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範必萱作者簡介:範必萱,女,貴州貴陽人。畢業(ye) 於(yu) 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專(zhuan) 業(ye) 。曾任科研單位技術員、雜誌社編輯、行政機關(guan) 公務員。退休前就職於(yu) 安徽省審計廳(正處級),高級審計師,注冊(ce) 會(hui) 計師。一九九八年提前退休,擔任蔣慶先生的學術助理。出版有《月窟居筆記》。 |
《月窟居筆記》之四十五:
讀王陽明先生《尊經閣記》
作者:範必萱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於(yu) 《月窟居筆記》(範必萱 著)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七月初一日壬戌
耶穌2015年8月14日
《尊經閣記》是一篇王陽明先生闡述其心學觀點的散文,文章結構縝密,語言流暢,非常清晰地闡明了六經在中國曆史文化中的珍貴價(jia) 值和重要意義(yi) 。
尊經閣是會(hui) 稽陰山(今浙江紹興(xing) )的一座藏書(shu) 閣。陽明先生在寫(xie) 這篇記文之前,這裏的臥龍崗有一書(shu) 院叫稷山書(shu) 院,但荒廢已久。時任郡守的南大吉是陽明先生的門生,在對百姓施政的同時,痛感那些末流之學支離破碎,欲將百姓引入聖賢之道,於(yu) 是讓陰山縣令吳瀛擴建書(shu) 院,使這裏的麵貌煥然一新。後來又在書(shu) 院後麵建了這座尊經閣。尊經閣建成後,請陽明先生寫(xie) 幾句話來規諫眾(zhong) 士。陽明先生便寫(xie) 下這篇記文,希望世上的學者看了之後,能從(cong) 自己的內(nei) 心探求六經之實質,並說如果這樣,也就算得上是知道怎樣尊崇六經了。
在《尊經閣記》中,陽明先生認為(wei) ,六經(即《易》、《書(shu) 》、《詩》、《禮》、《樂(le) 》、《春秋》)是“常道”,即經久不變的真理,是貫穿於(yu) 古往今來的恒定規律。而天之“命”、人之“性”、身之“心”,是同一物。告誡我們(men) 隻有通過“心”的覺悟和體(ti) 認,才能理解六經的奧義(yi) 。
陽明先生說,隻有對“道”有了體(ti) 悟感應,人才有惻隱之心、羞惡之情,才懂得辭讓之禮、是非之理;體(ti) 現在事理上,才懂得履行父子之親(qin) ,懂得恪盡君臣之義(yi) ,區分夫婦之別,處理好長幼之序,遵守朋友之間的信用。而這一切,皆以“道”而為(wei) 之,即以心、以性、以命而為(wei) 之。
陽明先生進一步說明六經是如何承載“常道”的:《易經》是說自然人事變化、陰陽運動消長的;《書(shu) 經》是說如何施行紀綱政事的;《詩經》是抒發歌詠感情的;《禮記》是講倫(lun) 理準則、禮儀(yi) 製度的;《樂(le) 記》是表達喜怒哀樂(le) 的;而《春秋》,則是論述誠偽(wei) 邪正之思辨的。
陽明先生在文中反複強調“通人物,達四海,塞天地,亙(gen) 古今”的道理,即是說天地萬(wan) 物是相通的,這就是常道,是六經體(ti) 現的“道”。六經並非其他道理,而是“吾心”,吾心即是常道。道即心。所以,君子尊崇六經,應從(cong) 內(nei) 心去探求其中的精義(yi) 。尊《易》,吾心知陰陽消長如何應對;尊《書(shu) 》,吾心知政事紀綱如何實施;尊《詩》,吾心知歌詠性情如何表達;尊《禮》,吾心知禮儀(yi) 製度如何建立;尊《樂(le) 》,吾心知欣喜和平如何生成;尊《春秋》,吾心知誠、偽(wei) 、邪、正當如何辨別。
先古聖人述六經,記錄人類社會(hui) 倫(lun) 理道德之準則,是出於(yu) 對後世人類的考慮。猶如富家之先祖,憂慮所積累的家業(ye) 財富被後代子孫遺亡散失,以至最終由於(yu) 貧困而無法生存,因而將祖上的家業(ye) 財產(chan) 記於(yu) 文字,傳(chuan) 給子孫,讓他們(men) 世世代代守住這些家業(ye) ,隨時可以享用,避免遭受貧困之患。六經,就是我們(men) 心靈的簿籍,而六經之實質內(nei) 容,則存於(yu) 我們(men) 心中。而時下的學者,不知道從(cong) 自己的內(nei) 心去探求六經的實質,而隻是在傳(chuan) 聞與(yu) 注疏之間的思考,在表麵文字上費功夫,猶如富家子孫,不注重守護產(chan) 業(ye) 和運用庫存積蓄,久而久之,家產(chan) 散失遺亡,最後淪為(wei) 乞丐,卻還指著祖先留下來的賬簿洋洋自得地說:“這是我的產(chan) 業(ye) 庫藏啊。”
最後,陽明先生對世人學習(xi) 六經之不良學風進行了批判:有追求功利、崇尚邪說者,這叫“亂(luan) 經”;有專(zhuan) 習(xi) 古訓、講求記誦,沉溺與(yu) 膚淺的傳(chuan) 聞和見解,以蒙蔽天下人耳目者,這叫“侮經”;有誇大言辭、競相詭辯,掩蓋其奸心盜行,爭(zheng) 逐於(yu) 世,自以為(wei) 通經者,這叫“賊經”。如此做法,是連同所說的“簿籍”都一同毀掉了,哪裏是尊崇六經呢?
讀罷陽明先生的《尊經閣記》,深受啟發。依我看,當今之世,不良學風較之當初有過之無不及,既有對六經不屑於(yu) 顧者,也有守著家業(ye) 不用、囂囂然指著賬簿說三道四者,也有亂(luan) 經、侮經者,不過這些都容易識別,最可怕的是“賊經”者,貌似精通經義(yi) ,實則殘害經義(yi) ,令世人難識誠偽(wei) ,更無能力辨析邪正,這才是最為(wei) 令人堪憂的。因此,普及經典亟需正本清源,以防那些“賊經”者為(wei) 謀取私利而殘經害經。
2002年7月記於(yu) 陽明精舍月窟居
責任編輯:葛燦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