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國社會(hui) 治理陷入深層危機
作者:寇軍(jun) 侯(作者係大陸時評人士)
來源:僑(qiao) 報網(2013年8月4日)
時間:2013年8月5日
時下中國一個(ge) 最令人不安的話題,是6月7日致近80人傷(shang) 亡的廈門公交車爆炸案發生後,中國似乎突然變成了一個(ge) 充滿暴戾之氣的地方,爆炸、縱火、凶殺、投毒等暴力犯罪層出不窮,連作為(wei) “首善之區”的北京也未能超然度外——7月17日到24日短短一周內(nei) ,北京就發生7起暴力犯罪案件,傷(shang) 亡30餘(yu) 人。
暴力犯罪增多是偶然現象嗎?
有些人,如在新浪微博實名認證的貴州省副省長陳鳴明,認為(wei) 暴力犯罪是任何國家都會(hui) 出現的極端個(ge) 案,就像美國經常發生槍擊案一樣,因此不能誇大其辭,更不能否定整個(ge) 社會(hui) 。
另有一些人認為(wei) ,中國此前暴力犯罪現象也不少,隻不過現在因微博等“自媒體(ti) ”的迅捷報道和廣泛傳(chuan) 播而被放大了而已,並不意味著社會(hui) 治安整體(ti) 惡化。
筆者認為(wei) ,中國人留給外界的印象是溫和與(yu) 理性,相比此前較為(wei) 安穩平靜的社會(hui) 生活而言,當下的暴力犯罪現象不僅(jin) 極端,而且早已不是個(ge) 案,呈現出增多趨勢甚至是惡性蔓延。特別是,每當發生因遭遇不公而報複社會(hui) 的犯罪案件時,一些人不是譴責犯罪分子,而是對其表示同情和憐憫,表明中國社會(hui) 治理有可能陷入更大的危機,甚至會(hui) 衍生出一種沒有宗教紛爭(zheng) 、民族恩怨為(wei) 背景的新型社會(hui) 對抗。
關(guan) 鍵的問題是,暴戾之氣為(wei) 何會(hui) 迅速彌漫整個(ge) 中國?美國著名社會(hui) 科學家弗朗西斯•福山在其代表作《大分裂:人類本性與(yu) 社會(hui) 秩序的重建》一書(shu) 中,歸納了學界分析社會(hui) 暴力犯罪現象日益增多的四條原因,其中有三條,即貧窮和不平等、不當的政府政策、廣泛的文化變遷,對反思中國戾氣問題很有幫助。
戾氣之源(1):貧窮和不平等加劇
首先是貧窮和不平等。蕭伯納指出:“當最大的危險,即貧窮的危險縈繞在每個(ge) 人的頭腦中時,安全——文明最重要的基石——是不存在的。”中國人則一向注重“不患寡而患不均”。改革開放30多年來,雖然絕大多數中國民眾(zhong) 脫離了貧窮狀態,但基於(yu) 橫向比較的收入不平等卻日益加劇。據官方最新統計數據,2003年至2012年10年間,中國用於(yu) 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基尼係數年均為(wei) 0.482,超出國際警戒線0.4。不過,據專(zhuan) 家及有關(guan) 機構評估,中國基尼係數當在0.5以上,甚至高達0.6——中國成為(wei) 世界上收入最不平等的國家之一。
此外,底層民眾(zhong) 社會(hui) 流動和上升的渠道日益逼仄。普通家庭子弟通過高考實現“鯉魚跳龍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官二代”、“富二代”卻能輕鬆獲得體(ti) 麵工作,且經常肆無忌憚地炫富、耀官。特別是,2億(yi) 多青壯年農(nong) 民工背井離鄉(xiang) 來到城市謀生,但卻因戶籍、社保等一係列限製性措施,無法融入當地,甚至無法按時足額拿到自己的血汗錢。至於(yu) 留守鄉(xiang) 村的“386061部隊”,即成千上萬(wan) 孤苦無依的婦女、老人、兒(er) 童,更是成為(wei) 逐漸被人遺忘的弱勢群體(ti) 。
戾氣之源(2):政府某些政策不當
