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衷鑫恣作者簡介:衷鑫恣,字叔晦,世居福建武夷山(舊崇安縣),生於(yu) 西元1985年即共和國卅七年,香港浸會(hui) 大學哲學博士。現任職浙大城市學院傳(chuan) 媒與(yu) 人文學院副教授。出版有《敵道學史——從(cong) 北宋到二十世紀》,主編有《武夷學院朱子學研究十年錄》及副主編多部。 |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裏的宗教問題
作者:衷鑫恣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於(yu) 《原道》第26輯,東(dong) 方出版社2015年版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九月十一日壬申
耶穌2015年10月23日
一
宗教是人類生活的重要內(nei) 容,通俗文藝不會(hui) 放過這座寶藏。華語熒屏之展示宗教文化,集中於(yu) 古裝戲。細數之,1985年香港亞(ya) 視《八仙過海》、86年大陸央視《西遊記》、92年台灣台視《新白娘子傳(chuan) 奇》,當然還有85年的《濟公》,都是萬(wan) 人空巷,它們(men) 或道或佛,或兼而有之,仿佛在二十年前成就了宗教題材影視劇的黃金期。此後,廣受歡迎的同類作品就難得一見了。最近十年,我們(men) 在大堆的庸俗、戲謔類古裝片外,發現徐克2010年導演的商業(ye) 大片《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下稱《通天》)在宗教內(nei) 容上有特別的用心,頗值得說道。
《通天》所虛構的偵(zhen) 探故事,安置在真實的曆史框架內(nei) ,多數角色見於(yu) 正史。《通天》的宗教內(nei) 容集中體(ti) 現在場景安排上。具體(ti) 言之,“通天浮屠”指向佛教,“明堂”指向儒教(姑且以儒為(wei) 教),“太極觀”指向道教,另有一座耶教教堂。這部關(guan) 於(yu) 唐代名臣狄仁傑的電影,似乎是在不經意間,勾畫了當時佛、儒、道、耶並存的畫麵。如果說佛道在中國的熒幕上常見,那麽(me) 儒家的明堂、耶教的教堂作為(wei) 敘事的重要舞台就罕見了,以筆者所知,或是僅(jin) 此一見。也許是湊巧,四處建築各自在故事中的分量,與(yu) 武則天時期這四個(ge) 宗教真實的力量對比也大致吻合,即:佛、儒為(wei) 朝廷所宗;道教稍次(道教本為(wei) 李唐國教,但武瞾時被削弱);基督教為(wei) 民間小教。另外,四個(ge) 宗教場景看似相互獨立,某種程度上卻又相互溝通,如明堂與(yu) 大佛的對望、大佛中心柱上貼著道教的符咒等等,形同宗教對話。幾大建築並立於(yu) 洛陽,可謂唐朝宗教多元發展的明示,而細部的設計可謂暗喻,講述著中國一向不得逾越於(yu) 皇權的相互影響著的、生活化了的宗教。
前麵說過,曆史上宗教對民眾(zhong) 生活的重要,中西無二。若問中國特色,則大者有三,曰:多元宗教融合並存;宗教團體(ti) 下於(yu) 皇權;皇權以天命為(wei) 依歸(即使是名義(yi) 上),三者遞為(wei) 約束。《通天》一片,於(yu) 此三者皆有所表現,可謂難得。毋庸置疑,電影主創對宗教問題興(xing) 味盎然,並有著自己的見解。然而這部電影在具體(ti) 宗教現象的呈現上並非沒有問題。
二
