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柱】國祭也是祭國

欄目:諫議策論
發布時間:2015-09-07 09:32:42
標簽:

  

 

 

國祭也是祭國

作者:劉慶柱

來源:《光明日報》(2015年09月07日16版)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七月廿五日丙戌

           耶穌2015年9月7日

 

 

 

黃帝時代,中華民族進入國家時期,我覺得之所以把黃帝故裏拜祖大典上升到國祭是因為(wei) 黃帝是那時的國家締造者,國家祭祀其實也是祭國,對黃帝的祭祀不單單是血緣關(guan) 係,也包括地緣關(guan) 係。正因為(wei) 這樣,所以我覺得現在提出把黃帝故裏拜祖大典上升為(wei) 國家祭拜具有必要性,也是時代要求。

 

中國曆史上的“國之大事,在祀與(yu) 戎”,“祀”即祭祀,這是國家政治,國家行為(wei) 。剛才提到帝王廟,帝王廟最早是唐玄宗時期建的,在此之前是到墓地祭拜,後來的政治家從(cong) 唐代開始意識到這個(ge) 問題了,就改到帝王廟祭拜。到了朱元璋時,在南京城修了真正意義(yi) 上的帝王廟,祭了18個(ge) 不同朝代的帝王。後來明朝遷都北京,在西城區建了一個(ge) 帝王廟,帝王廟祭祀到了清代達到188位帝王。廟裏的帝王是從(cong) 哪位開始的?作為(wei) “帝王”自然可以說就是從(cong) 黃帝開始的,這個(ge) 不用爭(zheng) 論,因為(wei) 中國的國家就是從(cong) 黃帝時代開始的,考古和曆史已經不謀而合證實了這點。我們(men) 現在祭祖的理由既是對傳(chuan) 統優(you) 秀曆史文化的繼承,又是新時代的國家需要。國家為(wei) 什麽(me) 需要?我認為(wei) 當前存在的現實問題就是國家的認同問題、中華民族的認同問題。現在出現的藏獨、疆獨、台獨等就是對國家的不認同、對中華民族的不認同,當然“國家”和“中華民族”這兩(liang) 個(ge) 詞都是現代詞,但是它不是民族學的概念,它是國族。就跟現在說漢族一樣,漢族不具有民族的概念,實際是沿襲了過去的漢人,漢人是當時那個(ge) 朝代的中國人,唐人就是唐代的中國人,後來在某個(ge) 層麵約定俗成了叫“漢人”。因此,對黃帝的祭祀不是漢人祭祀,也不是祭漢族,黃帝是最早的國家政治領導人,因為(wei) 最早的國家是不同部落的結合,最後匯總成一個(ge) 既有血緣又跨血緣的,血緣與(yu) 地緣相結合的群體(ti) ,是這個(ge) 群體(ti) 形成的最早的國家。解決(jue) 中國國家凝聚力、多民族國家統一問題,需要有根文化,雖然文化多元是個(ge) 客觀事實,但是“滿天星鬥”不等於(yu) 每個(ge) 星鬥的吸引力是一樣的,不是太陽圍著地球轉,更不是地球圍著月亮轉,隻能是地球圍著太陽轉、月亮圍著地球轉。曆史上同一時代各種各樣的考古學文化對曆史發展“權重”是各不相同的。中國進入文明時代後,中原文化是根文化,如果從(cong) 文明時代算起,黃帝就是這個(ge) 中國的根。

 

奴隸社會(hui) 相對原始社會(hui) 是個(ge) 進步,封建社會(hui) 統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相對奴隸社會(hui) 也是個(ge) 進步,它的進步在於(yu) 我們(men) 現在多民族統一中央集權的國家發展與(yu) 壯大。現在世界是什麽(me) 形勢?個(ge) 別超級大國希望其他國家分裂,分裂越多、越小,其超級大國地位越鞏固,加之一些民族分裂主義(yi) 者鼓吹“寧當雞頭不當鳳尾”,致使不少國家被分裂,因此國家越來越多。在這樣的時代,像中華民族、像中國這樣悠久曆史的國家怎麽(me) 應對它?我覺得祭拜黃帝,實際既是文化祭祀也是政治祭祀,從(cong) 這點來說是時代要求的必然。

