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宋立林作者簡介:宋立林,男,字逸民,西曆一九七八年生,山東(dong) 夏津人,曲阜師範大學曆史學博士。現任職曲阜師範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兼),中華禮樂(le) 文明研究所所長,兼任喀什大學國學院院長,貴陽孔學堂學術委員會(hui) 委員,中華孔子學會(hui) 理事,山東(dong) 曾子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孔子研究》副主編,《走進孔子》執行主編等。著有《孔門後學與(yu) 儒學的早期詮釋研究》《出土簡帛與(yu) 孔門後學新探》《儒家八派的再批判》《孔子家語通解》《孔子家語探微》《孔子文化十五講》《孔子之道與(yu) 中國信仰》等。 |
“愛情學業(ye) 雙豐(feng) 收”才算成功
作者:宋立林
來源:《半島都市報》11月22日A18版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十月十二日癸卯
耶穌2015年11月23日
近聞某高校開設戀愛心理學課程,引起了媒體(ti) 及各界關(guan) 注。就我寡陋所聞,目前已有不少學校開設類似課程,而且還能夠通過“實踐”獲得學分,正應了那句“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的老話。如果要我表明自己的態度,我會(hui) 說我支持這類課程的開設,但是同時又須關(guan) 注這類課程如何操作。
也許很多朋友會(hui) 感到奇怪,作為(wei) 一個(ge) 從(cong) 事國學教育的教師,為(wei) 什麽(me) 會(hui) 對這樣的“奇葩”課程持肯定態度?其實,大家不要忘了,在2500年前,孔夫子在他的私學教育中,就已經有了類似的教學內(nei) 容。眾(zhong) 所周知,孔子以“六經”教育弟子,從(cong) 而實現全麵的素質教育。六經各有側(ce) 重,各有教化的功能。《詩經》代表了人情感的一麵,《書(shu) 經》代表人政治的一麵,《禮經》代表人社會(hui) 性的一麵,《樂(le) 經》代表人藝術性的一麵,《易經》代表人哲學的一麵,《春秋》代表了人曆史性的一麵。人是一種多維度多麵向的動物,六藝教育滿足了這樣一種多維度的需求。其中《詩經》所彰顯的就是人的情感的一麵,我們(men) 從(cong) 中可以窺知那種“發乎情止乎禮義(yi) ”的理性態度。
很多人認為(wei) 儒家不懂愛情,這是對傳(chuan) 統的誤解。其實,不是儒家不懂愛情,而是儒家強調愛情需要以禮義(yi) 來節製。在今天這樣一個(ge) 開放自由的時代,人們(men) 自然不再依賴於(yu) 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來確定終身大事,而是由自己做主,充分展現了現代戀愛的自由。這當然是曆史的進步。但是,在獲得了充分的自由之後,是否我們(men) 的青年就獲得了幸福?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從(cong) 媒體(ti) 的種種報道之中,我們(men) 發現事情遠沒有如此樂(le) 觀。何以至此呢?其實就在於(yu) 我們(men) 在給予了年輕人以自由選擇的同時,忽視了應有的理性引導。戀愛,著實不是一件“說走就走的旅行”,不是“跟著感覺走”就可以成功的事情,而是一次需要情感與(yu) 理智充分投入的“生命旅程”。正是因為(wei) 僅(jin) 有自由而失去了引導,很多年輕人麵對戀情而不知所措,甚至忘乎所以、放縱情欲、玩弄情感,最後難以收獲應有的幸福。這使我想起了一句網絡上流行的話:“不以結婚為(wei) 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這句看似玩笑的話背後隱藏著深深的憂慮,切中了現實的弊病。所以,在這個(ge) 意義(yi) 上而言,戀愛心理課程的開設,當然是應運而生,是順乎天理,應乎“民情”的好事。這是我所以讚成的根本理由所在。
當然,我們(men) 也應該明白,愛情心理課程,不能“迎合”,更不能“縱容”,而必須起到應有的引導作用,否則就是失敗。這門課程實際上應該擔當起一個(ge) 重要的責任:引導大學生理性地去追求屬於(yu) 自己的愛情和幸福,而不是去忽悠大學生都去談戀愛,就此要求學生通過戀愛的成功來獲取學分自然也屬“荒唐”之舉(ju) 。在今天,似乎已經無需為(wei) 大學生談戀愛而痛心疾首,但是不能就此而放棄應有的引導。所以,這樣的課程就不能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在“技術”層麵為(wei) 大學生的戀愛服務,更應該在“道理”的層麵為(wei) 大學生提供理性的指導。無可否認,很多大學生往往沉迷於(yu) 情感、暢遊於(yu) 愛河而廢棄了應有的學業(ye) 上的努力。我們(men) 的戀愛心理課程,如果能夠做到既讓大學生收獲了戀愛的理性指導,又能夠“愛情學業(ye) 雙豐(feng) 收”,就算是成功的課程了。但恐怕需要我們(men) 的開課老師們(men) ,著實下一番工夫了。
責任編輯:梁金瑞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