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百淞】應該包容和善待民間讀經運動

欄目:少兒讀經
發布時間:2014-09-15 19:08:39
標簽:
劉百淞

作者簡介:劉偉(wei) ,字百淞,西元一九八二年生,河南靈寶人,蘇州大學中國哲學博士。從(cong) 事儒家思想研究,習(xi) 行儒學優(you) 秀傳(chuan) 統,著有《儒學傳(chuan) 統與(yu) 文化綜合創新》《天下歸仁:方以智易學思想研究》等。


應該包容和善待民間讀經運動

作者:劉偉(wei)

來源:新浪曆史

時間:西曆2014年9月15日


 


近日,國內(nei) 有影響力的媒體(ti) 分別發表專(zhuan) 題報道,對民間私塾、國學班等現象進行批評和反思,如《人民日報》發表《國學班熱:別把國學當“羊頭”》,《南方周末》的專(zhuan) 題報道《十字路口的讀經村》指出,自2004年開始,約有3000家私塾、學堂湧現全國。深圳梧桐山山腳有著全國規模最大的“讀經村”。“以後梧桐山的聖賢,得一卡車一卡車地往外拉啦。”但十年後,他們(men) 收獲了什麽(me) ?——直接詰問在中國大陸推動兒(er) 童讀經運動的主要人物王財貴。在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摧毀百年、國學剛剛複蘇之際,如此嚴(yan) 厲的批評,必然引來高度的關(guan) 注。

 

對此,中國儒教網主編慕朵生專(zhuan) 門撰文《國學教育,國家有責》回應曰,媒體(ti) 批評社會(hui) 上“國學班熱”亂(luan) 象叢(cong) 生、不當牟利甚至是誤人子弟,可謂是切中了當前國學教育的一大時弊,值得進行深入的反思,但“當務之急,既要規範民間社會(hui) 辦學力量,更要使國家更好地肩負起自己在國學教育方麵的職能和使命。”“儒生文叢(cong) ”主編任重則直截了當地指出:“按理說,現在社會(hui) 上湧現的國學班、私塾等等機構傳(chuan) 授的內(nei) 容,應該是國民教育的應有之義(yi) ,人民日報不去呼籲改革現有教育體(ti) 係,認真反省政府的不足,反而用這種聳人聽聞的標題混淆視聽,令人不解!”儒家學者齊義(yi) 虎則反唇相譏:“民間國學教育良莠不齊、缺乏規範,所以我們(men) 更希望國家正式的教育體(ti) 係能把國學教育的羊頭高高掛起來。”

 

自從(cong) 民國初年官辦教育廢除讀經以來,在新派人物的不斷抨擊下,讀經成為(wei) 守舊落後的代名詞。此後,文化激進主義(yi) 的浪潮聲勢浩大,愈演愈烈,將儒家文化的連根拔起,使其聲名狼藉。中華民族的慧命懸於(yu) 一線。“天地閉,賢人隱”,原先那些擔當儒家經典義(yi) 理的賢人選擇了深入民間的實踐方式,為(wei) 失落的王官學尋求最後一方棲身之地——民間讀經。

 

許多學者對民間讀經采取了極為(wei) 嚴(yan) 厲的批評態度,危言聳聽,上綱上線,將其視為(wei) 意識形態領域的沉渣泛起,卻無法否認這樣一種事實:民間讀經這種看似粗糙的文本傳(chuan) 承方式,守住了中華文明的根,有效地抵禦了“去中國化”的猖狂進攻,極大地扭轉了社會(hui) 成員的認識,促使許多人拋棄了文化激進主義(yi) 的狂熱情緒,以包容的胸懷看待中華民族的傳(chuan) 統文化,以真誠的心態擁抱儒學傳(chuan) 統中的優(you) 秀成分,以堅定的民族自信心應對風雲(yun) 變幻,以深厚的文化滋養(yang)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全麵發展。可以說,沒有民初“廢經”,就沒有現今的民間讀經。

