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必萱】我所知道的王瑞昌(米灣)

欄目:伟德betvicror国际
發布時間:2015-08-08 09:46:13
標簽:
範必萱

作者簡介:範必萱,女,貴州貴陽人。畢業(ye) 於(yu) 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專(zhuan) 業(ye) 。曾任科研單位技術員、雜誌社編輯、行政機關(guan) 公務員。退休前就職於(yu) 安徽省審計廳(正處級),高級審計師,注冊(ce) 會(hui) 計師。一九九八年提前退休,擔任蔣慶先生的學術助理。出版有《月窟居筆記》。


 

 

《月窟居筆記》之三十二:

我所知道的王瑞昌(米灣)

作者:範必萱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於(yu) 《月窟居筆記》(範必萱 著)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六月廿四日丙辰

      耶穌2015年8月8日


 

  


王瑞昌(米灣)


 

 

2006年7月,陽明精舍舉(ju) 辦“丙戌會(hui) 講”,我見到了王瑞昌。幾年前我就聽蔣慶先生說起過瑞昌,雖然未曾見麵,卻不陌生。

 

王瑞昌,字乃徵,號米灣,是蔣先生在西南政法學院任教時最早的學生,從(cong) 遊蔣先生己經三十多年了,同道們(men) 都喜歡叫他米灣。瑞昌先後獲西南政法學院法學學士、北京大學法學碩士及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現在是首都經貿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長期在高校及民間公益文化機構主講儒學經典及中國哲學。瑞昌曾訪學北美,傳(chuan) 播儒學及中國文化;著有《陳確評傳(chuan) 》、《守望儒風》等書(shu) ,譯有《自由與(yu) 傳(chuan) 統:柏克政治文選》等書(shu) 。瑞昌出身在一個(ge) 教育世家,從(cong) 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祖母是一位傳(chuan) 統女性,善良,勤儉(jian) ,樂(le) 善好施,對瑞昌品格的形成影響很大。瑞昌生活簡樸,學養(yang) 厚實,英文和古文都相當不錯。他不僅(jin) 翻譯了許多外文資料,而且可以直接用英文撰寫(xie) 文章,向海外傳(chuan) 播儒學。

 

這次參加會(hui) 講的後學較多,我們(men) 提前對各位住宿的房間進行安排。蔣先生特意叮囑我將“誠明居”留給瑞昌。我不解其意。蔣先生解釋說瑞昌每次來精舍,都是入住這間居室。這是一間與(yu) 其他居室一樣簡單的房間,日常生活卻不如其他房間方便。但是瑞昌為(wei) 什麽(me) 偏偏獨鍾於(yu) 此呢?想必一定有他的理由。

 

後來,我讀到瑞昌的一篇題為(wei) 《誠的意蘊》的文章,文中的獨特視覺和獨到見地,使我感到“誠”字在他心目中有著特別的份量。這會(hui) 不會(hui) 也是瑞昌喜歡“誠明居”的緣由之一?!

 

瑞昌在《誠的意蘊》一文中這樣寫(xie) 道:

 

