明(語文出版社社長、原教育部新聞發言人)
來源:中青在線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四月廿一日乙酉
耶穌2016年5月27日
當下,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逐漸深入和紮根於(yu) 學校教育中,這當然令人欣喜,我們(men) 的優(you) 秀文化傳(chuan) 統不能再被冷落了,它本應成為(wei) 學校教育的重要內(nei) 容之一。但令人憂慮的是,社會(hui) 上又有一些人和機構打學生的主意,那就是當下教育界盛行的一種很奇怪的現象:領導重視什麽(me) 內(nei) 容,有關(guan) 部門就給學校和學生加一門課、增一套書(shu) 和配一批人。這一現象應該糾正,糾正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容大大方方地走進語文教材。
學校教育主要是以課程為(wei) 中心,通過教師運用教材和教法完成對學生的教育過程。這一過程的主要框架是課程教材體(ti) 係。現代教育已經為(wei) 中小學教育的主要課程做了大致規劃。實踐經驗表明,這樣的課程規劃適宜中小學生,符合學生身心成長規律。學校教育的主要課程,除了語文,還有思想品德、曆史、外語、地理、數學、物理、化學,以及音樂(le) 、美術在內(nei) 的藝術類課程和體(ti) 育等。且不說別的課程,語文責無旁貸,顯然該容納更多的中華文化傳(chuan) 統內(nei) 容。
中國中小學生學業(ye) 負擔過重,幾乎是人所共知的事實,減負已經成為(wei) 包括教育部門在內(nei) 的全社會(hui) 共識。如果在語文課之外再加上什麽(me) 課,無疑等於(yu) 加重學生負擔,效果未必好。
那麽(me) ,作為(wei) 學校語文教育的重要載體(ti) ,教材該如何加大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內(nei) 容呢?
一是應當增加古代詩文在語文教材中的比重。在我參加修訂的一套語文教材中,一至六年級相關(guan) 課文約占全部課文的30%,每冊(ce) 最後一個(ge) 單元集中安排反映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課文;七至九年級教材在篇目減少的情況下,仍然保持每冊(ce) 兩(liang) 個(ge) 古詩文單元,古詩文單元占比基本保持在40%左右。
二是在語文教材的練習(xi) 設計、口語交際、寫(xie) 作和綜合性學習(xi) 的設計中,滲透進中華優(you) 秀文化傳(chuan) 統的內(nei) 容。比如我們(men) 編輯的這套教材口語交際中的《交流座右銘》《談談你心目中的君子》,寫(xie) 作中的《我看古人的苦讀精神》,綜合性學習(xi) 中的《諸子百家初探》《現代社會(hui) 與(yu) 儒家思想》等,都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密切相關(guan) 。
三是引導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順勢而為(wei) 、恰到好處地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嵌進教學內(nei) 容,比如講《孔融讓梨》的故事,告訴孩子們(men) 謙讓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美德。又如《司馬光砸缸》,引導學生理解古人見義(yi) “智”為(wei) 的聰慧與(yu) 美德等。此外,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多背誦古詩文,在綜合性學習(xi) 中,讓學生猜字謎、對對聯等,都是語文教育的應有之義(yi) 。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在有關(guan) 文件中明確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在各學段的教學要點和教學任務中,力求做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三個(ge) “全覆蓋”:一是學科課程全覆蓋,將教育內(nei) 容體(ti) 現到德育、語文、曆史、體(ti) 育、藝術等主要課程中去。二是教學環節全覆蓋,包括課堂教學、課堂外教學、家庭教育和社會(hui) 教育。三是教育人群全覆蓋,從(cong) 小學一直到大學,整體(ti) 貫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現在的問題是,在教材建設中,還有一定的空間可以拓展和發掘,才能使全覆蓋的要求落到實處。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絕對不是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事兒(er) ,是塑造一代人靈魂和建構一代人精神世界的大事。這樣的大事必須從(cong) 娃娃抓起,必須從(cong) 學校教育抓起,必須從(cong) 走進語文教材抓起。否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進入學生頭腦和心中,仍然還是一句空話。
責任編輯:葛燦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