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兵】“失禮”豈是文化交流?

欄目:快評熱議
發布時間:2013-10-16 10:58:02
標簽:
侯小兵

作者簡介:侯小兵,獨立評論人,現居杭州。



“失禮”豈是文化交流?

作者:侯小兵(作者係大陸時評人士)

來源:僑(qiao) 報網

時間:2013年10月6日

 

 

 

今年的9月28日,是孔子公曆誕辰日,很多人從(cong) 各地趕到北京孔廟祭祀、禮拜這位華夏子孫心目中的“至聖先師”。隆重的祭祀典禮,表達著人們(men) 對孔子的尊崇。孔子是中國文明的代表人物,而孔廟在傳(chuan) 統中則作為(wei) 文明的象征所在,具有神聖的意義(yi) 。在中國文化的興(xing) 盛時期,中國遍立孔廟,受到整個(ge) 社會(hui) 的禮敬,顯示著文明的莊嚴(yan) 。

 

可當人們(men) 徜徉在孔廟十三經的碑林中時,卻發現其中擺放了一些穿著性感禮服的模特。尷尬氣憤之下,有人將此拍照上傳(chuan) 到網絡上,立即引起了更多人的共鳴:文化神聖之地,怎能容許如此褻(xie) 瀆?

 

經了解,這是中國與(yu) 荷蘭(lan) 共同舉(ju) 辦的“北京國際設計周”活動的一部分,展出的是荷蘭(lan) 時尚設計師亞(ya) 曆山大·凡·斯洛博(Alexander van Slobbe)指導的時尚作品,這些“性感模特”將在孔廟展出一月之久。文化交流本是好事,但若交流帶來的是對本國民眾(zhong) 情感的冒犯,這種交流本身還有何意義(yi) ?荷方尚可說是因為(wei) 對中國文化缺乏充分了解而做出此“非禮”之舉(ju) ,但中方的主辦者對此則難辭其咎。

 

筆者認為(wei) ,此事折射出的是當今中國文化與(yu) 中西文化交流的尷尬。百年來對傳(chuan) 統的非理性批判造成了中國人文化意識的淡薄,對自身文化的陌生和疏離導致人們(men) 一麵慨歎社會(hui) 的野蠻化,一麵卻又對傳(chuan) 統文化的正麵價(jia) 值漠然無視。在此背景下,主辦方搞出了如此形式的“文化交流”就不奇怪了。而對西方人來說,宗教與(yu) 文化判然兩(liang) 分的觀念使得他們(men) 很難理解孔廟對中國人所具有的神聖性。在其眼裏,西方的時裝藝術和孔廟的結合,或許是一種具有特別象征意義(yi) 的文化交流形式,然而對中國人和中國文化來說,這卻恰恰是輕佻的不尊重,是失禮。

 

中國正擬將孔子的誕辰定為(wei) 新的教師節。之所以如此,是社會(hui) 普遍認同孔子作為(wei) 師道的象征,政府希望以此勉勵教師師法孔子的師德,為(wei) 社會(hui) 培養(yang) 具有良好德行的公民。中國人常說“師道尊嚴(yan) ”,然而現在孔廟出現這樣的“文化交流”,孔子的莊嚴(yan) 何在,師道的尊嚴(yan) 又何在呢?

 

文化交流本為(wei) 增加兩(liang) 國對彼此文化的了解,而其前提則是尊重。孔子的弟子子貢有句名言是“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是德行高尚的君子並非沒有過失,但其有過則改,仍然可以獲得大眾(zhong) 的敬仰。若活動的舉(ju) 辦兩(liang) 方能如子貢所說的君子那樣,及時更正此失禮之過,恰能更好地彰顯本次文化交流活動的意義(yi) ;倘若無動於(yu) 衷,則隻能增加民間的反感,文化交流反而適得其反。



責任編輯:李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