要吃透“誠”的意蘊,並不那麽(me) 容易。一方麵,誠實、誠信是我們(men) 從(cong) 小到大、從(cong) 少到老都一直被反複灌輸的觀念;另一方麵,以欺瞞、詐偽(wei) 之手段得其“實惠”的事實在現實生活中也隨處可見。究竟是“誠”好,還是“偽(wei) ”好?成了擺在我們(men) 麵前的一個(ge) 問題。當屈原在兩(liang) 千多年前發出“吾寧悃悃款款樸以忠乎,將送往勞來斯無窮乎”之問時,實際上也是在為(wei) 此問題困擾著。……西方近代功利主義(yi) 倫(lun) 理學中的“誠信”之夢,即把“誠”建立在利益的搏弈上,期望通過利益之博弈過程而達到“誠”之境界。可惜,由此實現的“誠”不一定是“真誠”,或者是千孔百瘡的“誠”。 由此可見,單純基於(yu) “利益”、出於(yu) “策略”的“誠”,不是“真誠”。其基礎不穩固,在風雨飄搖的世事中,隨時可能澌滅。即便輔之以法律,懾之以刑罰,也難以杜絕欺瞞詐偽(wei) 現象之發生。這裏隱含著一個(ge) 悖論:一方麵,由於(yu) “誠”可以給自己帶來利益,人們(men) 為(wei) 了利益去遵守“誠”的原則。另方麵,在某些情況下,人們(men) 為(wei) 追求利益,又違反“誠”的原則。為(wei) 了追求利益,人們(men) 既遵守“誠”的原則,同時又違犯“誠”的原則。可見,利益搏弈不出“真誠”。……如果“誠”是一種可欲的東(dong) 西,我們(men) 將不得不在利益之外、之上另尋其根據,重建其基礎。“誠”之另外之根據何在?在心。確切地說,在本心或良知。這是一條東(dong) 方儒家所采取的路線。儒家認為(wei) ,人有“本心”、“習(xi) 心”兩(liang) 者。“習(xi) 心”乃屬“氣質之性”範疇,即所謂“從(cong) 軀殼起見”,不能盡善。而“本心”則是“不學而能”之良知,純善無惡。明儒王陽明說良知“隻是一個(ge) 真誠惻怛”。可見,良知是一“真實無妄”之體(ti) 。因為(wei) 本心、良知真實無妄,故人一旦做出背信棄義(yi) 、詐偽(wei) 欺瞞之事,本心有所虧(kui) 欠時,內(nei) 心便“不安”。 “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所以為(wei) 了廉恥感,榮辱感,為(wei) 了求其“心安”,人要以“誠”立身,以“信”處世。也隻有真正“誠”了,才能“心安理得”。孟子所謂“反身而誠,樂(le) 莫大焉”即是。這一意思,集中表現在儒家“慎獨”之說上。《禮記·大學》說:“所謂誠其意者,勿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謙’與(yu) ‘慊’通。愉快之義(yi) 。‘自慊’即內(nei) 心滿足,安適寬平),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在“自慊”這種義(yi) 理背景下,人之好“誠”,“如好好色”;人之惡“偽(wei) ”,“如惡惡臭”。這樣“誠”便有其深厚之基礎,牢固之保障,即便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也不會(hui) 做出違背“誠”的事來。把“誠”建立在本心之“自慊”上,要比建立在“自利”上穩固得多得多。……要建立堅如磐石、牢不可破的“誠”,必須進一步追尋“誠”之基礎。這便是“誠”之形上基礎。這也是儒家所謂的“上達路線”。……若能進而於(yu) “自慊”上求其“誠”,則可稱君子了,其促成的無疑是“和諧社會(hui) ”。如果能上達不已,以至臻於(yu) “至誠如天”之境,則優(you) 入“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之聖域無疑了。儒家所懸之大同理想在此。總之,理會(hui) 、實踐“誠”的意蘊多一分,社會(hui) 就多一分光明,多一分美好;反之亦然。《中庸》上說:“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誠的意蘊,說它有多深,就有多深。

 

文如其人。我想,瑞昌一定是一位以誠待人的謙謙君子。

 

會(hui) 講的前一天,瑞昌抵達陽明精舍。他身著一件白色中式對襟布衫,言談舉(ju) 止謙和而誠懇,果然是一位謙謙君子,隻是比我想象的更多了幾分斯文。

 

 

那一年,由於(yu) 蔣先生因精舍修建與(yu) 講學著述操勞過度,身體(ti) 欠佳,會(hui) 講就隻能委托瑞昌協助主持。作為(wei) 學長,瑞昌義(yi) 不容辭地承擔了這一重任。

 

開講第一天,同道們(men) 各自介紹走向儒學的心路曆程。瑞昌說他走向儒學的過程是很艱難的。他自幼喜歡人文,但高考時卻因故選擇了法律專(zhuan) 業(ye) 。在西政學習(xi) 期間,他博覽群書(shu) ,追求超越。他研究過佛經,也了解過道家文化,當時他感覺進入儒家很難。瑞昌說自己有點眼高,上學期間一直因為(wei) 尋找不到適合的老師指點而困惑。蔣先生雖不是他的授課老師,但見到蔣先生後,被蔣先生的儒家情懷所震動,以後他們(men) 一直保持著聯係,時常向蔣先生問學。畢業(ye) 後,他接受蔣先生的影響和引導,漸漸走進了儒家。

 

為(wei) 時一月的會(hui) 講,議題非常之多,主持人要把握好會(hui) 場討論的深度和綜合各種不同意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瑞昌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這次會(hui) 講,氣氛活躍,爭(zheng) 論激烈,但同道之間卻始終保持著親(qin) 和與(yu) 友善,體(ti) 現出”君子和而不同”的儒門風範。

 

會(hui) 講結業(ye) 那天,在陽明精舍的奉元樓複夏堂,瑞昌主持了隆重的“祭拜聖賢釋菜禮”。他在祝辭中寫(xie) 道:

 

惟孔元二千五百五十八年,孟秋七月十八日,我等儒門後學於(yu) 陽明精舍會(hui) 講既畢,謹備清酌時羞之奠,致祭於(yu) 至聖先師孔子及曆代先聖先賢神位之前,其辭曰:

