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餘東海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論語點睛》之二十四:夫子一生年譜,千古作聖妙訣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於(yu) 《廣西老年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七月十九日庚辰
耶穌2015年9月1日
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yu) 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cong) 心所欲不逾矩。”(《為(wei) 政篇》第四章)
孔子說:“我十五歲下定決(jue) 心學習(xi) ,三十歲建立人格,四十歲再無迷惑,五十歲覺悟天命,六十歲無違礙逆耳之言,七十歲隨心所欲不越軌。”
本章是孔子自敘一生的進學次第、心路曆程、道德軌跡和修養(yang) 境界。明儒顧憲成《講義(yi) 》說:“這章書(shu) 是夫子一生年譜,亦是千古作聖妙訣。”顧氏以為(wei) ,孔子自十五誌於(yu) 學,至四十而不惑,是修境(修養(yang) 的過程和境界),五十知天命,是悟境(覺悟的境界),六十耳順至七十從(cong) 心,是證境(證悟的境界)。此說大有道理。
十五歲開始專(zhuan) 心求學,三十歲學有根柢。“而立”立個(ge) 什麽(me) ?立人格,立誌。誌者士心也。那可不是現代人所“立”的小人之心、名利之心、富貴享樂(le) 之心、稱“王”稱霸之心,也不僅(jin) 僅(jin) 是“年十五而誌於(yu) 學”的求學之心。那是向道之心,行仁取義(yi) 之心。
夫子曰,“可與(yu) 立,未可與(yu) 權。” 三十而立,能夠“守經”了,尚不能“達權”。四十而不惑,成為(wei) 一個(ge) 智者了,遇事可以行權了,無可無不可。不惑,是指一切不惑,如有擇法之眼,不惑於(yu) 異端外道;有知人之明,不惑於(yu) 小人奸徒;看問題能看本質,不惑於(yu) 各種表麵現象。嚴(yan) 辨義(yi) 利、是非、正邪、華夷、善惡、人禽之別,辯才無礙,都是“不惑”題中應有之義(yi) 。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天之所命,指本心本性。孔子五十學《易》,乃知天命。知天命,是覺知“天命之謂性”之理,離“率性之謂道”的境界仍有距離,人生習(xi) 氣改變和消除起來不容易,須逐漸完成。
六十而耳順,證道了,一切逆耳之言無不樂(le) 聞,所謂“謗譽皆可樂(le) ”也。或者說,再沒有什麽(me) 言語會(hui) 逆耳,會(hui) 讓自己不高興(xing) 。
耳順,也可以解釋為(wei) :順從(cong) 良知(天命)。五十知天命,六十順天命,又進一步了。《係辭傳(chuan) 》:“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這裏的順有順天之意。
七十而從(cong) 心所欲不逾矩,順心率性而為(wei) ,無不合乎法度,起心動念,都在“道”上。這是孔子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身與(yu) 道俱,聖人境界。也可以說,這是儒家的即身成道。
世人的心性大都受環境影響,被物欲汙染,遭惡念所遮,被妄念所蔽,所謂從(cong) 心所欲,從(cong) 的不是真正的本心而是習(xi) 心,所謂率性而為(wei) ,率的不是純粹的自性而是習(xi) 性。職是之故,一般世俗之人哪有資格講什麽(me) 從(cong) 心所欲率性而行?便是英雄豪士,心性不純,一旦隨心率性,難免逾矩悖道。
從(cong) 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經過誌學、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順等階段和狀態之後,直到七十歲才達到的境界。到了這樣的境界,人的心理已從(cong) 必然王國臻於(yu) 自由王國,人的生命已與(yu) 整個(ge) 宇宙秩序合而為(wei) 一,即自我生命價(jia) 值和自然宇宙價(jia) 值的融合統一。
儒家內(nei) 聖之學是一種“為(wei) 己”、“返己”之學,返到粹然至善的良能良知之心,從(cong) 心所欲,自然一切不逾矩;返到毫無渣滓的本然至善之性,率性而行,自然一切合乎道。七十而從(cong) 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話也從(cong) 另一個(ge) 角度說明了法律和製度的重要性。孔子尚且要到七十才能進入從(cong) 心所欲不逾矩之境,一般人終身難以抵達,如果缺乏良法良製的約束,有機會(hui) 從(cong) 心所欲,必然逾越各種“規矩”。
責任編輯:葛燦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