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走進中央黨校“順理成章”(曾亦、梁濤、白彤東等)

欄目:諫議策論
發布時間:2015-09-25 11:03:04
標簽:


 

 

國學走進中央黨(dang) 校“順理成章”

原標題:當國學走進中央黨(dang) 校:儒家學者如何解讀?

作者:曾亦 白彤東(dong)  梁濤等

整理:普芮(澎湃新聞記者)

來源:澎湃新聞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八月十三日甲辰

           耶穌2015年9月25日

 

 

 

《華爾街日報》9月20日頭版發表了一篇名為(wei) 《中國為(wei) 何回歸孔子?》的文章,報道了當下中國的儒學複興(xing) 現象。

 

文章開篇即描述了這樣一幅畫麵:6月某個(ge) 早上,200名高級官員擠進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最高培訓學院——中央黨(dang) 校——的禮堂,研習(xi) 一種革命性的理念,這一理念處於(yu) 習(xi) 近平主席對中國未來願景的中心位置。然而他們(men) 並不是去研究馬克思、列寧或毛澤東(dong) ,也不是去進修35年來塑造中國的國家主導型市場經濟,而是去聆聽王傑教授講中國古代哲學課。

 

王傑在兩(liang) 個(ge) 小時的講課中,流暢地引用孔子和其他中國聖賢,力勸聽眾(zhong) 將傳(chuan) 統孝道和品行端正的思想融入到個(ge) 人生活和工作當中。此前一天,他去了文化部講課;再前一天,去商務部講。周一,他還要去保監會(hui) 講。報道把王傑形容為(wei) 中國下一波意識形態浪潮中的一個(ge) 人物。而這股新浪潮,指的正是複興(xing) 曾經遭受破壞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

 

  

 

事實上,中央黨(dang) 校在推廣國學方麵,已陸續實施了多項舉(ju) 措,受到廣泛關(guan) 注。而黨(dang) 校哲學部教授、中外哲學教研室副主任王傑,正是其中頗為(wei) 活躍的人物。

 

7月12日,“首屆領導幹部國學論壇”在中共中央黨(dang) 校召開。論壇圍繞“領導幹部學國學學什麽(me) ”,“學國學對提高黨(dang) 性修養(yang) 、官德修養(yang) 、人文素養(yang) 有什麽(me) 好處”,“當下應該如何推動領導幹部學國學”三大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並提出了“領導幹部學國學全國行”的策劃方案。

 

8月23日,“領導幹部學國學全國行”在中央黨(dang) 校舉(ju) 辦了隆重的啟動儀(yi) 式。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副委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許嘉璐先生擔任總顧問。

 

8月27日,“領導幹部學國學全國行”首站走進陝西榆林,由王傑作主題為(wei) 《踐行“三嚴(yan) 三實”,從(cong) 修身立德開始》的專(zhuan) 題演講,結合幹部隊伍存在的現實問題和“三嚴(yan) 三實”專(zhuan) 題教育活動,以古鑒今,為(wei) 廣大黨(dang) 員幹部上了生動的一課。

 

那麽(me) ,如何看待“國學進黨(dang) 校”這一現象呢?澎湃新聞采訪了幾位儒家學者,他們(men) 從(cong) 不同角度給出了分析和思考。

 

  

 

同濟大學哲學係教授曾亦認為(wei) ,政府對儒學的理解,通常有兩(liang) 種類型。兩(liang) 者重心不同,且正好和傳(chuan) 統儒學的兩(liang) 種形態相對應。《禮記·大學》中有講,格物、致知、誠心、正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八條目”。“格、致、誠、正、修”這五條是講修身的,而且針對的不是一般人。因為(wei) “大學”就是“大人之學”,做官的人才能稱為(wei) “大人”,所以這五條目就是談官員修身的。“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三條則更多談政治方麵的內(nei) 容。

 

在他看來,國學進黨(dang) 校,更側(ce) 重儒學的修身功能,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實施起來更容易。另一些舉(ju) 措,像去年習(xi) 近平主席在參加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上的講話,乃至政治局集體(ti) 學習(xi) 時對傳(chuan) 統文化的強調,體(ti) 現的則是儒學作為(wei) “治國之道”的功能。

 

