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葦杭書院】書院中國·葦杭國學周 儒學講會簡報

欄目:儒教社團
發布時間:2014-08-31 18:58:37
標簽:葦杭書院


 

 

書(shu) 院中國·葦杭國學周

儒學講會(hui) 簡報

作者:董衛國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發表

時間:甲午年八月初五

            西曆2014年8月29日

 

 

 

2014年8月16日至22日,“書(shu) 院中國·葦杭國學周”儒學講會(hui) 在北京市昌平區敬華實驗學校舉(ju) 行。此次國學周活動的主題為(wei) “教育的傳(chuan) 統”,係葦杭書(shu) 院年度儒學會(hui) 講的計劃內(nei) 容。特邀國內(nei) 儒學圈和教育界同仁,一起探討中國傳(chuan) 統的儒學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希望為(wei) 現代中國教育尋找可供借鑒的思想文化資源。此次活動由葦杭書(shu) 院和北京市書(shu) 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hui) 主辦,由葦杭書(shu) 院組織安排,協辦單位包括敬華實驗學校、博雅書(shu) 院、華文化大學網和一謙學堂。為(wei) 期一周的會(hui) 講活動,前來聽講的學員達400多人次,取得了圓滿成功。

 

8月16日上午,國學周活動特邀清華大學教授、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理事長錢遜先生開講。錢遜先生多年一直熱心支持葦杭書(shu) 院的公益文化活動,2013年受聘為(wei) 書(shu) 院榮譽理事長。錢先生為(wei) 大家做了《讀論語學做人——論語的真義(yi) 》的講座。錢先生認為(wei) ,《論語》的核心強調一個(ge) “仁”字,《中庸》說“仁者,人也”,仁者,就是真正意義(yi) 上的人。《論語》的真義(yi) 就在於(yu) 教人做一個(ge) 真正意義(yi) 上的人。錢先生的講座娓娓道來,平時的語言中飽含著儒者的生活智慧和長者的殷殷期望。

 

8月16日下午及17日上午,國學周活動邀請中央民族大學張之鋒老師講述《中國古代蒙學教育》。張老師畢業(ye) 於(yu) 北京大學哲學係,獲哲學博士學位,多年來淡泊名利,兢兢業(ye) 業(ye) ,係統發掘和整理中國傳(chuan) 統蒙學教育的文化資源,2011年受聘為(wei) 葦杭書(shu) 院教席,長期支持書(shu) 院的文化公益活動。張老師的講座,集中展示了他近八年來來刻苦鑽研的成果,係統介紹了傳(chuan) 統蒙學教育的基本內(nei) 容、核心精神和主要典籍。在張老師的講解下,大家驚訝的發現,古代蒙學教育係統完備的體(ti) 係和浩如煙海的資源遠遠超出了我們(men) 的想象。張老師的講座受到與(yu) 會(hui) 聽眾(zhong) 的一致讚賞。

 

8月18日,國學周活動邀請來自台灣的曾國俊先生講述《傳(chuan) 統文化在台灣的教育與(yu) 實踐》。曾先生是台灣道禾教育基金會(hui) ,道禾實驗中小學、幼兒(er) 園、六藝文化館等教育機構的創辦人和執行長,在台灣探索、推行傳(chuan) 統文化教育長達二十多年。他創辦的道禾教育事業(ye) ,吸取傳(chuan) 統書(shu) 院教育的精神,結合現代社會(hui) 的生活現狀,形成了獨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在一整天的講述中,曾先生結合大量圖片和影視資料,向大家展示了道禾書(shu) 院的教育模式,並講述了傳(chuan) 統儒家六藝之教對道禾教育的借鑒意義(yi) 。

 

8月19日,活動邀請河北省儒教研究會(hui) 常務理事,滹陽四書(shu) 學館館主李冀良先生做《私塾教育在當代民間》的報告。現年73歲的李冀良先生幼年受過完整的家庭私塾教育,對經典的吟誦及解讀有深入獨到的思考。上午,李先生按照傳(chuan) 統私塾講課的方式為(wei) 大家逐字逐句講解《禮記·儒行》,下午,李先生結合個(ge) 人幼年經曆給大家介紹了傳(chuan) 統私塾教育的基本情況。清朝末年開始,私塾教育逐漸為(wei) 新式學堂取代,出生在民國末年的李先生因為(wei) 特殊的機緣才接受了傳(chuan) 統的私塾教育。李先生的講解,為(wei) 我們(men) 真實了解私塾教育傳(chuan) 統提供了幫助。

 

