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財貴作者簡介:王財貴,男,民國三十八年(西元一九四九年)生,台灣省台南縣山上鄉(xiang) 人。畢業(ye) 於(yu)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係。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曾師事掌牧民先生、王愷和先生、牟宗三先生。曆任小學、中學、大學教師,鵝湖月刊社主編、社長,台中師範學院語教係教授、華山書(shu) 院院長、台灣漢學教育協會(hui) 理事長。著有《讀經二十年》(中華書(shu) 局2014年版)。 |
文禮書(shu) 院網站卷首語
作者:王財貴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六月廿四日丙辰
耶穌2015年8月8日
如果有一種學問,起自人人內(nei) 心,既是主觀的自覺,又是客觀的共識;永遠向往於(yu) 理想,並隨時關(guan) 注現實;嚴(yan) 格要求自我,寬容體(ti) 諒他人;在成就自己的同時,也願成就別人;認為(wei) 天下學問都有其價(jia) 值,都應給予恰當的尊重;希望天下萬(wan) 事萬(wan) 物都各安其位,各得其所;這樣的學問,就稱為(wei) “儒學”,追求這一種生活的人,就稱為(wei) “儒家”。
所以儒家是好學不倦、躬行不已,並與(yu) 時俱進的。麵對不同的人與(yu) 事,都願對之做出合理的思考、判斷,盡其可能給予最恰當的安頓;麵對不同的文化係統、時代變局,都樂(le) 於(yu) 觀摩參與(yu) ,勇於(yu) 創革,打開新局,相信人類智慧可以相通相融,相信世界文明可以共享共榮。這種儒家的誌業(ye) ,曾在曆史中,護佑著中華民族,令其生生不已。這樣的儒家誌業(ye) ,在當代,依然活躍。遵行這種誌業(ye) 的人,就稱為(wei) “當代新儒家”。
即使不用“儒家”這個(ge) 名號,我們(men) 期待世界上永遠有人願意追求那種學問;即使不用“當代新儒家”這樣的稱呼,我們(men) 也期待我們(men) 自己,或我們(men) 的身旁,有人願意承擔起這樣的時代使命。當然,這種學問與(yu) 人格,並不是容易成就的。一個(ge) 人,或許必需從(cong) 小開始,就接受包括中、西、印等全人類高度智慧的熏陶,飽飫詩書(shu) ,經典在抱。到了青少年時期,當他的憤悱之情油然生心之時,需要接受啟發——要解經以就其學問之深,博覽以拓其見識之廣。我們(men) 要給他們(men) 一個(ge) 成長的空間,扶持他們(men) ,栽培他們(men) 。這一種成長的空間,我們(men) 或許可以依古人的習(xi) 慣,稱為(wei) “書(shu) 院”。“文禮書(shu) 院”正為(wei) 此一目的而開設。
所以,“文禮書(shu) 院”,不是某一個(ge) 人的,不是某一學派的。
她,是時代的,她,也是永遠的;她,是民族的,而她,也是全人類的。
【附】
文禮書(shu) 院網站鏈接:
責任編輯:葛燦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