該片的主要場景是一尊高六十六丈的女佛像,位於(yu) 武則天準備登基的“明堂”正北,被稱作“通天浮屠”。從(cong) 高度及方位,可以判斷其原型是洛陽古代曆史上最高的一座建築,稱為(wei) “天堂”,不同的是天堂乃築屋以貯存大佛,而非光禿禿一個(ge) 佛像。《資治通鑒》第二〇五卷載,大佛的小指即可容數十人,可見有多大。這裏有幾點商榷的。第一,劇組為(wei) 什麽(me) 把佛像設計成女性?徐克導演曾表示,這個(ge) 女性是武則天。[1]史籍未明言天堂所貯是哪尊佛,一般而言應是佛祖像,加上武則天屢屢在此舉(ju) 行無遮大會(hui) ,故幾乎可斷定是佛教中最尊的如來佛。之所以設計成女性,自然是為(wei) 了呼應武瞾作為(wei) 中國曆史上唯一女皇帝的身份,表示改天換地的政治變化對宗教領域的可能影響。然而這樣做還是過於(yu) 想當然了,且不說天子之為(wei) 天之子,其尊貴比之佛菩薩有過之無不及,就說一個(ge) 聰明絕頂的政治人物,明目張膽地神化自己,而不考慮其莫名其妙的篡改完全不利其收服人心,就夠無厘頭的。第二,片中台詞說道,佛像六十六丈高象征“六十六重天”,筆者孤陋寡聞,未聽過這種說法。屈原的詩裏說過九重天,道教有三十六天,佛教有三十三天,哪裏來的那麽(me) 多重天?史籍不載“天堂”實高,[2]編劇有了發揮空間,而一發揮便沒了邊。我們(men) 這裏倒是可以給“六十六”做個(ge) 完美 “附會(hui) ”,即六在易學裏代表“老陰”,是陰數之大者,象征婦人登極最好不過。
“通天浮屠”南去數百步是明堂。明堂是根據周製,天子室內(nei) 祭天的場所,同時作布政、朝會(hui) 之用。南郊有露天的圜丘,用來祭天,並用某祖先配祭(如周以後稷),今天北京的天壇就是明清兩(liang) 朝祭天的圜丘;明堂也是祭天,同樣用一位祖先配祭,這個(ge) 時候的天稱作“上帝”,比較擬人化,曆代通稱“昊天上帝”。據《舊唐書(shu) 》第二十六卷,武則天命僧人薛懷義(yi) 主持修建的這座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折算成今天的單位,為(wei) 九十米上下。這個(ge) 高度即便放在現在的很多中小城市,依然夠得上最高建築。電影裏,武則天在明堂與(yu) 佛像間的廣場上閱兵,在明堂登基並差點讓倒塌過來的佛像砸到。可以說,這座明堂被塑造成了武則天的政治舞台,發生其上的事件對電影情節的展開舉(ju) 足輕重,而在真的曆史上,其在武則天朝君臣政治生涯中的地位更在天堂(“通天浮屠”)之上。不過,電影對它的呈現並沒有像大佛像那般精細,觀眾(zhong) 隻能在幾個(ge) 虛晃而過的鏡頭裏得其外部輪廓,約略感到是北京天壇祈年殿的樣子,惟底層是方形。其餘(yu) 關(guan) 聯的場景就都是內(nei) 景、地麵近景了,與(yu) 一般的戲裏所展示的唐代宮廷布景沒有兩(liang) 樣。因此可以說,由於(yu) 沒有努力再造明堂盛況,《通天》失去了一個(ge) 使劇情延伸到更富意義(yi) 的時空中的機會(hui) 。明堂初建,武則天名之曰“萬(wan) 象神宮”,後與(yu) 天堂一齊毀於(yu) 大火,武則天又命人原樣重建,建好後命名“通天宮”。這兩(liang) 個(ge) 極富宗教色彩的名字並沒有出現在電影裏,但可以猜測,電影名應是受“通天宮”三字啟發。武則天對神、對天感興(xing) 趣,以“通天宮”指稱作為(wei) 祭祀聖地的明堂,雖一麵有取其高入雲(yun) 霄之義(yi) ,一麵則是武則天(作為(wei) “天子”)期望獲得上天授命的直白表達,與(yu) 西人的“通天塔”有相似的神學寓意。當“通天”二字被轉移到“浮屠”(一般指佛塔,此處權且作佛像解)頭上,實際上有點不倫(lun) 不類,因為(wei) 佛已是直接的崇拜對象,而不像明堂那樣屬天人之間的媒介。因而此通天浮屠之“通天”完全喪(sang) 失了神學意義(yi) ,隻剩下表示該建築“非常高”這種淺顯的意思。考慮到這部電影有關(guan) 明堂的內(nei) 容實際隻停留在皇帝於(yu) 明堂登基這個(ge) 截麵,並無半點涉及明堂的最重要也是非常頻繁的功能——祭祀,可以看出創作人員對於(yu) 電影錯過了向宗教深度的展開是不在意的。於(yu) 是乎我們(men) 可以說,《通天》傳(chuan) 達了一些宗教信息,但總歸是表麵而有限的。另外,從(cong) 使用“通天”作片名而事實上隻表示了一個(ge) “非常高”的意思這點來看,商業(ye) 片以大名頭唬人的做法昭然若揭。