 

我們(men) 要有個(ge) 物化載體(ti) ,把全中國各族人民凝聚起來。我建議用黃帝把我們(men) 連起來,我們(men) 要從(cong) 文化上、曆史上談中華民族的認同性,談國家的認同性。祭黃帝不是單單血緣上找祖宗,為(wei) 什麽(me) 叫黃帝?“帝”的前提是他必須是國家政治領導人。因此,許嘉璐先生說的祭拜黃帝應該成為(wei) 國家祭祀,也就是“國祭”。所謂“國祭”實際是“祭國”,和祭祖聯係起來就是祭祖國,黃帝是中國的“第一帝”,中國的核心基因是“中”,“中”是東(dong) 南西北的匯聚,“中”就是根。中國是從(cong) “中”來的,建國要立“中”,建都要立“中”,都立在哪裏,就立在中原了,最後國家也叫“中”,這時中國的國家是指天下,要東(dong) 西南北中,因此皇宮要建在都城正中間,皇宮裏象征國家的大朝正殿要建在宮裏的正中間。我後來注意了各種文化,沒有哪個(ge) 文化叫“中”,隻有這個(ge) 國家所在地叫“中原”,在天下之中,把中原、黃帝故裏這裏定義(yi) 成中國國家起源是對的。現在從(cong) 明清往上推,推到夏、商就到了現在的鄭州一帶,夏、商再往上推就推到了龍山文化、河南文化,再找根,就推到裴李崗文化,又找到新鄭這來了,再往上推,10萬(wan) 年以前的古人類——“現代人”的祖先在河南發現不隻一處,這非常重要,說明我們(men) 的祖先就在中原。當然,我不排斥其他的祭祖活動,我也參加過祭拜炎帝、伏羲。但是,我們(men) 舉(ju) 行國家祭拜要從(cong) 文明時代的黃帝開始。

 

我們(men) 現在對過去封建東(dong) 西的批判是對的,但是要繼承優(you) 秀的文化,比如對國家的認同、對民族的認同、對祖先的敬仰和認同。我們(men) 祭黃帝和無神論沒有衝(chong) 突,雖然也可能有磕頭燒香,我們(men) 是對國家的信仰,對中華民族的信仰。我們(men) 的先人從(cong) 對黃帝的陵墓祭祀到帝王廟中祭祀,再到近現代的清明節對黃帝祭祖,這個(ge) 曆史傳(chuan) 統要繼承與(yu) 發展,新的時代我們(men) 需要把黃帝拜祖大典上升為(wei) 國祭。

 

祭祀就是讓後代人懷念,就是曆史傳(chuan) 承,現在就是要傳(chuan) 承優(you) 秀曆史文化。剛才談到帝王廟,我覺得帝王廟就是曆史上的國家博物館,為(wei) 什麽(me) 曆史博物館有資格在天安門廣場和人民大會(hui) 堂相對,這就是新時代的“左祖右社”,我覺得中原文化就是以那裏為(wei) 都城的不同王朝時期的國家文化,中原地區產(chan) 生了國家最早的政治領袖黃帝,對國家最早的政治領袖、民族祖先進行國祭,對國家有好處,對增加民族凝聚力,把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有好處。我建議先把黃帝故裏拜祖大典作為(wei) 國家拜祭,隻有黃帝才是建立我們(men) 國家的第一個(ge) 政治領導人,也就是我們(men) 現代人所說的“國父”,而黃帝是中國的“第一國父”,因此,我們(men) 要對黃帝進行“國祭”。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曆史學部主任 劉慶柱)

 

責任編輯:葛燦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