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一個儒生婚禮引發的爭議

欄目:快評熱議
發布時間:2014-09-16 16:06:46
標簽:
王正

作者簡介:王正,男,西元1983年生於(yu) 北京,北京大學文學與(yu) 哲學雙學士,山東(dong) 大學哲學碩士(師從(cong) 顏炳罡教授),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博士(師從(cong) 李存山研究員),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博士後(合作導師杜維明教授)。現就職於(yu)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編審,研究方向為(wei) 先秦儒學、儒家道德哲學、儒家工夫論,著有《先秦儒家工夫論研究》,《先秦儒家道德哲學十論》等。

一個(ge) 儒生婚禮引發的爭(zheng) 議

作者:王正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甲午年八月廿三

           西曆2014年9月16日
              

去年十月初,我與(yu) 愛人在北京豐(feng) 台舉(ju) 辦了我們(men) 的漢式周製婚禮,這場婚禮得到了眾(zhong) 多親(qin) 朋好友的讚許,大都認為(wei) 是這些年來所見婚禮中最完滿莊重卻也是最熱烈喜慶的。然而,當我把婚禮照片傳(chuan) 到微博上想與(yu) 更多人分享時,卻惹來了一場意想不到的爭(zheng) 論。為(wei) 此,我作為(wei) 當事人,想談一點自己事前、事後的感受與(yu) 認識。

 

首先,我想闡明我們(men) 夫婦之所以選擇這樣一個(ge) 中式婚禮的原因:其一,我們(men) 二人的專(zhuan) 業(ye) 都是中國哲學、儒家哲學,所以經由學習(xi) 我們(men) 對傳(chuan) 統文化、儒家思想有了真摯的熱愛和自覺的認可,為(wei) 此,我們(men) 希望我們(men) 的婚禮能將傳(chuan) 統的儒家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展現給我們(men) 的親(qin) 朋好友,至少讓他們(men) 知道我們(men) 這些年學的是什麽(me) 。其二,不久前我們(men) 的一位信仰基督教的朋友,在教堂舉(ju) 辦了一場婚禮,雖然也受到商業(ye) 化的侵蝕,但卻能展現她的信仰。因而我們(men) 夫婦思考,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不能將我們(men) 的信念也呈現出來呢?其三,作為(wei) 有獨立意識的個(ge) 體(ti) ,我們(men) 也希望我們(men) 的婚禮與(yu) 眾(zhong) 不同,而現在主流的婚禮模式是西方式的混搭,進而或者是一種機械化、流水線的,或者是任由主持人無聊無趣插科打諢的。因此我們(men) 希望選擇一個(ge) 與(yu) 眾(zhong) 不同的方式,將婚禮的莊嚴(yan) 性、重要性體(ti) 現出來,而中式婚禮,在我們(men) 看來能更好的體(ti) 現之。

 

其次,我想說明我們(men) 夫婦對婚禮一些細節的考慮,因為(wei) 古今之別顯然存在,所以如何取得一個(ge) 較好而又適宜的效果,我們(men) 曾考慮再三:其一,是衣服的顏色問題。周製的禮服當是黑色的,但是現在用這個(ge) 顏色已經很難為(wei) 大多數人所接受,因此我們(men) 選擇了以紅色為(wei) 主而間用黑色的服裝。其二,是對父母的禮節問題。我們(men) 曾想過對父母行當行的大禮,但父母認為(wei) 時代已經變化、盡可能的表達孝敬之意便足夠了,所以我們(men) 最後隻對父母行了一個(ge) 跪拜禮。但同時,也將現在婚禮中常見的父母給10001元加9999元的庸俗禮節予以取消。其三,是我們(men) 夫妻尤其是我的裝束問題。我戴眼睛、沒胡子、頭發短,很多方麵都不能合乎古製,但既然時移世易,且“禮雲(yun) 禮雲(yun) ”,隻要我們(men) 夫婦能體(ti) 會(hui) 到婚禮之莊重、並將之展現給親(qin) 友,也就不必拘泥於(yu) 此,否則便是膠柱鼓瑟了,因此一切仍以我之本來麵目示人。

 

再次,我想就我之所以將婚禮照片發到網上做兩(liang) 點說明:其一,我是想與(yu) 廣大朋友分享我們(men) 的快樂(le) ,因為(wei) 有一批朋友無法參加我們(men) 的婚禮,所以隻好借助網絡的形式。其二,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想將這樣一種傳(chuan) 統的生活方式展示給更廣大的大家,純是好意,沒有任何挑釁的心態。因此,因為(wei) 我的婚禮照片竟然在微博引起爭(zheng) 論,實在是我始料不及的。

 

