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賢”新在哪兒

欄目:中國傳統與社會自治
發布時間:2016-03-30 10:16:08
標簽:


 

 

“新鄉(xiang) 賢”新在哪兒(er)

原標題:《培育新鄉(xiang) 賢文化》

作者:畢文俊

來源:人民日報 (摘編自3月23日《浙江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二月十六日乙巳

           耶穌2016年3月24日

 

 

 

“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培育“新鄉(xiang) 賢文化”,引起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一說起“鄉(xiang) 賢”,大家就容易想起中國傳(chuan) 統鄉(xiang) 土社會(hui) 中的“鄉(xiang) 紳”。今天提出“新鄉(xiang) 賢”,表明當今的鄉(xiang) 賢與(yu) 過去有區別。那麽(me) ,“新鄉(xiang) 賢”到底新在哪裏?

 

“新”在現實基礎上。傳(chuan) 統鄉(xiang) 紳基本上世居鄉(xiang) 村,除了科舉(ju) 應試、入仕為(wei) 官外,都在鄉(xiang) 村安身立命。離開鄉(xiang) 土的官員 “告老還鄉(xiang) ”後,也要回到鄉(xiang) 土。應當說,鄉(xiang) 紳的經濟基礎、社會(hui) 根基和文化認同都在鄉(xiang) 村。而新鄉(xiang) 賢則大都是離土離鄉(xiang) 、已經完成城市化的人群,基本上脫離了鄉(xiang) 村的日常生活。他們(men) 來到鄉(xiang) 村,要麽(me) 是造福桑梓、回報故鄉(xiang) 以實現更高的人生價(jia) 值,要麽(me) 是回鄉(xiang) 養(yang) 老、享受鄉(xiang) 村獨有的生態、養(yang) 生,而無需過多介入鄉(xiang) 村的日常運作。

 

“新”在文化支撐上。新鄉(xiang) 賢同樣會(hui) 受到傳(chuan) 統文化的影響,表現出或多或少的家族宗族觀念、孝親(qin) 睦鄰思想和落葉歸根情結,這都是儒家文化的具體(ti) 體(ti) 現。同時,新鄉(xiang) 賢實踐又表現出種種不同的文化動因。一些黨(dang) 員幹部在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指引下,作為(wei) 鄉(xiang) 賢回鄉(xiang) 開展服務工作。如浙江一些區縣要求機關(guan) 黨(dang) 員幹部都“返鄉(xiang) 走親(qin) ”,參與(yu) 原籍所在村、姻親(qin) 所在村的鄉(xiang) 賢理事會(hui) 。而一些企業(ye) 家、年輕白領則把現代公益、綠色生態等理念引入新鄉(xiang) 賢文化中。

 

“新”在地位作用上。在傳(chuan) 統農(nong) 村社會(hui) ,鄉(xiang) 紳是維係農(nong) 村社會(hui) 秩序的重要支柱。如,有“江南第一家”之譽的浦江鄭義(yi) 門,在明代就擔任浦江縣的“糧長”,義(yi) 務為(wei) 縣衙征收“皇糧”。這個(ge) 職位並非朝廷任命的官職,而是朝廷讓地方鄉(xiang) 紳擔負的差役。當然,鄉(xiang) 紳不僅(jin) 為(wei) 朝廷辦差,鄉(xiang) 裏興(xing) 學恤孤、造橋築路、救災紓困、定分止爭(zheng) 等等,無不有賴於(yu) 他們(men) 的操持。現在,我們(men) 的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實行的是黨(dang) 領導下的村民自治。鄉(xiang) 賢理事會(hui) 等組織在基層黨(dang) 組織領導下開展活動,主要是基層民主協商的形式,鄉(xiang) 賢們(men) 則主要起到為(wei) 村兩(liang) 委班子出謀劃策、協助聯絡和信息溝通等作用。

 

不過,無論怎樣“新”、怎麽(me) “變”,“鄉(xiang) 賢”的責任義(yi) 務沒有變。孟子曾對此有過論述:“中也養(yang) 不中,才也養(yang) 不才,故人樂(le) 有賢父兄也。如中也棄不中,才也棄不才,則賢不肖相去,其間不能以寸”。就是說,一個(ge) 人“賢”與(yu) 否,關(guan) 鍵看他對“不中”“不才”之人,是“養(yang) ”還是“棄”;照顧貧弱、扶助鄉(xiang) 民,這是“賢者”應盡的責任。責任就是榮譽,責任就是價(jia) 值。對鄉(xiang) 賢這種責任的強調,大概就是許多本已離開鄉(xiang) 村的人樂(le) 於(yu) 回鄉(xiang) 、樂(le) 當鄉(xiang) 賢的原因。

 

責任編輯:葛燦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