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喬見作者簡介: 陳喬(qiao) 見,男,西元一九七九年生,雲(yun) 南陸良人,武漢大學哲學博士。曾任職於(yu) 華東(dong) 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現任中山大學哲學係教授,兼任上海市儒學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中華孔子學會(hui) 理事等,研究領域為(wei) 中國哲學、倫(lun) 理學與(yu) 政治哲學,著有《義(yi) 的譜係:中國古代的正義(yi) 與(yu) 公共傳(chuan) 統》《公私辨:曆史衍化與(yu) 現代詮釋》《閑先賢之道》。 |
牛津大學在哪裏?
作者:陳喬(qiao) 見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於(yu) 《文匯報》2015年7月24日06版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六月十一日癸卯
耶穌2015年7月26日
圖為(wei) 牛津大學伍斯特學院一隅。 陳喬(qiao) 見攝
圖為(wei) 牛津大學萬(wan) 靈學院側(ce) 影。 陳喬(qiao) 見攝
英國哲學家、牛津大學哲學教授吉爾伯特·賴爾在其名作《心的概念》中曾講過一個(ge) 有趣的例子:一個(ge) 外國人第一次參訪牛津大學,他參觀了一些學院、圖書(shu) 館、運動場和博物館,也參觀了一些科學實驗室和行政辦公室,然後問道:可是大學在哪兒(er) 呢?陪同人員於(yu) 是解釋說,大學並不是一個(ge) 與(yu) 他所看到的學院、圖書(shu) 館、實驗室等並行的機構,它不是某種秘而不宣的東(dong) 西,大學隻是他所看到的東(dong) 西的組織方式。
賴爾講故事的本意是批評“笛卡爾的神話”犯了他所謂的“範疇錯誤”,其身心二元論也無法解釋身心相互影響的日常現象。且不論兩(liang) 位哲學家的不同觀點,筆者姑借此話頭來談談牛津大學的“肉身”與(yu) “靈魂”及其相互關(guan) 係。
無所不在卻又無處可尋的大學“肉身”
牛津大學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大學城,夾在泰晤士河與(yu) 查韋爾河之間,市中心除了兩(liang) 三條屈指可數的商業(ye) 街外,大學建築幾乎占盡了全部。然而,正是這樣一所“肉身”無所不在的大學,一個(ge) 外來人即便在牛津轉了一圈,還真有可能不知道牛津大學在哪裏。
我曾碰到來牛津旅遊的一撥中國遊客,向我問路,又問哪兒(er) 有“牛津大學”的牌子。我猜他們(men) 所指就是國內(nei) 高校常見的那種招牌式大門。想了一會(hui) 兒(er) 後,我隻能告訴他們(men) ,還真沒有這樣的“門麵”標誌。我印象中大概唯一有“牛津大學”字樣的就隻有牛津大學出版社了,且不說那地方略微偏僻,一般遊客對此不會(hui) 有興(xing) 致,而且大部分中國遊客大概無法想象,世界頂級學府竟然連一塊門麵也沒有。
國人常說國外的大學沒有圍牆,誠然,牛津大學亦無圍牆。然而,牛津大學的主要“肉身”實體(ti) 即它的每一個(ge) 學院卻是有圍牆的,尤其是那些古老的學院,如巴利奧、墨頓、新學院、基督堂、皇後等學院,就像一個(ge) 個(ge) 古堡,圍牆高聳,嚴(yan) 嚴(yan) 實實。每個(ge) 學院都有一扇巍峨厚重的木質大門,但卻一律沒有招牌,也很少見大門敞開。一般是大門中間開扇小門,隻有通過此小門進去一兩(liang) 步,你才會(hui) 發現一塊小木板上寫(xie) 著某某學院的字樣,以及開放時間和門票幾何。大部分學院隻有成員才可自由出入,一般遊客隻能望門興(xing) 歎,要不就購買(mai) 門票、在規定的時間內(nei) 參觀。訪問學者也算大學成員,可免費進入任何學院。好幾次,我們(men) 進去了才知道,原來這就是如雷貫耳的某某學院。部係雖然沒有圍牆,但亦都有門禁,外人更難進入。
記得內(nei) 子曾在微信上發布了她在牛津大學的信息,國內(nei) 朋友看到後問她:你在倫(lun) 敦?她回答說:在牛津。對方續問:牛津大學在哪裏?她說:在牛津。對方沒問牛津在哪裏,根據英國行政區劃,牛津在英格蘭(lan) 南部的牛津郡,乃該郡郡府,其實麵積和人口不及我的家鄉(xiang) 陸良縣城。總之,牛津大學竟然不在大英帝國的“京師”或其他大都市,這一點似乎會(hui) 讓不少國人感到訝異。因為(wei) 我們(men) 無法想象像北大、清華這樣的國內(nei) 名牌大學不在北京。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的国际1946伟德中心也是政治權力中心,這背後的深層次原因著實值得深思。
