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韓儒學交流大會(hui) 在濟南召開
作者:劉廷善
來源:中國孔子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七月初六日丁卯
耶穌2015年8月19日
8月17日,第二屆中韓儒學交流大會(hui) 在濟南舜耕山莊舉(ju) 行。山東(dong) 社會(hui) 科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唐洲雁、院長張述存、山東(dong) 省外事辦公室副主任李永森、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秘書(shu) 長牛喜平、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副理事長牛廷濤、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經濟日報副總編輯張磊、光明日報理論部主任李向軍(jun) 以及來自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北京大學、複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山東(dong) 大學、華東(dong) 師範大學、山東(dong) 社科科學院、中國孔子研究院、韓國國立安東(dong) 大學、韓國國學振興(xing) 院、韓國大邱教育大學、韓國慶北大學、韓國龍仁大學、韓國弘益大學、韓國忠南大學等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的中韓兩(liang) 國的70多位專(zhuan) 家學者出席了會(hui) 議。第二屆中韓儒學交流大會(hui) 是《2015年中韓人文交流共同委員會(hui) 交流合作項目名錄》之一,是繼續落實中韓兩(liang) 國元首確立的人文交流重要議題。
會(hui) 議由山東(dong) 社會(hui) 科學院、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中國孔子研究院、韓國安東(dong) 大學、韓國國學振興(xing) 院、韓國大邱教育大學共同主辦。支援單位有中韓人文交流共同委員會(hui) 、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山東(dong) 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韓國駐青島領事館、經濟日報社、光明日報、大眾(zhong) 日報。承辦單位為(wei) 山東(dong) 社會(hui) 科學院國際儒學研究與(yu) 交流中心和韓國國立安東(dong) 大學孔子學院。
第九屆、第十屆山東(dong) 省政協副主席、山東(dong) 省齊魯文化研究院院長王誌民教授、韓國駐青島總領事館總領事李壽尊先生分別代表中韓雙方致辭,開幕式上為(wei) 山東(dong) 社會(hui) 科學院“中韓儒家文化研究中心”舉(ju) 行了揭牌儀(yi) 式,會(hui) 議由唐洲雁主持。
會(hui) 議圍繞“中韓儒學比較與(yu) 發展”這一主題進行了研討。兩(liang) 千多年來,儒學由鄒魯之地走向中華大地,又由中國走向東(dong) 亞(ya) ,由東(dong) 亞(ya) 走向世界,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儒學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國家呈現出了不同的樣態,推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本次會(hui) 議上,中韓兩(liang) 國學者從(cong) 中韓兩(liang) 國不同的國情出發,深入研究了儒學的曆史意義(yi) ,認真審視了儒學的當代價(jia) 值,廣泛探討了儒學的未來發展。
從(cong) 韓國學者在本次會(hui) 議上發表的論文看,探討朱子學、退溪學以及兩(liang) 者之間的比較多一些,“理學”是研究的重點,然後從(cong) 倫(lun) 理與(yu) 政治兩(liang) 個(ge) 方向對儒家思想進行探討。一是從(cong) 倫(lun) 理學角度論及儒家“禮學”與(yu) 現代社會(hui) 的關(guan) 係;二是從(cong) 政治哲學層麵,先秦儒學政治理念,又是韓國的兩(liang) 位青年學者探討了孔子的正名與(yu) 正義(yi) 思想。特別是韓國學者,以儒學為(wei) 中心,從(cong) 未來學的角度論及學習(xi) ,韓國學者認為(wei) ,“麵對現在的方式隻能承認過去,承上啟下,積極參與(yu) 未來的理想目標,再構建新的現在”,這樣改革主義(yi) 式的方式,就是孔子所說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wei) 師矣”。
中國學者研究的重點有,儒學與(yu) 全球化、儒學與(yu) 現代化,尤其是儒學與(yu) 東(dong) 亞(ya) 現代化關(guan) 係。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複興(xing) ”儒家傳(chuan) 統文化的價(jia) 值,是一個(ge) 頗為(wei) 複雜的工作,我們(men) 當然需要對傳(chuan) 統保持敬意和了解之同情,但我們(men) 也確需要有反省自照及“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的理智和勇氣。就儒學與(yu) 現代化問題,有中國學者認為(wei) ,儒學本然地蘊含著現代性,儒學的現代性不僅(jin) 源於(yu) 中國社會(hui) 的現代轉型,而且基於(yu) 儒學自身的基本原理。就儒學與(yu) 東(dong) 亞(ya) 現代化的關(guan) 係,有學者認為(wei) ,在東(dong) 亞(ya) 地區現代化的過程中,儒學可以以其獨到的特質為(wei) 東(dong) 亞(ya) 現代化提供某種不同於(yu) 基督教的精神動源。還有學者認為(wei) ,可以借鑒儒、釋、道三教融合的曆史經驗,將中國傳(chuan) 統、西方傳(chuan) 統和馬克思主義(yi) 傳(chuan) 統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實現“三統”融合。也有人說,儒家內(nei) 聖外王的新連接應該回到儒家的源頭活水處,合孟荀,折衷於(yu) 孔子,其思想結構就是:仁愛、平等、自由。在中國學者提交的論文中,論及了韓國大儒李退溪先生易學思想,研究了朱子學與(yu) 朝鮮朝的未發之辨的關(guan) 係。
總之,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儒家學說曾經對中韓兩(liang) 國文化傳(chuan) 統的發生、發展起到了支撐作用,也正在對中韓兩(liang) 國的當下發生著重要影響,對中韓兩(liang) 國未來社會(hui) 的發展也會(hui) 有及其重要的理論意義(yi) 和實踐價(jia) 值。
責任編輯:葛燦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