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舉(ju) 行秋祭至聖先師釋奠禮 台灣學者首次任獻官
記者:陳林 閻紅傑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13年9月28日
中新社石家莊9月28日電 (陳林 閻紅傑)28日恰逢夏曆癸巳年仲秋丁酉日,河北省2013癸巳年秋祭至聖先師釋奠禮在千年古城正定縣文廟舉(ju) 行。全球讀經教育首倡者、台灣知名學者王財貴等人擔任獻官,這也是當地自2005年恢複釋奠禮以來首次由台灣學者擔任獻官。
釋奠禮作為(wei) 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是古代紀念至聖先師孔子的重要禮儀(yi) 活動,具有獨特曆史文化價(jia) 值。自漢代至民國,每年此日全國各地乃至東(dong) 南亞(ya) 地區漢文化圈國家各級官員及儒生,都要到當地文廟隆重舉(ju) 行釋奠禮。
整個(ge) 釋奠禮分為(wei) 迎神、奠帛、初獻、讀祝、亞(ya) 獻、終獻、飲福受胙、望瘞等儀(yi) 程,儀(yi) 式莊嚴(yan) 肅穆、中正平和,充分體(ti) 現了中華禮儀(yi) 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高貴典雅。
河北省人大常委、河北省儒教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高士濤表示,正定釋奠禮是按照明代禮儀(yi) 程序恢複的,在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界有著廣泛影響。2005年恢複釋奠禮以來,這是首次由台灣學者擔任獻官。
“禮在有無,不在多少,我呼籲各級學校應盡早恢複祭孔儀(yi) 式。”王財貴說,每個(ge) 中國人都應熟讀《論語》,增長文化知識,傳(chuan) 承文化經典。
釋奠禮上,各地儒者、善者、施者作為(wei) 獻官向先師先賢獻祭。來自澳大利亞(ya) 、中國台灣等地的20餘(yu) 位青年儒生也參加了此次秋祭釋奠禮。
責任編輯:李泗潮
【上一篇】【黃曉慧】弘揚儒學 重建孔廟
【下一篇】【侯小兵】“失禮”豈是文化交流?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