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漢籍:呈現全球中文典籍家底
作者:張清俐、張傑
來源:原載於(yu) 《中國社會(hui) 科學報》
時間:甲午年十一月廿六
西曆2015年1月16日
唐宋以來,大量中華典籍流傳(chuan) 海外,同時,在中國以外,也有不少用漢語書(shu) 寫(xie) 的書(shu) 籍問世。改革開放後,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這些飄零域外的域外漢籍,正經過學者們(men) 之手,以新的印刷形式,或回歸故裏,或引入中國。
日前,記者了解到,山東(dong) 大學正在推進重大文化工程“全球漢籍合璧與(yu) 傳(chuan) 播工程”(以下簡稱“合璧工程”),力圖通過國際合作等方式,整合全球漢籍資源,實現分批出版、完成數字化,並展開漢學研究。這一工程,在國內(nei) 紛紛成立域外漢籍研究機構的背景下,無疑又為(wei) 域外漢籍的研究整理添加了有生力量。
探賾索隱 鉤深致遠
近年來,隨著學術條件的提高和學術視野的開闊,我國學者不斷將目光投向世界各國尤其是周邊各國所藏的漢文文獻。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孫曉是涉足域外漢籍研究較早、成績頗豐(feng) 的學者,在他看來,域外漢籍分為(wei) 兩(liang) 類,其一為(wei) 中國本漢籍,即中國曆史上因為(wei) 各種原因流傳(chuan) 到海外的,由中國人撰寫(xie) 、抄錄、刊刻的漢籍;其二則是域外人士在中國本漢籍的基礎上翻刻、抄錄或注釋的漢籍,也包括域外學人用漢字撰寫(xie) 的著述。
“經我們(men) 初步統計,可知全球漢籍現存二十六七萬(wan) 種。”山東(dong) 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所長鄭傑文介紹說,其中,我國大陸地區館藏16.3萬(wan) 餘(yu) 種,港澳台地區約3.7萬(wan) 種;海外散存漢籍6萬(wan) 多種。對於(yu) 開展合璧工程的意義(yi) ,鄭傑文說,“這不僅(jin) 可以為(wei) 全球漢學界提供係統的研究資料,呈現相對完整的中華文化形態,而且可以推動漢學研究進一步深入發展。”
在孫曉看來,域外漢籍的廣泛存在,體(ti) 現了漢文化向外傳(chuan) 播的曆史過程,也顯示出各國在有選擇的基礎上長期吸收、改造漢文化並使之符合本民族需求的文化接受過程。“我們(men) 提出‘漢籍之路’概念的意義(yi) 即在於(yu) 此。”孫曉說。
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張伯偉(wei) 認為(wei) ,域外漢籍為(wei) 學界提出許多新鮮的學術話題,形成了新的學術方法和學術理念,從(cong) 而可引導出一門新學問或新學科的產(chan) 生。
薪火相傳(chuan) 的尋訪之路
從(cong) 晚清民國開始,中國學人就踏上了薪火相傳(chuan) 的尋訪域外漢籍之路。
進入21世紀,訪書(shu) 活動日趨頻繁。孫曉介紹說,一批又一批學者奔赴韓國、日本、越南以及歐美各國的各類收藏機構訪求漢籍善本,創作了許多訪書(shu) 記錄和書(shu) 目書(shu) 誌,為(wei) 域外漢籍的追蹤和整理留下了可供按圖索驥的寶貴線索,如陳先行《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東(dong) 亞(ya) 圖書(shu) 館中文古籍善本書(shu) 誌》、黃仕忠《日藏中國戲曲文獻綜錄》等都成為(wei) 典範。
如今漢籍回歸的呼聲日益高漲,學界已進行過多次將域外漢籍複製回本土加以整合再版的努力和嚐試。國家對這項文化事業(ye) 也給予了極大支持。如由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曆史研究所主持編纂的國家“十一五”重大出版工程項目——《域外漢籍珍本文庫》項目是寫(xie) 入國家文化發展綱要的八大項目之一。孫曉介紹說,該項目按經、史、子、集、叢(cong) 分類編纂,每年分輯出版,計劃推出800本,近3000種國內(nei) 圖書(shu) 館不藏或極為(wei) 稀見的域外珍本。現在已出版四輯619本,全部工作將在今年8月結束。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為(wei) 展開係統研究,多所域外漢籍研究機構紛紛掛牌成立。不同學術機構也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方向和特色。如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的域外漢籍研究較為(wei) 偏重曆史史料的整理;南京大學的相關(guan) 研究團隊,比較偏重文學類的文獻,對韓國文集的研究較為(wei) 深入;還有一些學者則比較偏重對古代文化交流的研究等。
域外漢籍數字化回歸任重道遠
鄭傑文介紹說,由合璧工程計劃組織編修的《全球漢籍合璧》,包括合編《全球漢籍聯合目錄》;甄選珍善之本,利用現代技術加以複製,最終編修成規模6倍於(yu) 清代“四庫全書(shu) ”的數字化大型漢籍叢(cong) 書(shu) ——《全球漢籍合璧》,並分批影印出版。
《域外漢籍珍本文庫》項目雖然已接近尾聲,“除《域外漢籍珍本文庫》中囊括的域外珍本外,其他大多數域外漢籍會(hui) 通過數字化方式服務於(yu) 讀者。”孫曉介紹說,“域外漢籍電子文庫”項目完成後,將與(yu) “中國基本古籍庫”並列,成為(wei) 漢文古籍的兩(liang) 大基本數據庫。
鄭傑文所帶領的研究團隊也不斷輾轉於(yu) 世界各國漢籍藏館。他告訴記者,《全球漢籍合璧》參與(yu) 研究者已在前期準備中摸清全球漢籍館藏的整體(ti) 情況,並綜合考察每部著作的學術價(jia) 值和版本價(jia) 值,遴選製訂擬印書(shu) 目。
此外,域外漢籍整合、研究的困難也是被訪者提及較多的話題。如鄭傑文提出,國際合作的漢籍回歸整理與(yu) 整合工作應強化統一的規劃協調,否則會(hui) 因為(wei) 研究力量的分散、薄弱,難以長久持續。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