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慕朵生作者簡介:慕朵生,男,獨立學者,曾創辦中國儒教網暨儒教複興(xing) 論壇並任總編。 |
莫言孔廟題匾失誤暴露文化傳(chuan) 承軟肋
作者:慕朵生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於(yu) 《中國教育報》2015年5月15日(刪節版)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三月廿七日辛卯
耶穌2015年5月15日
想必時下不會(hui) 有人懷疑,為(wei) 中國摘得諾貝爾文學獎桂冠的莫言先生,是中國最重量級的“國寶”之一。然而,他在北京孔廟從(cong) 左至右書(shu) 寫(xie) 的“乾隆石經”四字匾額,卻因好事者將照片上傳(chuan) 微博之後,引發網民和媒體(ti) 圍觀,甚至招致不少的批評和指責。
我們(men) 似乎也可以把莫言在孔廟的題寫(xie) 匾額,解讀為(wei) 是他試圖在親(qin) 近儒家文化。但同時,坦率地說,他的這一舉(ju) 動,因為(wei) 出現了幾個(ge) 不應有的失誤,的確顯得有些冒失,因而也讓人有些匪夷所思。一方麵,根據古人書(shu) 寫(xie) 習(xi) 慣,題寫(xie) 傳(chuan) 統匾額,尤其是孔廟匾額,字序多是從(cong) 右向左,而不是自左至右。另一方麵,書(shu) 寫(xie) 者個(ge) 人題名,一般字跡稍小,且要低於(yu) 匾額正文,以示謙虛並對題寫(xie) 內(nei) 容表示尊重或敬意。更重要的是,莫言盡管是“國寶”,但畢竟是文學家,而不是國學家或儒學家,在孔廟這一最能承載和代表中國傳(chuan) 統儒家文化的神聖殿堂裏題寫(xie) 匾額,的確有些不合時宜——由百歲人瑞的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之類的人來題寫(xie) ,才是更合適的吧!
當然,板子不能全打在莫言身上。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莫言聲名日隆、身價(jia) 暴增,各種攀龍附鳳的人員和機構自然接踵而來。可以想象,北京孔廟管理方當時該是多麽(me) 地上趕著請莫言題寫(xie) “乾隆石經”的匾額啊!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廟方竟然還為(wei) 他題寫(xie) 的匾額雕刻了祥龍圖案,與(yu) 大成殿清代九位帝王所題匾額上的圖案類同——這是一個(ge) 嚴(yan) 重的失誤。因為(wei) ,這種隻有帝王專(zhuan) 享的圖案,恐怕是莫言當受不起的。要是在古代,這是最嚴(yan) 重的“僭越禮製”行為(wei) 之一。現今,雖然時過境遷,帝王不在,但對於(yu) 孔廟而言,還是宜保持傳(chuan) 統為(wei) 宜。哪怕把孔廟當作文物進行改造或修補,至少也要做到“修舊如舊”或“建新如舊”,以便保持其傳(chuan) 統建築風格和固有文化生態。
需要指出的,板子也不能完全打在廟方身上。應相信,廟方請莫言題匾當是好心好意,即雖然有攀龍附鳳的嫌疑,但主要還是想通過莫言的“名人效應”,來提高廟宇的文化氛圍和社會(hui) 效益。隻不過,雖是好心好意,但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反而變成了一個(ge) 笑柄。實際上,這同時也暴露了廟方的糊塗,甚至是體(ti) 現了廟方的不學和無知。
板子既不能全打莫言身上,也不能全打廟方身上,那問題究竟出在哪裏呢?據筆者意見,至少有兩(liang) 個(ge) 原因導致了這一頗為(wei) 吸引眼球,同時引發各方論戰的“文化悲喜劇”:
首先,百餘(yu) 年來,中國經曆了一輪輪“激烈反傳(chuan) 統”的思想文化甚至是社會(hui) 運動。職是之故,那些千百前來一直被國人視為(wei) 精神信仰、價(jia) 值觀念以及文化常識的傳(chuan) 統,早已七零八落甚至是“遊魂無歸”。經典被驅逐出了學校,孔子被驅逐出了文廟,價(jia) 值被驅逐出了靈魂,傳(chuan) 統變得既陌生而又疏離,不能“內(nei) 化於(yu) 心、外化於(yu) 行”,成為(wei) 每國人生命生活生存的精神家園。
其次,雖然近些年來社會(hui) 各界以及政府開始著力推動中華文化複興(xing) ,但一則“修補花瓶要比打碎花瓶困難”,所以尚需更多時日才能收效。二則當下複興(xing) 中華文化的過程中,亦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齊,出現不少商業(ye) 化、功利化甚至是媚俗化、庸俗化的現象,諸如“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政府工程,“修舊如新、以新代舊”的文物改造,“儒學會(hui) 所班”“天價(jia) 國學班”的商業(ye) 操作,以及學界放棄“漢話漢說”轉而“以西學解釋中國”的學術“逆格義(yi) ”現象等等,不一而足,層出不窮。所有這些,與(yu) 其說是在複興(xing) 傳(chuan) 統,毋寧說是在進一步傷(shang) 害本已殘缺不全、傷(shang) 痕累累的中華文化。
此外,還有一些文化傳(chuan) 承現象同樣值得警惕。比如肆意將高雅優(you) 美的傳(chuan) 統解釋為(wei) 麻木人生的“心靈雞湯”,單純強調蒙學書(shu) 籍“三字經”“弟子規”的文化作用,以及動輒舉(ju) 辦大規模“為(wei) 父母洗腳盡孝”的社會(hui) 活動,等等,要麽(me) 誤解傳(chuan) 統,要麽(me) 膚淺幼稚,要麽(me) 偏執極端,都沒有把握傳(chuan) 統的神髓,是一種文化的“虛熱症”。
現在,讓我們(men) 再回到莫言孔廟題匾失誤事件本身。莫言不懂規矩也好,廟方不學無知也罷,實際上都是中華文化主體(ti) 性和自覺性沉淪的一個(ge) 縮影,同時也是一種文化領域“追明星、捧大腕”媚俗風氣的一種體(ti) 現。它準確而又及時地暴露了中華文化傳(chuan) 承過程中的諸多軟肋,同時也為(wei) 全社會(hui) 進一步推動中華文化複興(xing) 敲響了警鍾。就此而言,這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事情已經發生,事件已經炒大,莫言和廟方兩(liang) 者最好達成撤掉“乾隆石經”的諒解,以便給全社會(hui) 一個(ge) 合乎情理的交代。同時,外界也不宜再繼續熱炒此事——畢竟保護“國寶”也是每個(ge) 國人的責任。
更重要的是,作為(wei) 中華文化神聖殿堂的孔廟,在中華文化複興(xing) 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宜進一步改進孔廟管理和使用機製,改變由文物等政府職能部門單一管理和使用孔廟的做法,形成修繕費用等各種開支以國家財政撥款為(wei) 主、社會(hui) 各界讚助為(wei) 輔,文化活動由儒家學者及社會(hui) 賢達組成的專(zhuan) 門委員會(hui) 統籌安排,日常管理由熟悉文物保護和儒家文化的專(zhuan) 職人員具體(ti) 負責的孔廟管理體(ti) 係。在此基礎上,恢複孔廟祭祀孔子、溫習(xi) 禮樂(le) 、傳(chuan) 承經典、培養(yang) 人才、教化天下的傳(chuan) 統功能,使孔廟引領並屹立於(yu) 中華文化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潮頭。
責任編輯:葛燦燦
【下一篇】【馬吉照】儒者不應試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