 

嗚呼!大哉孔聖,粹乎中庸。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繼之而起,玉振金聲。崇尚道德,刪述六經。佑我華夏,鬱鬱文明。內(nei) 聖外王,萬(wan) 國典型。備道於(yu) 身,元氣衝(chong) 融。從(cong) 心不逾,其誰與(yu) 京!後之君子,是仰是宗。子思子輿,董子文中。濂洛關(guan) 閩,惟一惟精。化育民人,流澤無窮。奈何近世,煽惑夷風。不肖子孫,毀聖為(wei) 能。億(yi) 兆萬(wan) 民,胥為(wei) 愚氓!幸有唐牟,師法梁熊。乘桴海外,抱道以終。薪傳(chuan) 未絕,一豆孤燈。大地陸沉,陰霾重重。蒿目時事,戾氣蒸騰。乃有蔣子,無待而興(xing) 。孤懷獨邁,斬棘披荊。堅守斯道,異端是膺。上下求索,摧陷廓清。王道之治,成竹在胸。辟立道場,四方來朋。丙戌之會(hui) ,獲益寔豐(feng) 。講論彌月,如奏鹿鳴。 追思先聖,感懷莫名。行此典禮,用表至誠。神其來格,天下大同。伏惟尚饗。

 

由於(yu) 當時儒家還處在極度邊緣化的狀態,遠不如現在受到很多人的推崇,當時要恢複祭孔祭聖賢的禮儀(yi) ,難度非常之大,而瑞昌在丙戌會(hui) 講期間不僅(jin) 盡心履行論學主持人的義(yi) 務,還使祭孔祭聖賢的禮儀(yi) 主持得非常成功,從(cong) 而使一個(ge) 月的會(hui) 講活動圓滿結束,受到了與(yu) 會(hui) 道友的一致好評。也正是由於(yu) 他身上體(ti) 現出的儒者風範,在同道中威信很高!

 

平時溫文爾雅的瑞昌,有時也很活躍。8月1日這一天,書(shu) 院沒有安排集體(ti) 活動。早飯後,瑞昌帶領曉路、光偉(wei) 、心蘭(lan) 、國雄等幾位道友,步行遠足,到修文縣瞻仰陽明先生勝跡。一路上,他們(men) 意氣風發,激昂高歌,合唱幾天前才在精舍學會(hui) 的《宣聖頌·文成頌》等歌曲。歌聲引來路人好奇的目光,他們(men) 也無所顧忌。他們(men) 朝氣蓬勃的身影,成為(wei) 龍場鎮的一道特殊的風景……

 

寂靜的夜晚,我們(men) 總能聽到瑞昌悠揚的簫聲。《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陽關(guan) 三疊》,都是他非常嫻熟的曲子。瑞昌吹簫也是蔣先生教的,但瑞昌可謂青出於(yu) 藍而勝於(yu) 藍了,他不僅(jin) 簫吹得好,還會(hui) 親(qin) 手製作洞簫。製作洞簫的工藝很複雜,不僅(jin) 要懂得選材,掌握好吹口與(yu) 音孔的定位,還必須根據所選材料來確定音階音調,實屬不易。瑞昌製作的洞簫精致完美,真可謂是才藝雙全!


 

 

《追望儒風》 ,米灣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幾年後,我在網上看到瑞昌給國家博物館寫(xie) 的一封信,令我很是詫異和感動。他針對國家博物館門前孔子像設立不久後又搬遷的文化事件,向國家博物館負責人寫(xie) 了一封信。他寫(xie) 道:

 

國家博物館領導:你們(men) 好!

 

你們(men) 在館前設立孔子像,是很好的舉(ju) 措。現在本人從(cong) 網上得知,孔子像已經被移走,深感遺憾和意外!

孔子是中華民族文化偉(wei) 人,樹立孔子像天經地義(yi) 。雖然有雜音反對,但是不值一辯。而且既然已經樹立,不能輕易移走。希望恢複孔子像,或者將其樹立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不能不吸收孔子的思想,和諧社會(hui) 的建設,也不能不繼承孔子的智慧。祝好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教師 王瑞昌 謹啟

2011年4月21日

 

平素為(wei) 人處世超然而低調的瑞昌,在涉及到儒家大是大作的事件發生時,卻能夠旗幟鮮明地奮筆疾書(shu) ,直言不諱,實為(wei) 可貴。短短數語,體(ti) 現了瑞昌的高度社會(hui) 責任感,表達了他對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誠摯情懷。

 

2015年4月寫(xie) 於(yu) 合肥靜心齋

 

責任編輯:葛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