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東海】男尊女卑並不是對女性的歧視

欄目:儒家與女性
發布時間:2015-04-01 23:15:24
標簽:
餘東海

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男尊女卑並不是對女性的歧視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首發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二月十三日丁未

           耶穌2015年4月1日

 

 

 

尊是自尊,尊貴,尊嚴(yan) ,卑是,謙卑,卑遜,順從(cong) 。男尊女卑,天經地義(yi) ,也是禮之原則。

 

男無尊嚴(yan) 則不可敬,進而可鄙;女不卑遜則不可愛,甚至可惡。本朝男女幸福者寡,當代家庭和諧者罕,重要原因就是違反了這一原則,男無尊嚴(yan) ,女不卑遜,這種家庭,必多內(nei) 鬥。大量“新中國”夫妻,不是速合速離,就是在雞毛蒜皮的內(nei) 鬥中耗盡一生。

 

男女平等和女權主義(yi) 害女人。女權主義(yi) 高漲的地方,片麵強調婦女解放、男女平等和同工同酬,導致女性第二性征喪(sang) 失,女不女,其優(you) 者可敬不可愛,如一些民國女性;劣者既不可敬也不可愛,如多數共和國女性。這種地方,男人固然可悲,女性同樣悲劇。

 

民國是新舊交接期,女權主義(yi) 潮起而傳(chuan) 統風範殘留,即使女強人,不乏可敬處;“共和國”之後,傳(chuan) 統滅絕,文化滅絕,女性全麵男性化和物化。前三十年是紅衛兵化,紅色恐怖主義(yi) ,凶狠惡劣;後三十年是女強人化,極端物質主義(yi) ,低俗下賤。正常女人,罕見罕聞,無論貧富,普遍可鄙可厭,也普遍不幸和缺乏幸福感。

 

或說男尊女卑是對女性的歧視,這是誤解。《易經》講天尊地卑,以尊為(wei) 天道和乾德,卑為(wei) 地道和坤德。《易經係辭》開宗明義(yi)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難道《易經》是歧視地球和坤元嗎?

 

《易經》乾坤兩(liang) 卦象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男人應該學習(xi) 天道,尊嚴(yan) 高貴,自尊自重,自強不息;女性應具有坤德,謙卑遜順,順承天道,厚德載物。文言說:“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將地道和妻道等同起來了。

 

坤卦象辭說:“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彖辭說:“至哉坤元,萬(wan) 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含弘光大,品物鹹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雲(yun) 雲(yun) ,這都是卑順的表現。坤卦、坤元的坤,就是順的意思。《說卦》說:“坤,順也。”

 

當然,天地男女的尊卑不是絕對的,就像乾坤的陰陽剛柔動靜不是絕對的一樣。天行健,天道健動,但動中有靜,有“無思無為(wei) ,寂然不動”的特征,動靜合一;地道則靜中有動,柔而能剛,《文言》說:“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雲(yun) 。同樣,尊者必能謙卑,卑者必有尊嚴(yan) ,尊卑相反相成。

 

孔子說:“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三軍(jun) 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孟子說:“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雖千萬(wan) 人吾往矣”等等,這是君子的尊嚴(yan) 。同時君子又應該是謙虛的。謙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之第十五卦。卦辭是:“謙,亨,君子有終。”謙卦象征謙虛卑退之意,有謙德之君子萬(wan) 事皆能亨通,而且行謙有始有終。孔穎達說:“謙者,屈躬下物,先人後己,以此待物,則所在皆通,故曰亨。而小人行謙則不能長久,惟君子有終也。”

 

《韓詩外傳(chuan) 》說:“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之以儉(jian) 者安;祿位尊盛,守之以卑者善;人眾(zhong) 兵強,守之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故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國家,近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

 

卑者自有尊嚴(yan) 。《禮記·曲禮上》說:“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禮的要義(yi) 和精神是“自卑而尊人”,放低姿態,自謙虛心,尊重他人。這裏的自卑是謙卑義(yi) ,不是自卑感,不是低估自己的能力,不是消極的自我評價(jia) 或自我意識。

 