 

當今世界,文化殖民主義(yi) 成災,一場看不見的戰爭(zheng) 正在醞釀。作為(wei) 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men) 首當其衝(chong) 。如何進一步維護我們(men) 的文化安全,已經成為(wei) 當下亟待解決(jue) 的現實問題。我們(men) 所處的時代,波譎雲(yun) 詭,境外的敵對勢力磨刀霍霍,國內(nei) 的蟊賊蠹蟲蠢蠢欲動,太平世依然是我們(men) 最美好的社會(hui) 理想。有些學者將這一曆史時期的國際局勢比作春秋時代,列國紛爭(zheng) ,弱肉強食,稍有不慎,就會(hui) 出現孟子描述的情形,“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孟子·告子下》)一個(ge) 蒸蒸日上的國家必須及時懲治腐敗,任用賢能,救治麻木不仁,以憂患意識喚醒民眾(zhong) 的良知,以國家理性重塑民族文化,進而維護自身安全。在這場曠日持久的陣地戰中,哪個(ge) 國家能夠堅持到最後,它就會(hui) 贏得徹底的勝利。文化領導權,至關(guan) 重要,不可掉以輕心。那些對文化安全熟視無睹的人,要麽(me) 是冬烘先生,要麽(me) 就是別有用心。

 

一百年前,我們(men) 偉(wei) 大的祖國處於(yu) 瓜分豆剖的絕境,章太炎振臂高呼,“以國粹激動種姓”,推進民間讀經,培養(yang) 民眾(zhong) 的愛國情懷,挽救國家危亡,為(wei) 華夏民族爭(zheng) 取生存和發展的權力。今天,我們(men) 又一次走到了曆史的十字路口,興(xing) 替存亡,山高水深。我們(men) 從(cong) 哪裏來?我們(men) 到哪裏去?我們(men) 應該做什麽(me) ?是閉目塞聽,拋棄文化傳(chuan) 統,任由文化殖民主義(yi) 肆虐?還是摧陷廓清,高揚民族精神,推動文化綜合創新?大家一目了然。任何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會(hui) 選擇後者。

 

毋庸諱言,現今的民間讀經在從(cong) 業(ye) 人員、講義(yi) 教材和運作方式等方麵存在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為(wei) 今後的長足發展提供了參照和教訓。例如,有些國學班、私塾或者社會(hui) 團體(ti) 在推動讀經運動時出現了佛老雜陳的現象,混淆“經”的本義(yi) ,使得許多參與(yu) 者感到莫名其妙,搞不清到底是在接受儒家的經典義(yi) 理教育,還是聆聽佛道的宗教感化;還有一些從(cong) 業(ye) 人員根本不具備儒家經典義(yi) 理的基本素養(yang) ,信口開河,將民間讀經和國學班視為(wei) 賺錢工具,魚目混珠,泥沙俱下,成為(wei) 名符其實的奸商市儈(kuai) 。還有許多商家和家長將國學班視為(wei) 問題少年救助所,不但沒有達到矯正問題少年行為(wei) 的預期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幹擾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偏離了經典義(yi) 理的軌道。這些負麵因素就像雜草,雜草必然被割棄,焚為(wei) 灰燼,化為(wei) 花肥。民間讀經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不是眩人耳目的怪力亂(luan) 神。如果不良商賈和犯罪組織出於(yu) 惑眾(zhong) 斂財的目的,打著諸如“國學”、“讀經”、“傳(chuan) 統文化”的招牌,行害人之事,勢必遭致道義(yi) 譴責和國法懲治。他們(men) 的惡劣行徑與(yu) 儒家的善世化俗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本來,民間讀經是為(wei) 了培養(yang) 經典意識,塑造聖賢人格,為(wei) 改良世道人心打造一支生力軍(jun) 。從(cong) 法律意義(yi) 上講,人生而平等。但在現實生活中,人與(yu) 人之間的差異極大,有的人稟賦聰慧,勤勉好學,一點即通,能夠承載聖賢家業(ye) ;有的人先天不足,慵懶厭學,啟而不發,無法領略經典義(yi) 理。因而必須製定不同的教育計劃,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當然,這已經超出了民間讀經和國學班的能力範圍。儒家的教育活動,既重視格物致知、正心誠意,又關(guan) 注家國天下,小則民間讀經,大則經世致用。它營造的是一種全社會(hui) 學習(xi) 的氛圍,傳(chuan) 輸的是一種終身學習(xi) 的理念,繼承的是一種修己治人的傳(chuan) 統,向往的是一種天下為(wei) 公的理想。它完全有能力為(wei) 培育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提供有力的支撐!

