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劍按:去年,我們(men) 推出“2005中國人文關(guan) 鍵詞”以後,得到了各界朋友的關(guan) 注和好評,同道們(men) 也希望將此定製,每年都推出一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故此,我們(men) 決(jue) 定在每年歲終,擇選出本年度發生的若幹熱點人文話題,特別邀請同道學友撰文評述,回顧去歲,以望來年。
今年,我們(men) 擇選了以下二十一個(ge) 話題:電視劇《施琅大將軍(jun) 》(予沉),上海重寫(xie) 曆史教科書(shu) (冼岩),魯迅逝世70周年(石勇),孟母堂(張波),美國總統布什會(hui) 見中國基督教家庭教會(hui) 成員風波(陳勇),中韓申遺之爭(zheng) (謝泉峰),國學大師評選(趙晶),孔子標準像(謝泉峰),易中天(謝泉峰),李銀河(石勇),趙麗(li) 華(思芬),女兒(er) 狀告父親(qin) 婚外戀(石勇),教師節改期(冼岩),廢除中醫(東(dong) 民),草根曆史(謝泉峰),一個(ge) 饅頭引發的血案(簡照霜),學部委員遴選(趙晶),七夕情人節(東(dong) 民),於(yu) 丹說《論語》(謝泉峰),大國崛起(王達三)、十博士生倡議抵製西方聖誕節(謝泉峰),匯輯曰“2006中國人文關(guan) 鍵詞”,由原道網(www.yuandao.com),孔子2000網(www.confucius2000.com),中國儒教網(www.zgrj.cn)聯合發布。
孔曆2559年(西曆2007)年1月1日
目錄
2006中國人文關(guan) 鍵詞之一:電視劇《施琅大將軍(jun) 》
2006中國人文關(guan) 鍵詞之二:上海重寫(xie) 曆史教科書(shu)
2006中國人文關(guan) 健詞之三:魯訊逝世七十周年
2006中國人文關(guan) 鍵詞之四:孟母堂
2006中國人文關(guan) 鍵詞之五:美國總統布什會(hui) 見中國基督教家庭教會(hui) 成員風波
2006中國人文關(guan) 鍵詞之六:中韓申遺之爭(zheng)
2006中國人文關(guan) 鍵詞之七:國學大師評選
2006中國人文關(guan) 鍵詞之八:孔子標準像
2006中國人文關(guan) 鍵詞之九:易中天
2006中國人文關(guan) 健詞之十:李銀河
2006中國人文關(guan) 鍵詞之十一:趙麗(li) 華
2006中國人文關(guan) 健詞之十二:女兒(er) 狀告父親(qin) 婚外戀
2006中國人文關(guan) 鍵詞之十三:教師節改期
2006中國人文關(guan) 鍵詞之十四:草根曆史
2006中國人文關(guan) 鍵詞之十五:一個(ge) 饅頭引發的血案
2006中國人文關(guan) 鍵詞之十六:學部委員遴選
2006中國人文關(guan) 鍵詞之十七:廢除中醫
2006中國人文關(guan) 鍵詞之十八:七夕情人節
2006中國人文關(guan) 鍵詞之十九:於(yu) 丹說《論語》
2006中國人文關(guan) 鍵詞之二十:大國崛起
2006中國人文關(guan) 鍵詞之二十一:十博士生倡議抵製西方聖誕節
2006中國人文關(guan) 鍵詞之十六:學部委員遴選
作者:趙晶
發布:原道網(www.yuandao.com),孔子2000網(www.confucius2000.com),中國儒教網(www.zgrj.cn)
自2005年年底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宣布準備遴選學部委員以來,與(yu) 次相關(guan) 的討論充斥媒體(ti) 。2006年8月1日,經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院務會(hui) 議審議批準, 47名學部委員終於(yu) 正式產(chan) 生。與(yu) 此同時也產(chan) 生了95名榮譽學部委員。隨著名單的塵埃落定,新一輪的、更具體(ti) 化的討論也隨之展開。
名單公布之前,質疑與(yu) 爭(zheng) 論大多集中在學部委員遴選的範圍和程序是否合理上。而該名單公布之後,新華網社區立刻出現一篇帖子,稱委員名單上“47人中有44人做過所長或現任所長”,並發出“官大學問大?”的質疑。北京大學教授鄭也夫甚至指名道姓地進行質疑:“從(cong) 媒體(ti) 上獲悉景天魁(中國社科院社會(hui) 學所所長)被評選為(wei) 社科院學部委員時,心理處於(yu) 不合邏輯的矛盾之中:一方麵不覺意外——現實的慣性不可能不作用於(yu) 我,另一方麵仍感震驚——我畢竟還存有一絲(si) 善意的期待。”而社會(hui) 學家徐迅表示,“由於(yu) 我國處於(yu) 學政不分的狀況,所以這次評選的關(guan) 鍵不在於(yu) 公示者是否都有官職。最主要的是要看他們(men) 有什麽(me) 重要的論文或者專(zhuan) 著。”對於(yu) 入選的學者,謝泳認為(wei) ,對於(yu) 名單他感到比較陌生,至少在他熟悉的文史哲領域,很多知名的學者並不在內(nei) ,“這不過是社科院內(nei) 部的又一個(ge) 高級職稱,社會(hui) 上大可不必自作多情,以為(wei) 是一次院士改革。”阮一峰認為(wei) :“縱觀這份47人的名單,許多人並不是我國目前最高水平的社會(hui) 科學家,而隻是社會(hui) 科學院的資深成員。別的學科我不好評論,但是當選的幾位經濟學部委員在學術上遠不是最傑出的,隻是資格老而已。”跳出名單的討論,周誌坤對社科院“設立學部委員不是延續以往中國科學院的稱號,而是作為(wei) 社科院內(nei) 的最高學術職務和榮譽稱號”的說法,作出了回應:“鑒於(yu) 1955年新中國的第一批學部委員正是於(yu) 全國學術界範圍產(chan) 生的事實,‘學部委員’稱號是屬於(yu) 全體(ti) 社科界共同的曆史資源,理應是中國社科界最高學術榮譽稱號,而不能被異化為(wei) 社科院的一個(ge) ‘內(nei) 部職稱等級’。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說,社科院此舉(ju) 不僅(jin) 意味著對曆史的淡忘,也意味著有截“公家肥水”私灌自家園地的嫌疑。”
一個(ge) 科研單位內(nei) 部的科研激勵機製的改革,原本不會(hui) 引起人們(men) 如此大的關(guan) 注,如武漢大學的資深教授、中國政法大學的終身教授等。由此可見,采取一個(ge) 合適的“名頭”加以“炒作”,是多麽(me) 有效的宣傳(chuan) 策略。所謂“掛羊頭,賣狗肉”的現象,我們(men) 見得還少嗎?至於(yu) 誰有資格當選的爭(zheng) 論,一來,既然是機構內(nei) 部的改革,外人當不必置喙;二來,貢獻大小,非能量化,因此仁者見仁,難成定論,即使是建國前中央研究員院士的最終名單,也有不少爭(zheng) 議。唯須引起深刻反省的,恐怕是學官一體(ti) 的現狀。“學而優(you) 則仕”,有可能斷送學者的學術生命;“學因仕而優(you) ”,恐怕隻能玷汙學術的清白了。
來源:原道網、孔子2000網、中國儒教網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