曾亦還指出,國學進黨(dang) 校可能更多是和目前的反腐工作相配套的。以及不久前,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采訪了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這些都多多少少向人們(men) 傳(chuan) 遞了這樣的信息,即儒學在發揮修身的內(nei) 涵、防止腐敗方麵,具有很大的優(you) 勢。“中國的儒學發展形態,一個(ge) 是經學,一個(ge) 是理學。理學就主要是講修身的,經學主要是講治國之道的。經過兩(liang) 千多年的積累,在兩(liang) 方麵都有著豐(feng) 富的經驗。黨(dang) 校從(cong) 傳(chuan) 統中去尋找資源,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複旦大學哲學係教授白彤東(dong) 同樣強調了修身和政治的兩(liang) 分。他不無惋惜地指出,中國百多年的進退失據、傳(chuan) 統中的很多問題,有的花了很大的代價(jia) 才修正,有的還在。而傳(chuan) 統中很多優(you) 秀的東(dong) 西,已經被反掉了。現在從(cong) 執政者到民間,有回複傳(chuan) 統的聲音和努力,讓人欣慰。

 

但他很明確的是:現在的道德失序,很多是製度問題的表象而已。如果不結合傳(chuan) 統和西方工業(ye) 化和後工業(ye) 化社會(hui) 的優(you) 秀製度,來樹立起一個(ge) 新的政治架構,隻是關(guan) 注於(yu) 修養(yang) 和素養(yang) ,不會(hui) 有什麽(me) 效果。他說:“儒家(與(yu) 法家)在傳(chuan) 統社會(hui) 的成功,是有一套製度體(ti) 係作支撐的。把儒家或者中國傳(chuan) 統隻當成一種修養(yang) 的學說,而忽視其政治層麵,這恰恰是百多年汙名傳(chuan) 統的一種方式,盡管是比較溫和的一種方式。”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趙法生則認為(wei) ,儒學應當是幹部的必修課,但要防止被意識形態化。他分析說,經曆了百年反孔之後,當代中國人對儒家的學說與(yu) 禮儀(yi) ,已經十分陌生。現在人們(men) 漸漸發現,儒家學說中除了屬於(yu) 君主專(zhuan) 製時代的一些特定內(nei) 涵外,還有仁義(yi) 禮智信等重要的人倫(lun) 道德底線,後者是任何文明族群都不能否定的人之為(wei) 人的基本規定。

 

因此,目前的儒學熱,其實是全民性的反思與(yu) 補課,而且是必修課,領導幹部當然不能是例外。“如果領導幹部對傳(chuan) 統文化的認知依然停留在‘文革’教科書(shu) 的水準,社會(hui) 要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就難上加難。”

 

他同時提醒,有人也對幹部學國學存在憂慮,擔心儒學再一次被意識形態化。“這種擔憂同樣值得注意,因為(wei) 我們(men) 畢竟是在現代社會(hui) 中弘揚儒學。因此,黨(dang) 政幹部學儒學,需要對儒學有一個(ge) 合理的定位,即現代社會(hui) 所需要的儒學,主要是修身養(yang) 性的儒學,為(wei) 人生提供安身立命的意義(yi) 。這樣的儒學與(yu) 民主法製並不矛盾,反而相互補充,相得益彰。”

 

而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梁濤看來,幹部學國學這一現象,由來已久。早在十年前,素有“第二黨(dang) 校”之稱的中國人民大學就成立了國學院,順應時代潮流。人大之後,國內(nei) 另一個(ge) 重要的科研機構——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也成立了“國學論壇”。他認為(wei) 國學的普及早就是時代的選擇了。而黨(dang) 校講國學,正是在這個(ge) 大背景下開始的。

 

當然,官方層麵推動國學,或許還有另一個(ge) 考量:需要解決(jue)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問題。而梁濤認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要和中國本土文化相結合,在理論上是完全可行的。

 

“並且,目前中共政治體(ti) 製改革阻力較大、暫時難以推動,那麽(me) 先培養(yang) 官員的道德修養(yang) 、執政素養(yang) ,倒是便於(yu) 操作。”比如前不久,中央在孔子故裏,山東(dong) 曲阜,建立了幹部政德教育基地,是井岡(gang) 山、延安等馬列主義(yi) 培訓基地之外的傳(chuan) 統文化培訓基地,培訓對象都是共產(chan) 黨(dang) 的高層幹部。

 

最後,梁濤強調,現在談到國學,人們(men) 往往會(hui) 聯想到儒學,“兩(liang) 者的確有內(nei) 在聯係,但我反對把國學僅(jin) 僅(jin) 理解為(wei) 儒學。國學的內(nei) 容更為(wei) 豐(feng) 富,包括整個(ge) 中國文化,儒釋道、諸子百家都是,而不僅(jin) 僅(jin) 是儒學一家。”他提倡今天也要在這種多元並存的背景下理解國學。當然,儒學在國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儒學的複興(xing) 可以帶動整個(ge) 國學的發展,這是毫無疑問的。

 

責任編輯:葛燦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