 

民間讀經應當特指誦讀儒家經典文本,而非泛濫於(yu) 各種宗教。它至少包括兩(liang) 種基本形態:一種是少兒(er) 讀經,就是選擇那些適合少兒(er) 閱讀的經典文本,在不傷(shang) 害少兒(er) 健康、不妨礙正常的生活和不違反當前的教育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下,有條不紊地推動經典背誦活動;另一種是成人讀經,就是選取那些足以砥礪身心、改良世道並能與(yu) 當下實際情況相契合的經典文本,由儒生賢士講解其中的義(yi) 理價(jia) 值,循序漸進地促成理解經典活動。當然,二者之間並非判若鴻溝,有些兒(er) 童天資聰穎,極易從(cong) 誦讀經典轉向理解經典;有些成人大器晚成,需要反複誦讀,才能洞悉聖賢奧義(yi) 。反複誦讀,必須調適身心,不能流於(yu) 形式,更不能變為(wei) 惡俗的洗腦廣告。

 

就實際情況而言,當下的民間讀經可謂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我們(men) 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有鑒別地對待這場“國學熱”,謹防被各種假冒偽(wei) 劣的文化產(chan) 品蒙蔽雙眼。扶正祛邪,清除虛熱,是儒學研究者應該做好的本職工作。通過對比研究,我們(men) 不難發現,很多民間儒者,突出者如周北辰主持的深圳孔聖堂、段炎平主持的曲阜國學院、邸繼文主持的朔州國學會(hui) 、胡暉瑩主持的南通知止堂等民間組織所作的積極探索,值得今人仔細觀察、認真研究和充分借鑒。

 

大凡極富生命力的事物,在它的成長過程中,都會(hui) 遭遇許多考驗和磨練。隻要它善於(yu) 激發內(nei) 在的生命精神,克服生存危機,突破藩籬,跳出窠臼,就可以開啟生意盎然的局麵。儒學複興(xing) 亦複如是。我們(men) 應該努力成為(wei) 儒學複興(xing) 的促成派,而非冷眼旁觀,冷嘲熱諷。儒學複興(xing) 是一項浩瀚的社會(hui) 工程,需要做好基礎工作,才能守住我們(men) 民族的“根”和“魂”。

 

今天,我們(men) 推進民間讀經,必須直麵現實,分辨良莠,經曆艱難險阻,嚐盡人間疾苦,才能為(wei) 儒學複興(xing) 奠定堅實的基礎。民間讀經如同幽蘭(lan) ,它或許因為(wei) 雜草荒蕪而黯然失色,但終究暗香襲人。從(cong) 民間讀經到構建現代平民儒學,從(cong) 禮樂(le) 刑政到造福民生,從(cong) 儒學複興(xing) 到中國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我們(men) 要走的路十分漫長,但是我們(men) 信心十足,以仁、智、勇的精神迎接挑戰,戰勝挫折,《左傳(chuan) 》有雲(yun) :“三折肱,知為(wei) 良醫”,可與(yu) 有誌於(yu) 中華文化複興(xing) 者共勉。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