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錢穆先生誕辰120周年】如何始能做一好人

欄目:紀念追思
發布時間:2015-08-05 11:07:13
標簽:
錢穆

作者簡介:錢穆,男,西曆一八九五年生,江蘇省無錫人,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yu) 忘、孤雲(yun) 。曾任小學教員、中學教員,曆任燕京、北京、清華、四川、齊魯、西南聯大等大學教授。一九四九年遷居香港,創辦了新亞(ya) 書(shu) 院,任院長。一九六六年,移居台灣台北市,在“中國文化書(shu) 院(今中國文化大學)”任職,為(wei) “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一九九〇年在台北逝世。著有《先秦諸子係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yi)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中國曆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yi) 》等。

  

 

 

如何始能做一好人

來源:搜狐新聞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六月十五日丁未

      耶穌2015年7月30日

 

 

 

這六十年來的中國人,一番崇拜西方之狂熱,任何曆史上所表現的宗教信仰,也都難相比。所惜隻是表現了些狂熱的俗情,偏激的意氣,最高也隻算是空洞的理想,沒有能稍稍厝意到曆史與(yu) 現實方麵去作考慮。

——《中國曆史研究法》

 

一般人隻知有西方,而抹殺了中國自己。總認為(wei) 隻要抄襲西方一套政製,便可盡治國平天下之大任。把中國自己固有優(you) 良傳(chuan) 統製度全拋棄了。

——《中國曆史研究法》

 

中國社會(hui) 並非一耶教社會(hui) ,中國文化亦非一耶教文化,而中國人則追步西方,來過耶誕節日。這裏麵自不免夾雜著許多無情無理之盲目效顰。

——《中華文化十二講》

 

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曆史之溫情與(yu) 敬意。……至少不會(hui) 對其本國已往曆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yi) ,即視本國已往曆史為(wei) 無一點有價(jia) 值,亦無一處足以使彼滿意。

——《國史大綱》

 

我們(men) 此刻要來複興(xing) 文化,所擔責任多大!然而這事情也簡單,複興(xing) 中國文化這條路,還是很近。《中庸》上說:“道不遠人。”這一番道理,就在我們(men) 各人自己身上……我又要說一句,也隻有中國人,才能來擔任弘揚中國文化,這是我們(men) 中國人的責任,也隻有我們(men) 能來擔此責任。

——《中國文化精神》

 

近代的中國人,隻因我們(men) 一時科學落後,遂誤認為(wei) 中國以往曆史上一切文物製度全都落後了。此實是一種可笑的推斷。最低限度講來,中國人所一向重視不斷講究的修齊治平之道,較之並世各民族,斷不能說是落後。

——《中國曆史研究法》

 

我希望在今天的中國人中,能有少數中的少數,他們(men) 願意抱殘守缺,來多學多懂一些中國學術,來對中國曆史文化理出一個(ge) 頭緒。這不僅(jin) 對中國自己有貢獻,也可對世界人類有貢獻。

——《中國曆史研究法》

 

中國文化向極注重“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主要重心則在人的“心”。……一人之心可以影響轉移到千萬(wan) 人之心。心轉則時代亦然隨而轉。中國人的文化信仰及其文化理論,最注重者在此。所以各人之正心誠意,成為(wei) 治國平天下之基本。惟修道必先明道,複興(xing) 文化必先知有此文化。

——《中華文化十二講》

 

該在物質世界之外有精神世界。過去人的心能與(yu) 現代人的心相通,上下古今融成一個(ge) “大心”。這個(ge) 大心能通天地,亙(gen) 古今,而自存自在……從(cong) 物世界過渡到心世界,那是人人可能的。若能進入此心世界,此心自安自樂(le) ……一切道德仁義(yi) ,也全從(cong) 人類心裏流出。仰不愧,俯不怍,隻是一心。

——《中國文化十二講》

 

一切工夫,全貴在心上用。先要此心無欲,要使此心沒有一毫預先私下的要求與(yu) 趨向。那是靜時之虛。心上不先有某種私要求與(yu) 私趨向,能明白照見事理。這樣便使自己和外麵通了氣。一旦外麵事變來,自會(hui) 應。這一種應……沒有絲(si) 毫預先存藏著的某種私要求與(yu) 私趨向在隔斷,在遮掩,在歪曲。

——《宋明理學概述》

 

誠者,聖人之本。誠,如雲(yun) 真實如是。宇宙隻是一個(ge) 真實如是,聖人也隻是一個(ge) 真實如是……故曰:誠無為(wei) ,幾善惡。“幾”是什麽(me) 呢……動而未形有無之間者,幾也。人之一切動,先動在心。心早已動了,而未形諸事為(wei) ,還看不出此一動之有與(yu) 無,但那時早分善惡了。所以工夫要在“幾”上用。

——《宋明理學概述》

 

如何始能做一好人?此則由於(yu) 各自內(nei) 心之明覺,由於(yu) 各人自己之向內(nei) 體(ti) 驗,而不在其向外追尋。各人憑其各自內(nei) 心之明覺而向內(nei) 體(ti) 驗……人生一切真理,莫要於(yu) 先使自己做成一好人……人人良知之所明覺,此即人人當體(ti) 即是之真理……世界真理,即建基於(yu) 此……此亦至平等,至自由。

——《人生十論》

 

責任編輯:葛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