處處不在而有無所不在的大學靈魂
賴爾曾指出,“笛卡爾的神話”造成的後果之一就是,把靈魂視為(wei) 某種“機械中的幽靈”,秘而不宣,不可認知。我讚同賴爾的批評,因為(wei) 我相信大學的“靈魂”或“精神”是可感知和體(ti) 驗的,而最當下的感知與(yu) 體(ti) 驗就是透過其肉身。
“牛津”是一個(ge) 非常具有鄉(xiang) 土氣息的名稱,因“牛”與(yu) “河”而得名。實際上,一千多年過去了,現在我們(men) 依舊能看到成片的牧場和牛群、河水中成群的野鴨和大雁,以及參天古木。這幅情景讓人想起孔子周遊列國時“子路問津”的畫麵,我們(men) 曆史上也曾有過“問津書(shu) 院”。事實上,中國古代的四大書(shu) 院或八大書(shu) 院,也很少有在京師的,可惜它們(men) 大都未能延續千年而不斷。否則,或許有的也能發展成頗有靈魂和靈氣的現代大學。
如果說牛津曆經千年而基本不變的田園風光為(wei) 牛津大學奠定了秀麗(li) 的肉身;那麽(me) ,十三世紀以來逐漸形成的諸多學院,則為(wei) 牛津大學奠定了堅實的肉身。如前所言,牛津的傳(chuan) 統學院大都像一個(ge) 古堡,隻有登堂入室方知其華麗(li) 典雅。一般來說,學院進門之後便是一個(ge) 四合院,四周是走廊,中間是整潔無比的草坪,陽光透過四合院的天井灑在草坪上,四周走廊則因陽光反襯而頗覺陰森。若是夏季,牆角和窗台開滿參差不齊的各色鮮花,讓人感歎世界頂級園藝皆在於(yu) 此。往裏進則有頗具特色的餐廳和禮拜堂,這兩(liang) 者一般都對外開放。再往裏則是更為(wei) 開闊的後花園,多半為(wei) 學院成員的休閑地,莫德琳學院甚至有一個(ge) 偌大的鹿苑。總之,修道院式的四合院、禮拜堂、餐廳、草坪、後花園,這幾乎是每個(ge) 傳(chuan) 統學院的標配。
正是這樣一些華麗(li) 而厚重的“標配”,讓牛津大學的“靈魂”有了優(you) 雅的活動場所。可以說,牛津大學的靈魂處處不在而又無所不在,因為(wei) 我們(men) 確實看不到摸不著它,但它又確實彌漫在牛津的每個(ge) 角落:古典建築、《哈利·波特》中的魔法餐廳、花草樹木,考試院的大課堂、院係的研討班和各類講座,寬街上的書(shu) 店和酒吧,以及仲夏夜某學院內(nei) 的莎翁戲劇演出、穿著黑色學位服走過歎息橋的學子、夏季河道裏撐船的男男女女、畢業(ye) 季的華麗(li) 晚禮服……如果沒有華麗(li) 而厚重的肉身,這些無形中培養(yang) 高貴和自由的靈魂活動將大打折扣,甚至無所施展。
然而,誠如賴爾所言,大學在於(yu) 這些機構的組織方式。筆者對牛津大學的組織方式沒有深入了解,不敢妄言,但所謂一葉知秋,透過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大概可以管窺其組織方式及其精神風貌。同理,如果一個(ge) 學校的空調不斷發出刺耳的噪音卻沒有製冷製熱的效果,如果教師辦公室的書(shu) 櫃過了十年每次打開都甲醛嗆鼻,如果你在下雨天踩到一塊地板濺了一身泥水,那麽(me) ,我們(men) 也大概可以察知這個(ge) 學校的組織方式存在問題,有待改善。
我素來懷疑自柏拉圖以降的靈肉二元論,尤其不相信靈魂可脫離肉身而獨立存在甚或更為(wei) 完美地存在。就人而言,我相信高貴和自由的靈魂可以寓寄於(yu) 醜(chou) 陋的肉身,蘇格拉底據說相貌就頗醜(chou) 。然而,就大學而言,從(cong) 長遠來說,比如以百年、千年計,醜(chou) 陋的肉身絕無可能培養(yang) 出高貴和自由的靈魂。近年來,國內(nei) 大學建設“國內(nei) 一流,世界知名”的口號和計劃滿天飛,鄙意以為(wei) ,若巨額資金的投入,不能直接用以提高和改善教師工資,那麽(me) ,首先把大學的肉身建設好,亦誠允為(wei) 千秋萬(wan) 代的偉(wei) 業(ye) 。近二十年來,全國各地興(xing) 起了大規模的大學城和新校區建設,可是,有哪個(ge) 主事者敢拍著胸脯說:我也是設想了五百年乃至上千年的規劃!
責任編輯:葛燦
【上一篇】【田飛龍】香港立法會(hui) 的惡質拉布及其治理
【下一篇】 “古今通變工作坊2015”征稿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