關(guan) 於(yu) 微博的反應,正麵支持我的、點讚的很多,也有朋友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議,比如能否增加家廟宗廟的設計等,對此我表示非常感謝,心中並深切感受到了傳(chuan) 統文化的逐漸深入民間。然而,一些反麵意見的出現,卻十分出乎我的意料,但細細思索卻也十分有趣:一方麵幾乎可以將當今反儒、反傳(chuan) 統的聲音完全展現,另外一方麵也可以將思想界的混亂(luan) 狀況乃至人的混亂(luan) 狀況呈現出來。具體(ti) 來說,批評的聲音主要可以分為(wei) 三個(ge) 方麵。

 

其一,最大的批評聲音來自西風的拜服者,他們(men) 以為(wei) 辦漢式婚禮便是複古、便是不開放的封閉的表現,這一批人尤其在秋風先生的一句反諷後反應更加激烈。

 

其二,是有幾個(ge) 從(cong) 根本上取消婚禮的聲音,認為(wei) 現代婚姻有法律保護即可,婚禮完全是多餘(yu) 的。

 

其三,是一批看起來博聞多識,對古代禮製很有知識者,他們(men) 對我們(men) 的婚禮一味的挑刺、甚至挑釁,乃至出言不遜。

 

對於(yu) 第一批人,在我的理解中,他們(men) 顯然是在用兩(liang) 套話語體(ti) 係說話,或者說他們(men) 的思想根本就是分裂的。當他們(men) 批評我們(men) 的漢式婚禮乃至儒家思想時,便說是落後的、封閉的、不開放的、文化專(zhuan) 製的;但當他們(men) 麵對對西方、基督教的批評時,他們(men) 又大談多元文化觀。這樣一種完全無法邏輯貫通的思維,實在令人替他們(men) 著急、擔憂。然而正是這樣一種思維,目前仍在中國大行其道,這實在是我國基礎教育的最大失敗。

 

對於(yu) 第二批人以法律包辦一切者,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是自以為(wei) 是後現代的實際上靈魂空虛的人。法律無法包辦一切,不然法律之前人們(men) 如何生活?更何況,生活遠遠大於(yu) 法律,如果反過來用法律包辦生活,那麽(me) 生活隻會(hui) 陷入暴秦時的淒慘。現代的工具理性、後現代的虛無主義(yi) ,其實都是對生活世界缺乏真實體(ti) 貼的表現。而生活本身,需要禮節,禮節並不是虛偽(wei) ,而恰恰是將生活的深刻意義(yi) 予以彰顯而進一步紮根入每個(ge) 人的靈魂。

 

對於(yu) 第三批人,我其實很難理解他們(men) 的想法。表麵看起來,他們(men) 是對傳(chuan) 統有認知、有了解,甚至也有認同的人。但是憑著這個(ge) 了解與(yu) 認同,他們(men) 卻走向了民粹主義(yi) 或者說是膠柱鼓瑟。尤其可怕的是,他們(men) 的用語表達十分刻薄,令人完全無法接受。對於(yu) 弘揚傳(chuan) 統、複興(xing) 儒家,這樣的想法和這樣的素質,某種程度上是更大的威脅。

 

如今距離我們(men) 婚禮結束也有半個(ge) 月了,這些微博上的爭(zheng) 論也大約塵埃落定。平靜之後,我想以一個(ge) 儒生的身份,最平和的談我的三個(ge) 認識:

 

第一,作為(wei) 一個(ge) 自由的人,每個(ge) 人都有選擇自己婚禮模式的自由;但作為(wei) 一個(ge) 中國人,我們(men) 不僅(jin) 有選擇傳(chuan) 統婚禮的自由,也更應因著我們(men) 的國族性、歸屬性,而選擇傳(chuan) 統婚禮。這不正是走向多元文化的應當路徑麽(me) ?否則全都西式,何來多元?

 

第二,對於(yu) 傳(chuan) 統婚禮,不僅(jin) 應因中華民族的民族不同而有不同,也應因著時代的不同而不同。如漢式婚禮,在曆史上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因而在當今時代隻有對之進行因革損益,才能讓之持久並具有活力。

 

第三,人之間的相處無論在現實還是在網絡,不以恕道相處,必將陷於(yu) 侮人而自侮。比如我們(men) 的這件喜事,我們(men) 既然將之發布於(yu) 微博,自然是歡迎建議意見的,但同時,我們(men) 也堅決(jue) 拒絕嘲諷、謾罵乃至詛咒,我拉黑了一批人的原因就在於(yu) 此。

 

最後,我想把婚禮上我的兩(liang) 位導師李存山先生、顏炳罡先生的三點訓誡引述如下:一,夫妻間要相敬,《左傳(chuan) 》言郤缺夫妻“敬,相待如賓”;二、夫妻間要平等,鹹卦所謂“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即是;三、夫妻間要行恕,唐甄言“不恕於(yu) 妻而能恕人,吾不信也”,夫妻雙方要多想著對方的好。這三點,全來自傳(chuan) 統的儒家思想,但卻對夫妻關(guan) 係具有永恒的價(jia) 值,是普遍性的智慧。儒家的意義(yi) ,由此可以證成;而我們(men) 的生活,也終究離不開儒家的矩範。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