下來有“無極觀”,觀前立石碑曰“太上無極聖地”,所以顯然是道教場所。然而片子把它設置成了“國師陸離”一人閉關(guan) 修仙之處,陰森神秘,因而又非典型的道觀。需要指出的是,道觀正殿前庭整整齊齊排滿十二生肖雕塑,這種擺設幾乎是不可能的。片子為(wei) 了烘托打鬥效果而如此“匠心獨運”,可謂創新,很可能是受了少林寺塔林的啟發,那片塔林可謂是武俠(xia) 劇裏的常客。不過無論如何,那裏用十二生肖是不妥的。一般而言,影視劇中的場景,除去完全憑空捏造的(如這部電影裏的“鬼市”),那些可以考證或推證的,其設計也未必皆須合於(yu) 史實。它們(men) 可分成兩(liang) 種,一種是因客觀因素之不足或主觀目的之需要合理地調整部分構件,前者如本片明顯因為(wei) 預算之類的原因隻在明堂底層的飛簷上安一隻母雞大小的鳳鳥,而這隻鳳鳥本來應該在明堂頂部當蓋用的,碩大無比;[3]後者如本片中大佛像的中軸係銅鑄而成,而曆史上其實是木質,鑒於(yu) 中國冶金技術一向發達,這種改變說得過去,而且也是切實服務了劇中情節。另一種是不合理地變通準真實的場景,無極觀的十二生肖石像就是一例,可謂生拉硬配,足以誤導觀眾(zhong) 。依道教傳(chuan) 統,設計一些八卦陣、星宿陣會(hui) 比較合理。
《通天》裏最不醒目的一處宗教場所就是前文提到的耶教堂。在唐代,發源於(yu) 西亞(ya) 的耶教大體(ti) 有了西方基督教和東(dong) 方基督教之別,傳(chuan) 入唐朝的是東(dong) 方基督教的一個(ge) 分支,稱東(dong) 方教會(hui) ,即景教。景教始入華在貞觀年間,到唐武宗滅佛,便連同祆教、摩尼教等於(yu) 中原大地消失了。[4]武則天繼承了貞觀以來的開放政策,景教方興(xing) 未艾,於(yu) 神都洛陽設教堂很自然。學術界對中世紀耶教遠未達到說清楚的地步,而當問起唐代耶教教堂什麽(me) 樣子,恐怕也沒人回答得了。這種情況下,一部電影大膽安排這種教堂出境,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通天》的創作者很聰明,教堂是一座正在修建的教堂,內(nei) 外都是腳手架,從(cong) 而免去了設計眾(zhong) 多細節的困難。之所以能辨出是教堂,是因有十字架,且有兩(liang) 種形狀。
我們(men) 知道,作為(wei) 基督宗教象征的十字架實際上有諸多變種,華人世界見得最多的則是所謂“拉丁十字”,即西方教會(hui) 的十字架,包括天主教的帶著耶穌苦相的十字架以及新教的無任何裝點的十字架。今天我們(men) 有幸知道唐朝基督教徒所用的十字架什麽(me) 樣,是因為(wei) 中外聞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碑額上刻著。該碑立於(yu) 唐德宗年間,後來湮滅,出土於(yu) 明末。[5]對比可知,電影裏的兩(liang) 座十字架都沒有苦相,與(yu) 史實一致,特別是教堂內(nei) 部那座,橫豎兩(liang) 端都有若幹圓圈,頗近碑上的樣子,顯然不是憑空想出。因為(wei) 十字架對耶教各宗派的極端重要,細節上是不會(hui) 隨便的,一物之有無往往包含著獨特的用意。不過,該十字架交叉處的花草紋飾,可能是另有所本,但更像是藝術工作者的畫蛇添足之舉(ju) 。
三
合而言之,《通天》是一部在宗教問題上顯山露水的電影,惟顯露的程度和方式多可商榷。雖有卓識,徐克的步子也沒敢邁太大,甚至邁得過小。當鏡頭對準明堂,而未半點涉及祭天敬祖,隻能說這是惰於(yu) 挖掘史料使然。為(wei) 劇情計,明堂(通天宮)乃武瞾為(wei) 其帝王夢而處心積慮營造的神聖舞台,她從(cong) 這裏獲得天賦權威,借昊天上帝之名號令天下,登基大典之在明堂舉(ju) 行無非是向朝野宣布我武瞾乃上天遴選,今起正式代李氏宗室而立於(yu) 人極:如此關(guan) 鍵卻未作交代,可乎?