其次,不當的政府政策。“政者,正也。”政府/官員不當的思維模式以及公權力的失範、失靈,是引發社會(hui) 不滿並誘發暴力傾(qing) 向的重要原因。在中國,政府一直依賴粗放型的GDP增長來維持自己的政治合法性——俗稱“GDP思維模式”。結果,既製約了經濟社會(hui) 的可持續發展,又因官商勾結、權錢交易等原因滋生出大量官吏貪腐問題,同時因城鎮強拆民居、鄉(xiang) 村強征土地、二甲苯化工(PX)項目上馬等問題而引發愈來愈多的惡性群體(ti) 事件。
另一方麵,在社會(hui) 矛盾日益凸顯的情況下,政府過於(yu) 依賴強製措施來維持社會(hui) 的穩定——俗稱“維穩思維模式”。結果,既耗費了大量人財物力,又激化了官民矛盾,使當事者越來越傾(qing) 向於(yu) 采用激烈措施對抗官方或報複社會(hui) ,而旁觀者則施以同情並為(wei) 此叫好。如,湖南永州地方政府為(wei) 阻止“上訪媽媽”唐慧信訪曾花費上百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而湖南郴州地方政府則為(wei) 打死瓜農(nong) 鄧正加的城管買(mai) 單而賠償(chang) 89萬(wan) 元。鄧正加一人之死所帶來的負麵效應,給當下中共群眾(zhong) 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造成了多大程度上的損耗?
戾氣之源(3):陌生人社會(hui) 的疏離
第三,廣泛的文化變遷。中國社會(hui) 現代轉型呈現出明顯的“擠壓”特征,即將西方社會(hui) 利用幾百年實現現代轉型的曆程,壓縮在短短的幾十年之內(nei) 來完成。結果,傳(chuan) 承數千年之久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道德理念和文化傳(chuan) 統逐漸倒塌,人們(men) 變得越來越自私,人際變得越來越疏離,以至於(yu) 彼此之間互相視為(wei) “陌生人”甚至是“潛在的敵人”,同時因競爭(zheng) 加劇、壓力增大而變得日益焦躁不安,越來越傾(qing) 向於(yu) 采用暴力手段發泄情緒和處理矛盾,致使整個(ge) 社會(hui) 重回英國哲學家霍布斯所說的“所有人反對所有人的戰爭(zheng) ”的“自然狀態”。
以暴製暴非良策,關(guan) 鍵要保障民權
無論如何,中國都正在進入一個(ge) “不安全的時代”,並導致民眾(zhong) 人人自危、惴惴不安的恐懼心理與(yu) 日俱增。的確,在這樣的社會(hui) 中,盡管每個(ge) 人都會(hui) 做出自我拯救的努力,但卻都無法獨善其身,更無法幸免於(yu) 難——在此時此地的暴力事件中,很多人或許還是麻木的旁觀者,但在彼時彼地的暴力事件中,每個(ge) 人都有可能成為(wei) 無辜的受害者。
基於(yu) 暴戾之氣惡性蔓延的趨勢,中國警方有關(guan) 人員近日表示,將采取有效措施嚴(yan) 厲打擊暴力犯罪行為(wei) 。對此,筆者毫無保留地予以支持,認為(wei) 哪怕是因受到不公而施暴的犯罪分子,也必須受到嚴(yan) 厲的譴責與(yu) 懲罰,並借用馬丁•路德•金說過的一句名言,提醒那些同情施暴分子的人們(men) :“在我們(men) 這一代人中,我們(men) 要懺悔的,不僅(jin) 僅(jin) 是壞人的尖刻言詞和過激行為(wei) ,還有好人令人震驚的沉默。”
正如古語所說:“禮禁於(yu) 未然之前,法施於(yu) 已然之後。”事實上,“以暴易暴”並非紓緩中國暴戾之氣的根本途徑。當務之急,是中國各級政府要擯棄“GDP思維模式”和“維穩思維模式”,變“維護公權”為(wei) “保障民權”,最快速度實現社會(hui) 公平與(yu) 正義(yi) ,最大程度促進人自由而全麵的發展,並加快回歸與(yu) 重建“仁義(yi) 禮智信,溫良恭儉(jian) 讓”等傳(chuan) 統道德的步伐。否則,中國社會(hui) 治理必將陷入深層危機。
【上一篇】【胡治洪】馬健兄登武當有寄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