8月20日上午,活動安排陶廣正先生做《懸壺濟世——中醫的教化意義(yi) 》的講座。陶先生是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醫學部客座教授。陶先生不僅(jin) 僅(jin) 是醫術高明的中醫,而且對儒道兩(liang) 家傳(chuan) 統文化經典有著深入的研究。陶先生的講座結合自己多年學醫、從(cong) 醫以及學習(xi) 古典文化和書(shu) 法的經曆,運用生動形象的案例深入講述了傳(chuan) 統中醫“醫者父母心”的社會(hui) 教化作用,懸壺濟世的儒者情懷,體(ti) 現了中華醫學與(yu) 儒家人文精神的水乳交融。

 

8月21日上午,活動邀請廖申白教授做《哲學家教育與(yu) 儒者教育》的講座。廖老師是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倫(lun) 理學會(hui) 副會(hui) 長,在古希臘倫(lun) 理學研究方麵做出卓越貢獻。廖老師以柏拉圖和孔子為(wei) 例,既總結了中西方共通的廣義(yi) 的綜合性教育,也具體(ti) 分疏並講解了古希臘哲學活動中的“教育”和春秋時期儒者的教育之間的不同,進一步談到後世儒者和哲學的教育蛻變以及對後世技藝的教育的洞察與(yu) 反思。

 

8月21日下午,活動邀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弘道書(shu) 院院長秋風先生做《從(cong) 社會(hui) 治理到人文教化——儒家的教育傳(chuan) 統》的講座。秋風先生是國內(nei) 著名儒家學者,近年來在儒家政治思想、華夏治理傳(chuan) 統等領域取得卓越成就,並且積極參與(yu) 儒家弘道事業(ye) 。秋風先生在講座中強調了儒家人文教化的傳(chuan) 統,認為(wei) 應該把傳(chuan) 統的儒教定位為(wei) “文教”。同時,“四書(shu) ”的教育應該成為(wei) 文教的重要內(nei) 容,要體(ti) 會(hui) 以《論語》為(wei) 代表的儒家經典教育的體(ti) 係性與(yu) 深刻性。兩(liang) 位教授都從(cong) 學院派的角度生動形象地解讀了傳(chuan) 統的教育精神。

 

8月17日下午、20日下午及8月22日全天,葦杭書(shu) 院山長兼儒家文化研究院院長楊汝清先生做《孝道與(yu) 家教的當代價(jia) 值》和《孝道與(yu) 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的講座。楊汝清先生畢業(ye) 於(yu) 清華大學法學院,多年來積極投身國學公益文化活動,2006年在北京發起創辦葦杭書(shu) 院,長期組織麵向社會(hui) 大眾(zhong) 的公益講學活動。楊先生認為(wei) ,孝道是傳(chuan) 統儒家的根本精神,是中國人精神世界的支柱,也包含著中國人立身處事、安身立命的根本智慧,傳(chuan) 統的家庭教育就是以孝道為(wei) 核心的做人的教育,回歸孝道才能重建中國人共同的精神家園。楊先生潛心研究儒家孝道多年,身體(ti) 力行,深造自得,聽眾(zhong) 無不心悅誠服。

 

建國君民,教學為(wei) 先。教育是人類發展史上亙(gen) 古不變的主題。教育的方式有時而變,但教育之本質無論古今中外未有不通。

 

儒家文化是世界上最為(wei) 重視教育的文化體(ti) 係。從(cong) 根本上說,儒家的教育是一種人文教育,即一種做人的教育。德行教育為(wei) 本,知識技能教育為(wei) 末,本末一體(ti) ,不可偏廢,這是儒家的根本精神。這種教育精神的傳(chuan) 承維係著文化的命脈,支撐著社會(hui) 的人文精神,值得為(wei) 任何時代所重視和借鑒。對“教育的傳(chuan) 統”進行深度探求並尋找其與(yu) 當代教育的接榫對當下的國學教育具有深遠的意義(yi) 。

 

此次活動采取了中國古代書(shu) 院講會(hui) 的傳(chuan) 統形式,對孔子像和主講老師都要行禮以表禮敬之心。“講會(hui) ”亦稱“會(hui) 講”,是中國傳(chuan) 統尤其是儒家傳(chuan) 統中重要的學術研討方式,同道師友聚在一處清雅的場所,進行學術討論或會(hui) 同講學等活動,向德行、學問俱佳的同道師友求學問道。講會(hui) 之風南宋最盛,著名的嶽麓書(shu) 院朱子(晦庵)和張子(南軒)的“朱張會(hui) 講”以及鵝湖寺朱子(晦庵)和陸子(象山)的“鵝湖會(hui) 講”,曆千年而餘(yu) 音嫋嫋。

 

“『書(shu) 院中國』•葦杭國學周——教育的傳(chuan) 統”儒學講會(hui) 以“講會(hui) ”的方式呈現於(yu) 世,便是期待在此宏大的語境中擷取片語數境,與(yu) 有識者共論之,為(wei) 當下教育的出路問題提供一種思路,聊備借鑒。

 

責任編輯:葛燦燦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