最後談一下電影涉及的武則天評價(jia) 問題,它既關(guan) 政治也關(guan) 宗教。後人以及名臣狄仁傑,自然不會(hui) 因為(wei) 武氏大建明堂、佛寺,大肆祭祀,大搞圖讖,宣揚自己乃上天所命,就認為(wei) 她的稱帝屬正義(yi) 之舉(ju) 。評價(jia) 武則天不會(hui) 是簡單的事情。
來看看徐克導演借電影傳(chuan) 達的觀點。故事高潮退去,狄仁傑挺身救主,使武則天幸免於(yu) 難,嗣後便手舉(ju) 高宗所賜“亢龍鐧”(代表特權)諫於(yu) 武則天曰:“汝等假借法術,濫殺宗室重臣,罪無可赦。顧及社稷現處於(yu) 存亡之秋,特緩免其罪。治國需要權力、謀略,但是非曲折不可苟且,請皇上知所進退,再傳(chuan) 大唐宗室後代,回歸正朔。”既有嚴(yan) 厲的批評,又承認她權謀過人,堪為(wei) 人主,尊之為(wei) “皇上”。片末又有字幕:“[即位]十五年後,武則天宣布退位,還政於(yu) 太子,信守她對狄仁傑的承諾。”要說的是,武則天不是主動還政,據《新唐書(shu) 》本紀,她在位時曾賜姓她與(yu) 高宗所生的太子為(wei) “武氏”,亦即企圖武氏江山永遠坐下去,這說明其後傳(chuan) 位太子本意不是要天下重新姓李。這段字幕隻能當小說家言看待,但也折射出作者的態度,即對武則天的晚年是認可的。應該說,“神探狄仁傑”對武則天的責備及期許,亦即《通天》這部電影對武則天的評價(jia) ,所反映的是一種當今較為(wei) 普遍的曆史觀,這種曆史觀對曆史強人抱肯定態度,對其評騭以功不以德,有時甚至充滿敬意。當年張藝謀《英雄》結局彰顯的對秦始皇的同情曾引來一番爭(zheng) 論,聚訟所在也在於(yu) 此。
今人多懷如此曆史觀,大概與(yu) 功利哲學的盛行有關(guan) 。中國思想史不乏尚功利者,然正統儒者深惡之,對於(yu) 以詐力篡位,冒稱天命者,武功再高,也不能抵罪。歐陽修編《新唐書(shu) 》,相比於(yu) 《舊唐書(shu) 》,其中一個(ge) 特點就是祖法《春秋》,更加嚴(yan) 於(yu) 正名,書(shu) 中對武則天隻稱皇後,不稱皇帝,認為(wei) 其晚年能善終純屬幸運,說:“武後之惡,不及於(yu) 大戮,所謂幸免者也。”(《新唐書(shu) 》卷4)觀念之異,或許會(hui) 令不少現代人駭然。關(guan) 於(yu) 武則天毀掉乾元殿修造近三百尺的明堂,歐陽修完全不想詳談,隻說了一句:“其製淫侈,無複可觀,皆不足記。”(《新唐書(shu) 》卷13)表現出極度的厭惡。之所以這樣,更是因為(wei) 不希望後人效法武氏所為(wei) 。《資治通鑒》卷205載,薛懷義(yi) 主持修建天堂時“日役萬(wan) 人,采木江嶺,數年之間,所費以萬(wan) 億(yi) 計,府藏為(wei) 之耗竭。”這樣不惜民力,是十足惡劣的榜樣。回到電影,在這點上,徐克導演毫無批判性可言,相反,由於(yu) 對超級雄偉(wei) 大佛及其周邊的細致描繪,觀眾(zhong) 無不感歎大唐盛世,恨不能作唐朝人。聯係到時下各地廣建摩天大樓的奢糜風氣,這實在是助紂為(wei) 虐。
衷鑫恣,浙江大學哲學係博士後研究人員。
【注釋】
[1]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明日上映 “通天浮屠”印有劉嘉玲的臉》,《市場星報》2010年9月28日。
[2] 佛像“高百餘(yu) 尺”,但用於(yu) 覆蓋的外部建築高度不詳,可能是由於(yu) 它始終未完工。見《舊唐書(shu) 》卷22。
[3] 《舊唐書(shu) 》卷26:“[萬(wan) 象神宮]蓋為(wei) 鸞鷟,黃金飾之,勢若飛翥。”
[4] 參閱段園園:《7-11世紀景教在陸上絲(si) 綢之路的傳(chuan) 播》,蘭(lan) 州大學2007年碩士學位論文。
[5] 詳情請閱賀忠輝:《〈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曆史價(jia) 值》,《文史雜誌》1987年第6期。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