“雖負販者必有尊也”,意思是說,即使是挑著擔子做買(mai) 賣的小販,也是有人格尊嚴(yan) 的。這句話體(ti) 現了儒家本質性的平等精神。負販者,擔貨販賣的人,代表地位卑下者,弱者,弱勢群體(ti) 。

 

綜上所述可見,儒家尊卑論有兩(liang) 層義(yi) :一尊者宜尊,卑者宜卑,尊卑有別,不可齊一;二尊者有卑,卑者有尊,尊卑統一,不可割裂。羅輝《略論仁本主義(yi) 辯證法之尊和卑的統一》就此問題展開闡說,思深義(yi) 精,讀者可以參看。男女之尊卑也是如此,既尊卑有別,又尊卑統一,男尊而能謙虛,女卑而能自重。

 

尊卑有別和平等精神不矛盾。人人本性平等,法律人格平等,這是儒家的平等精神。(其實法律麵前,也不應該完全平等,儒家法律嚴(yan) 於(yu) 官而寬於(yu) 民。不教而誅謂之虐,在沒有接受一定的教育和告誡的情況下,民眾(zhong) 如果犯法,應該從(cong) 寬處理;官員知法犯法,可以從(cong) 嚴(yan) ,罪加一等。茲(zi) 不詳論。)

 

但是,平等不能擴大化和主義(yi) 化,不能平等主義(yi) ,什麽(me) 都講平等。男女有別,夫婦有別,男女平等,非禮也;父子平等、官民平等、師生平等、財富平等(均貧富)、情愛平等等要求和追求無不非禮。人有貧富之分,愛有親(qin) 疏之別,理所當然;君為(wei) 臣綱,父為(wei) 子綱,夫為(wei) 妻綱,禮所當然。

 

五四以來,三綱五常受到莫名其妙的批判。其實,不僅(jin) 五常是正道常道,三綱也是正理常理。在五常製約下,三綱通用於(yu) 一切時代,包括現代和未來。

 

綱,提網的總繩,引申為(wei) 事物的關(guan) 鍵部分,矛盾的主要方麵。《禮記》:“然後聖人作,為(wei) 父子君臣,以為(wei) 紀綱。”班固引《禮緯·含文嘉》:“綱者,張也。”《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綱紀四方。”

 

法家要求臣子妻子絕對服從(cong) 君父,儒家則強調君父和丈夫的表率作用。當然,現代社會(hui) 非君主製,君臣概念要與(yu) 時偕宜的作現代化處理,君者,領導人也,君君臣臣,即領導人要有領導人的樣子,各級官員要有官員的樣子;君為(wei) 臣綱,意謂國家領導人要作各級領導和官員的表率,要在各方麵起模範帶頭作用。

 

愛有差等,位也有差等。易經強調萬(wan) 事萬(wan) 物各得其所,得其適當的位置。天地都有尊卑位差。對於(yu) 人來說,地位的高低與(yu) 道德要求和責任義(yi) 務成正比。在國家和家庭中地位高了,責任感和道德度就應該水漲船高。

 

對於(yu) 君父和丈夫,三綱是地位的肯定,更是道德的要求。官德敗壞,領導人要負主要責任;兒(er) 女犯罪,父母要負主要責任;夫為(wei) 妻綱,妻子貪賄,丈夫要負主要責任。反掉三綱,社會(hui) 必然無序化,必然變成官不官民不民、父不父子不子、夫不夫妻不妻的叢(cong) 林。反掉五常,更是反常,必然進入非人時代。

 

另外,師為(wei) 生綱,學生邪惡,老師要負主要責任;官為(wei) 民綱,民風惡劣,官員要負主要責任。政治文化群體(ti) 作為(wei) 勞心者,與(yu) 勞力者分工不同,責任更大,有先知覺後知、先覺覺後覺的文化責任,在道德上要起表率和模範帶頭作用。孟子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yu) 人。”此言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政治原則之一。毛時代顛倒了,勞力者治人,勞心者治於(yu) 人,結果眾(zhong) 所周知:政治顛三倒四,國家一塌糊塗,勞心者固然苦難深重,勞力者同樣水深火熱,雙方都成了輸家,大輸特輸。平等主義(yi) 要不得。

 

自由與(yu) 秩序,尊卑與(yu) 平等,各有重要性,不能單方麵強調也。

 

責任編輯:葛燦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